校园面面观

2016-10-20 17:08顾萍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示例一棵树

顾萍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抑制校园暴力事件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多位“两会”代表和委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应尽快出台反校园暴力法,对校园暴力案件进行严惩。不过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未成年人不适宜过早用法律约束。

关于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社会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具体关注,及如何解决校园暴力事件。这三个角度相互关联,只有探讨弄清校园暴力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及其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但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其重点又并非落在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方面。这则材料更多地是引导大家思考:如何抑制校园暴力事件,该不该用法律进行严惩。可见,只谈原因,容易泛泛而谈,不能切中肯綮谈及实质问题。

那么究竟是否需要严惩呢?这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思考及写作方向。一是立法之事迫在眉睫,需要进行严惩;二是认为立法为时过早,不应对未成年人过早用刑法约束。

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这两种观点的交锋在于时间问题,认为立法为时过早并不等于排斥立法。

其次,是立法和其他办法之间的关系,立法是否是最佳的手段,写作中可以各抒己见。

再次,本段材料中明确指出要“尽快出台”的是“反校园暴力法”,可见,代表和委员们的建议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特殊人群和特殊问题,探讨的是在已有法律的基础上,是否需要为之单独立法,因而在写作中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最后,本次写作并不需要商讨具体的法条,那不是材料的指向,也不是写作的重点。对严惩的程度问题,同样没有大力探讨的必要。

立法只是一种手段,要真正解决校园暴力问题,还可以深入追究社会的責任、学校的责任以及家庭的责任。从本质上来讲,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它并非独立于整个社会环境之外,校园中产生的一切问题都是社会的问题,因此脱离社会种种孤立地谈校园暴力,缺乏准确性和深刻性。

以下立意仅供参考:

1.反校园暴力法的出台迫在眉睫,只有先立法,才能有法可依。

2.立法的目的并不是严惩,而是提供约束和底线,避免“不教而诛”。

3.反校园暴力法的出台十分有必要,但立法不代表一定要严惩,而是讲究合理和有序。

4.只有切实提高全社会的人口素质,解决好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事件。

5.教育重点的失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目前的校园暴力问题有密切关系。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1.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老实说,我对从小学到中学的整个生活始终感到无聊和厌倦,一年比一年感到不耐烦,盼望尽早摆脱那种枯燥乏味的求学生活。我记不得当时那种单调枯燥、缺乏温暖、毫无生气的学校生活中曾有过什么“愉快”和‘幸福。学校生活彻底破坏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无拘无束的时代。”

运用示例

我并不否认现行的应试教育在短期内选拔精英、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的作用,但是,教育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或者考试的能力,而是要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假如学校生活如茨威格说的那样,过于单调枯燥甚至毫无生气,不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愉快”和“幸福”,学生对于校园的认识和情感将倾向于淡漠和浅薄,而这些也是滋生校园暴力的温床。

2.在自然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

——卢梭

运用示例

正如卢梭所言:“在自然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社会对未成年学生的影响更加巨大,假如社会没有给他们以规范,那么,我们如何能责怪那些在校园中施行暴力的学生呢?反校园暴力的相关法律,就是准绳,告诉那些仍然懵懂或糊涂的未成年人,哪些是错误的,是绝对不能触及的。

3.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运用示例

校园规定的执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其制定和修改也需要经过反复深入的讨论。反校园暴力法的出台有其必要性,但是又不能将之视作治病的唯一良药,须知“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面对校园暴力事件,更需要的是唤醒这些学生的灵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错误。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示例一棵树
给一棵树道歉
一棵树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我头上长了一棵树
站成一棵树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