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瞬间永恒

2016-10-21 16:55王冰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摄影

王冰 王立群

2015年12月11日,《影像·心悟——山东艺术学院吴思强教授摄影精品跨年邀请展》在国际地标性建筑台北101大楼中华艺术馆隆重开幕,来自台湾文化艺术界、教育界、新闻界以及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六十多人出席了开幕式,此次吴思强教授应台湾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中华艺术馆邀请,带来了——农村遗老、瞬间看见、留守儿童以及千手观音四大主题摄影作品,展览期间,观众纷纷预约观展,部分内地艺术家专程赶往台北观看展览,此次吴思强教授摄影精品跨年邀请展是台北101大楼首场跨年展,备受媒体及社会各界关注,台湾及内地数十家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展览盛况,展期两次延展至2016年2月22日。对促进两岸了解合作、增强两岸文化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吴思强教授是摄影教育学者、中国首位人文地理摄影研究生导师,在摄影教育领域独树一帜。20世纪80年代,尚在读大学的吴思强就拿起相机,利用他英语专业的优势,将西方艺术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客观地关照镜头中的人和事。早在1986年,他就在日记中提出“不做历史的旁观者,做时代的忠实记录者”的座右铭,主张客观真实地用思想去关注社会文化现象、关注生态变化发展、关注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每个时期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追求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的体现。这一思想,吴思强教授为之践行了三十余年,在教育领域可谓独树一帜,提出了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用影像研究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从中领悟中国古老的宇宙观和深远的人与自然关系,并坚持不懈地用摄影手段,将人文地理资源无形的文化内涵,以独特、直观、可感的影像文化形式外显出来,形成一批系统的、具有时代精神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地理摄影精品力作,并基本完成了人文地理摄影方向的课程构建和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他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摄影专业人才,部分研究生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屡获大奖,而且为人文地理摄影专业研究奠定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他自己三十年来创作出的人文地理影像恰是该学科极佳的教材样本。

此次在台北101大楼的精品摄影展,能够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是与其作品高度的思想性和情感表达分不开的,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这一美学和价值标准的集体认同。

“真”——真相的还原与超越

路易斯·海因说,“画面就是一种标志,能使我们立即感受到其反映的事实。”

记录是摄影的本质,纪实是摄影的灵魂。但对摄影纪实性的思考伴随摄影的诞生和发展,至今争论不休。他很早就思考要以什么样的风格去拍摄,是顺应时代需要的形式主义,还是去记录发展中真实存在的矛盾对抗;是以高大全的表现手法去拍摄,还是将镜头扎进社会各个群体中,客观地表现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真实变化。

他用他那经受住了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他习惯抓拍,从他的作品中能明显体会出“堪的派”的味道:真实、自然、不摆布、不干涉。在拍摄《遗落在乡村的留守梦》时,他不是像一些摄影家那样一头扎进被摄对象的生活、工作中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而是用人文地理摄影理论进行地域分析,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样本,认真构思拍摄表现手法,然后直奔选定的地区,用最短的时间随机抓拍留守儿童最淳朴真实的表情与状态。在拍摄之前,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自己想要的画面,一旦那个最有代表性、决定性的镜头出现,就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他以一种思考者的身份,用观望的态度去做一个客观的记录者,是个马格南式的“生活的忠实见证人”。

在还原真实的同时,他又“超越真实”。他对社会文化符号有着极强的敏感性。作品《都市乞讨者》中那只伸向镜头的手,《孤灯》中老太太手里的那盏煤油灯,《脊梁》中那盒别在腰间的“丰收牌”香烟……在他的照片里,非本质的和相抵触的兴趣点已经被去除,他记录下的是升华了的真实,提炼了的生活。

“善”——情感的克制与宣泄

他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摄影家,他关注被主流社会忽略、歧视、误解的普通人和边缘人。在拍摄《遗落在乡村的留守梦》时,他不是刻意暴露、追求刺激,“撕开伤口血淋淋地展示”。他对被摄者抱以同情和尊重,以平等的视角客观自然地记录下那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原貌。

当我们看到那些留守儿童的照片时,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平静,就像照片中背着稻草的小女孩,脸上没有哭泣与绝望,只有一种平静。约翰·伯格认为“每一影像都体现一种观看方法”。小女孩表情的平静是拍摄者内心的平静。他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不浮躁的视觉盛宴。但随着我们对影像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取出的最敏感、最撩拨人心的瞬间,又会让我们坐立不安:这些孩子深陷孤独的泥淖,却只能从一只小狗身上得到些许慰藉;这些孩子生活困苦,一个父母寄来的玩具就让他们兴奋不已;这些孩子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和劳动,脸上却露出习以为常的自然表情……当我们真正读懂了他的作品,就会深切体会到了尤金·史密斯所说的“同情的战栗”。

在2015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他获得社会生活类优秀摄影师奖。其作品能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就是胜在其立场、其情感、其情怀、其人格!

“美”——美学的探索与糅合

他的作品多是对人文地理的记录,这是他的“主业”。但是当他偶尔兴之所至,感叹于眼前美景天成,随手一拍即成佳作。他的这些风光作品虽是行摄途中信手所作,但妙手偶得更显其格调意趣。

如果你对他的早年经历有所了解,就不会对他镜头下的炫目之美感到惊讶: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许多新的艺术思潮涌入中国,在我国兴起了一股“美学思潮”。此时的他利用业余时间选修了山东大学周来祥教授和马龙潜教授的美学课,开始思考“什么是美”“美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而在当时,学习摄影竟是他为了学习美学而采取的“辅助手段”!

得益于早年这段孜孜以求的美学探索时光,他对美的理解和把握十分深刻到位。当他拍摄的《千手观音》在台北101大楼展出时,就立即俘获了无数台湾观众。千手观音表演者的每一个细节动作准确无误,搭配灯光和舞台效果更让他展现了另一种拍摄技巧,将千手观音的形、意、体完完整整地捕捉记录下来,气势磅礴,万众瞩目。

他正确处理了摄影中纪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关系。他的作品内涵丰富,重视形式美的表现,他对线条、色彩、影调、均衡的掌控炉火纯青,在美与艺术的表达上让人叹为观止。其实,摄影的审美实践属性,恰恰是摄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属性,人在审视图片时,自由和自觉地用审美意识去衡量图片的美的存在,以获得视觉和信息的满足。他的作品能得到众多业内专家的推崇和群众的喜爱,与其对美的把握和表达密不可分。

三十年,在历史面前不过白驹过隙,却也有无数个瞬间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对此熟视无睹,而他用他独特的艺术眼光和精湛的摄影技巧将精彩瞬间逐一挽留,化为影像呈现于我们面前,使我们能继续感受这些凝固的历史、物化的记忆、可触摸的情感。

人物简介

吴思强,山东荣成人,中国渔业报社策划艺术总监、山东艺术学院摄影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学会副主席、香港文联摄影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化产业国际商会副会长、山东省企业家摄影协会顾问、山东儒商文化传媒公司策划总监。

大学期间,曾担任首届山东师范大学摄影协会会长、首届山东省大中学书法美术摄影学会会长、山东省高校摄影学会理事、山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从事大学英语和新闻与艺术摄影教学十余年。自2008年始,被聘为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摄影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编著摄影出版人文地理摄影丛书七部,舉办个人摄影展九次。2013年《看得见的瞬间——吴思强教授研究生摄影教学师生作品联展》被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列为艺术节官方指定六大重要展览之一成功展出。2015年,获得第1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应邀在台北101大楼举办《影像·心悟—吴思强教授摄影精品跨年邀请展》,部分作品被台湾中华艺术馆等机构收藏。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摄影
试谈打开地理一扇门,领略天下奇人文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