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周边古树名木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016-10-21 03:42廉慧草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树名木策略分析

廉慧草

摘 要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文化自然变迁的见证。对影响太原市周边古树名木生存与延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中最主要因素——病虫害与古树修复,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太原市周边;古树名木;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59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 a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树种稀有或者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特殊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是活着的、无法复制的文物。不少古树已经成为无价之宝,如黄山的迎客松、黄帝陵5 000 a的黄帝手植柏,晋祠 3000 a的卧龙柏,天龙山圣寿寺的蟠龙松等,其价值并不小于所在地的古建筑。古建筑尚能复制,而古树一旦死亡,则无法再生。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并州来说,古树名木的延续更是具有非常寻常的意义。

古树名木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见证。2003年12月24日,《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太原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进一步审议后通过,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这足以显示古树名木的现实价值与保护意义。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古树名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历的沧桑岁月,部分古树因长期得不到养护管理或有效保护措施有限健康状况堪忧[1]。加之,古树均属于高龄个体,随着其生理代谢机能的下降,势必造成树势衰弱,而树势衰弱又导致病虫害的危害。

1 太原市周边古树生长存在的问题

1.1 古树烧伤、烧死现象

古树大都散落在民间,且往往生长在老乡院落、院墙边缘或道路旁,而老乡有在墙内外堆放柴草的习惯。柴草是极易燃烧的材料,因此古树烧伤现象时有发生。如店头古堡发现古槐树死亡,从死亡的树桩看有明显的烧灼痕迹。同样现象存在于其他槐树上,店头古堡有烧伤痕迹的古树有6~8株。

1.2 病虫危害严重

大多数古树病虫害严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古树本身已处于老龄阶段,新陈代谢逐渐减弱,自身免疫力即抽枝展叶、更新能力逐渐减弱,为病虫害的入侵创造了条件;二是古树大都生长环境较差或长期疏于管理,加重了古树衰弱现象,病虫害随即加重;三是防控措施不对症,如给古树“打针输液”长期解决不了古树长势衰弱的问题,有时反而会造成新的伤口并导致腐烂。

1.3 树洞较多

蛀干害虫的危害常使古树树干或较大主枝形成小的孔洞,加之古树处于高龄阶段,生长势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弱现象,腐生菌等随之入侵,进而使古树主干或大的侧枝形成较大树洞。树洞易削弱树体的结构,严重影响古树的安全性和健康生长,遇大风或其他不良因素,易造成大枝或主干断裂。特别是那些有树洞,但主枝或主干外形依然完好的古树,尤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些树从外形往往不容易看到它潜在的危害,我们称之为“危险树”,极易对行人或周边建筑等造成安全威胁,应及时加以支撑或加固,稳固其结构,避免对过往行人或建筑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4 树皮剥落现象严重

太原市周边近80%的古树树皮都有不同程度的树皮剥落现象。而树皮缺失使古树的天然保护屏障受到破坏,病虫害随即由此侵入。同时,树皮破损处也常常是某些害虫栖身的场所。

1.5 部分古树根部暴露

根部暴露的古树,主要存在于人迹罕至的地理位置或者个别村庄散落庭院。根部暴露容易受到机械伤害,影响古树根部的正常功能,随着时间推移极易造成坏死断根,或者发生病害。

1.6 修复造成二次伤害

随着《条例》实施,古树修复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有些修复措施显得粗暴,如对断裂大枝的固定,往往挫伤树皮,或者长期固定引起固着物被嵌进树体。也有修复过程中出现反复感染造成二次空洞。

2 应对策略

2.1 加强《条例》的落实工作,补充与健全古树档案,加强古树保护工作持续性

提高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研究机构,开发旅游资源,收益用以增加资金投入。分清轻重缓急,做好“古树名木”抢救性保护工作,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分配在风景区、有特殊意义或者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保护中。此外,要强化责任制,明确收益与资金使用内容,项目完成时间,责任人等,形成完整的考核机制。在资金补充方面,建议开发与古树文化相关的“古树名木雕刻产品”,将典型的、有故事的古树制作木雕题刻产品,既宣传了旅游资源,又增加文化艺术特色,与现阶段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显示出质的区别。对少数濒危古树,有常规检查与应急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制定抢救方案,并迅速组织施工,使这项工作具有持续性与发展性。

2.2 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

对于古树名木,由于树势相对衰弱,着重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不同树种病虫害不尽相同,防治时间、用药种类有针对性。选择安全高效,对症低毒无公害农药。选择合理用药方式与用药时间,越冬期,萌动期,害虫交尾期等关键时期。

2.2.1 根茎部防治

认真抓好根茎部树皮腐烂的防治和控制工作。太原市周边近80%古树存在这一问题,特别是一些濒危古树,地上部主枝枯死原因都是由于裸露主根或根茎部树皮严重损毁所致。人为践踏,病害,虫害等。防治技术:加修护栏,根部培土,选用有效药剂促进愈伤,远离炉灶烟囱等。

2.2.2 蛀干害虫防治

虫孔注药,越冬前地面、主干喷药封闭。太原地区地面、树干封闭时机是9月上中旬和3月下旬-4月上旬。据害虫种类确定。

2.2.3 其他害虫防治

食叶害虫和吸汁害虫同样可以影响到树势生长。太原地区特别强调柏树害螨,以卵在叶片越冬,树上捆草诱杀效果不好。建议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得方法,只有综合防治方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2.4 木质腐烂、中空的防治

该症状是古树名木发生较多的现象,解决建议如下。选药:实践证明石硫合剂、多硫化钡效果不显著,噻霉酮、施纳宁使用效果好。后期:病虫处理后进行固化或喷防腐剂,防止腐烂复发[3]。伤口、伤流治理:加强伤口和伤流的治理,对增强树势和防治伤口感染有重要作用[2]。伤口伤流治理有效率可达90%以上,治愈率可达70%。

2.3 树洞形成及修复

2.3.1 形成

树皮损伤与伤口延续,树皮破损是形成树洞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损伤与自然因素,如病虫害、雷击、冰冻、风折和不合理修剪等。若伤口大愈合慢,木腐菌和蛀干害虫有充足的时间入侵,造成腐朽并形成树洞。

2.3.2 危害

削弱树体结构,造成风折等;成为蚂蚁、蛀虫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栖息繁殖场所;阻碍新组织形成和养分运送。

2.3.3 修复

2.3.3.1 树洞清理

保护壁障系统,小心去掉腐朽和虫蛀木质部。小树洞全部清除变色和水渍状木质部,因其所带木腐菌多,且处于活跃期;大树洞壁薄易折,化防灭菌;基本封口的树洞,直接注入消毒防腐剂。

2.3.3.2 树洞整型

为了防止积水,要切除浅树洞下方的外壳,使洞底向外向下倾斜;深树洞从底部较薄洞壁的外侧树皮上,由下向内向上倾斜钻孔直达洞底最低点,安装稍突出于树皮的排水管;洞底低于土面的树洞,清理后填入泥沙浆,高于地表10~20 cm,向洞外倾斜。

洞口边沿轮廓线修整成基本平行于树液流动方向,上下两段逐渐收拢交于一点,形成椭圆形或梭形开口,并尽可能保留边材,防止形成层干枯。伤口边缘用施纳宁50x消毒,可促进愈伤;或立即用紫胶清漆涂刷,保湿,防止形成层干燥萎缩。

2.3.3.3 树洞加固

一般使用螺栓加固树洞。注意钻空位置距离伤口健康皮层和形成层5 cm以上,垫圈和螺帽完全进入埋头孔内深度足以使形成愈合组织覆盖其表面。钻孔消毒并树木涂料覆盖。螺丝杆加固注意对长树洞要在上下两端健全木质部上安装螺栓或螺杆加以固定

2.3.3.4 树洞的填充

一般用金属或新型材料板覆盖洞口,表面涂漆防水,适当装饰;大而深且容易进水积水的树洞,分叉位置或地面线附近的树洞需填充。填料特点:不易分解温度剧烈变化不变形(持久性);经受摇摆与扭曲(柔韧性);方便充满每一空隙,形成与树洞一致轮廓(可塑性);不吸潮、保持相邻木质部不过湿(防水性)。树洞的填充要求充分捣实、砌严,不留空隙,外表面不高于形成层。

常用材料:水泥砂浆、沥青混合物、聚氨酯塑料、其他包括木块木砖软木橡皮砖等。目前。市面上有合成新型發泡材料,这些材料黏合性好、质量轻、能杀菌,既满足了填充要求,又减轻了主干负担,还具有伸缩性,也就是说能根据古树的生长膨胀或者收缩,这样古树间就不会产生缝隙,也就不会继续腐烂,从而消除了生长隐患。

3 结语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并州大地曾经孕育了诸多光辉灿烂的文明,而古树名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荫庇了一代代的并州人。千百年的光阴,在它们体内留下了一圈圈厚重的年轮,希望这些历经雷劈火烧之厄,至今屹立不倒的古树名木,能在我们的努力呵护之下,重焕青葱,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刘清泉.山西古稀树木[M].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

[2]古树名木腐朽中空原因分析及修复技术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2013,40(2):36-38.

[3]胡丽娜.太原唐槐公园进行古树维修保护[N].山西晚报,2015-04-2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古树名木策略分析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