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16-10-21 22:34张涛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张涛

【摘要】]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青年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其高低不等的思想道德素养必将对国家的建设发展兴衰成败起到直接影响,本文主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与作用为出发点,探索二者之间关系,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时效作为落脚点。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日趋重视,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尤其对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1.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较少,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随着网络等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断加强,国外的思想理念与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一些大学生为了考托福、雅思、拿签证,他们的父母甚至倾其所有。诚然,学生的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的现状究竟怎样呢?华中理工大学做过一份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乎为空白。一些留学生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了解《大学》《中庸》。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民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对国人的告诫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当今大学生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之薄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之匮乏,这样的现状如不加以改善,日子久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势必弱化,对社会责任的缺失也会越来越普遍。

2. 德育伦理观念教育缺乏,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

作为儒之大家与著名教育家的孔子早已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道德完善,除了要主观能动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获得以德为本的伦理观念教育。儒家的思想是注重“礼仪”的传统教育,以此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同时弘扬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法规的理念,帮助引导人们与人为善,处理好公私关系,儒家的教育思想对树立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却未能达到,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一味的“学做事”,但却忽视了“学做人”,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明显功利化,不少学生漠视集体利益,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还有部分学生重物质利益轻理想追求,国家利益在个人利益面前丧失殆尽。

3. 笃行精神教育欠缺,导致大学生道德知行脱节

“知”与“行”的统一在中国历来收到教育学家的重视,它往往被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良莠的重要标准,“听其言”与“观其行”被作为甄别一个人道德的重要方法。德育求知是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实践的融入。但是我国的高等德育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一味按照教学要求教学授课,但对学生实践学习缺乏引导,以此導致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在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上经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动于衷,睡觉、玩儿手机各有各的不务正业。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应该崇尚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然则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民主、科学和法制精神同样重要,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己,成为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加强爱国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一直被广为倡导,从“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到孟子“以天下为己任”,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深化伦理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高校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是其一项重要内容,深化伦理教育对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伦理的教育非常丰富,在道德培养方面倡导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这都对我们现代人在与人交往、处理与社会关系、对待自然有所助益。如果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学生内心,这都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完善发挥积极作用。

3、培养进取精神,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

在我们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中,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引导着人们追求积极进取、自强不信的意志品质,“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个个典型的故事都描述着这种坚毅的品质,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品质。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更应该具备这种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这对我们人生态度的培养,未来格局的确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展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正是对这种潜在教育力量的解读,充分发挥校园坏境的育人功能,是高等学校全员育人的一项重要环节。如果借助环境的育人作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文化、时时有感悟,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了一个有力阵地。此外,在营造良好的传统校园文化环境的时候,组织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道德讲堂、主题讲座、文学知识竞赛、话剧等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其中,这对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知行合一有着积极作用。

2.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诚信教育

孔子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可见诚信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一员,尤为重要。然而在当今的大学生中,失信的行为屡见不鲜,待人、考试、就业等等方面都让我们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表示堪忧,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作为高校如何弘扬传统诚信道德,值得思考。此外,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只依托良好的教育氛围,还尤为不足,探索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目前各高校比较认同的做法。学校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通过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守信与失信的行为、事实,形成有效数据,这对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3.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精准传播

大数据由于其精准化特性,将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有针对性,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精准化传播。大数据技术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更大的自由度,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来做研判和选择,受他们所喜爱的文化产品将留下来,不喜欢的被淘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特质和相关信息,如学习状况、阅读情况、社交行为等,这样就可以开出真正受大学生所喜爱的“传统文化教育菜单”,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深深的种植在大学生心底。

总之,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价值。所谓是“道不孤,必有邻”,大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必将和谐身心、提振信心,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实现自身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德万.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王德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4(6):189

[3]孙喆. 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培育[J],南方论坛,2010(2):58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