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研究

2016-10-25 02:09华,李
物流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冷链医药运输

陆 华,李 莹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信息技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研究

陆华,李莹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101149)

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在信息技术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如信息技术落后、相关政策缺失、企业不重视、人才匮乏等,并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探索了加快推进医药冷链物流升级发展的政策问题,从政府部门、企业、商业、特殊渠道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信息技术;物流政策;医药冷链物流

1 引言

医药冷链物流关系到人民的健康,近年来频频出现因医药冷链物流环节发生问题而导致的重大事故,冷链医药物流提档升级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为落后,运作环节控制、质量监管、产品跟踪等所需要的信息缺乏,且信息共享性差。为提高冷链医药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必须在有效地提升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使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

2 医药冷链物流运行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具有运行环节多,具有相互关联、相互协调、高效流通的特点,拥有相对封闭和完整的信息链。医药冷链物流运行包括生产、预冷、冷藏、运输、装卸搬运、验收、销售、配送,再到最终的医院或患者,整个过程需要上下游密切配合,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和信息共享,方能优质高效运作,如图1所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协调度不高,在信息环节存在较为明显的“断链”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环节:

(1)运输。如果在医药冷链运输环节没有进行相关的信息采集,则会出现运输途中的信息“断链”现象。在我国医药冷链运输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无法对温度的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查询、记载,也不能对运输过程中的医药品进行实时定位,以至于无法及时发现温度异常的问题,发现问题的时候又无法及时找到医药品所在的位置进行补救,从而使问题变得更严重。

(2)装卸、搬运。装卸搬运的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寻找相关产品,并合理安排装卸搬运路线以及操作方法,如果没有合理控制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温度,容易造成医药冷链物流的“断链”问题,从而影响到医药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人体生命健康。

(3)验收。由于医药品的特殊性,验收的时候需要严格检查医药品的质量和数量。有些特殊的医药品,例如疫苗的时效、变质是难以通过肉眼轻易辨别的,在这种情况下检查自出库以来的温度控制情况就是最简单、方便、安全、准确的方法。没有严格的温度等相关信息记录,就会影响验收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验收方法是开箱验收,在开箱的情况下温度无法控制,一方面耽误验收时间、降低验收效果,另一方面会影响医药品的温度条件,导致医药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威胁。

图1 医药冷链物流主要环节

3 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用鱼骨图因果分析法,对影响信息技术促进物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因果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为政策设计制定提供有用参考。影响信息技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有技术、人才、政策环境、企业这四个较大的方面,进一步的因素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鱼骨图

3.1医药冷链信息技术落后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与整个物流行业相比明显处于落后状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欠缺先进信息技术。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比较落后,没有将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医药冷链中去。

(2)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窄。在冷链中,比较先进的RFID技术在我国医药冷链中的使用率比较低,只有少数大企业在使用,而那些小型的物流企业由于成本原因或信息技术意识不强,未能运用此项技术,导致我国医药冷链信息技术运用率较低。

(3)信息系统不完善。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大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对于温度的全程监控的信息系统、追溯系统也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医药品对于冷链的特殊需求使得它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更加强烈。

(4)信息平台没有建立。目前我国医药冷链行业的信息平台建立明显偏少,没有足够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下游的信息共享以及相关信息的及时准确交流无法完成,供应链透明度不够直接造成医药冷链“断链”现象。

3.2缺乏推进医药冷链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

我国关于医药冷链的相关政策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缺少的。很多都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提到,或者在与药品质量冷链物流相关的政策中提到,很少单独针对医药冷链物流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从2005年至今也就只有表1中列出的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

(1)我国对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视度不高。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物流产业相关的政策很多,物流产业信息化的政策也不少,但在这些政策当中鲜少有单独提到医药冷链物流的,最多就是对生鲜农产品的政策引导。但是,医药冷链与生鲜农产品还有区别的,虽然都关系到质量、冷链、温度、社会民生,但是,医药品对于温度的要求比生鲜农产品更加苛刻,对于民生建设、社会安定也更加影响深远,对于信息的监控、追回、验收等都比农产品严格得多。因此,应该将医药冷链物流作为单独的立项,进行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研究。

(2)法律法规较少,多处空白。目前,我国仅出台了一些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但是整个体系不成熟,制定的药品冷链相关标准过于陈旧,缺乏科学性,内容含糊,不利于检测和监督。加上政府对此的监管力度不强,相关的惩罚措施缺乏,极容易让不良企业钻漏洞,造成只重视本企业的盈利而忽略药品质量安全的结果。

(3)政策条文叙述笼统,可行性不强。虽然地方有颁布一些相关的医药冷链政策及法律法规,国际上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内容都比较笼统,对于具体的执行操作没有进行规范指导,可行性不强,因此,许多政策也就形同虚设。

表1 医药冷链物流政策

3.3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多数还是民营小企业,缺少大规模领头型医药冷链运输企业,多数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又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运输知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常常会采用节约成本的方法来进行医药冷链物流,造成医药运输质量问题;缺少长远的规划,忽视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的利益,不愿投入资金研究与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意识底下,造成信息化水平较低,达不到医药冷链运输的高要求,导致运输的质量问题。还有多数医药生产商的医药冷链物流实行自营,兼顾生产和物流难免管理能力不足,造成效益不高。

经营企业资质审查也不够严格。因为医药品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对市场的准入设定了相关标准,也对相关的企业设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以此规范医药冷链运输行业。例如,已经拥有医药冷链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必须遵循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法》等,并且必须保证医药的质量安全,将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并时刻保持相关设备安全和达标,以保证运输质量。但由于审查不严格,导致很多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依然在进行医药冷链运输活动,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3.4医药冷链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医药冷链物流领域的人才缺口严重。据统计,北京市冷链物流企业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1.5%,从学历构成来看,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由于医药冷藏品具有高时效、高价值、容易变质的特性,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物流专业水平,要既懂物流又懂医药。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由于物流行业具有实操性很强的特征,而这些学校的教育方式跟企业实践结合得太少,学生可能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能力往往比较差,很难胜任企业的岗位任务。

人才培养的成本很高,资金是人才培养必须的财政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就很难培养出需要的人才。很多企业注重盈利,不会耗费时间和金钱去培养人才,而且由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缺失,因此对信息技术人才也没有太大的需求,因此不会采取行动去选择与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4 信息技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研究

物流政策设计的逻辑流程是:在政策目标的指引下,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进行政策方案设计,从立足点、手段选择、着力点和阶段划分等四个方面构造一条合理可行的设计路径,将路径的核心部分—手段选择、着力点和阶段划分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方案框架,对方案框架进行细分,根据每一个着力点或阶段的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最后将政策措施打包总结形成层次分明的政策方案,流程图如图3所示。

4.1不同视角

不同的视角分析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能够全面考虑政府、企业和各种人员的需要,制定的政策才能更加贴合实际,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对后期的政策执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图3 方案设计流程图

(1)政府视角。关注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山东疫苗事件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对于医药冷链的重视。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危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从政府角度,首先要保证医药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没有问题;其次要实现医药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物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企业视角。企业是政策执行的主体,保证企业的利益才能促进政策更好地执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因此,企业的资金支持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同时也是需要发展的,因此国家在促进医药冷链企业发展方面进行相关政策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3)第三方视角。第三方视角可以是医院和消费者。消费者和医院都希望能得到质量好、保证医疗效果和维护身体健康的药品,所以,只要政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会得到支持。

4.2影响因素

要准确找到政策的着力点,首先要把政策设计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全部列出来,使得政策的制定是最优化的和最全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筛选出的医药冷链物流的问题、影响信息技术促进医药冷链发展的问题以及上述三个不同的视角,政策设计的影响因素如图4所示。

图4 政策设计的影响因素

政策按功能分类可分为支持性政策、引导性政策;技术政策可分为技术开发政策、技术引进政策、技术扩散政策。根据前文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政府部门、企业、商业、特殊渠道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4.2.1政府部门

(1)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的政策。重视医药冷链物流在物流行业中的地位,将医药冷链物流单独列出来进行相关发展政策的研究,从国家层面促进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指定统一的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加强标准的可执行度;全面建设医药冷链的法律体系和法规环境;完善已有的政策,制定清晰的执行方案。

(2)推广RFID、GIS和GPS技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应用,企业还没有较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与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货物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的处理能力,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管理和决策分析,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3)鼓励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是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基础,因此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在高等学院设立定向专业,并给专业学生以减免学费的政策补贴,鼓励号召更多学生学习医药冷链物流的综合知识。

(4)加强监督,杜绝不合格企业获得医药冷链物流的营运资格。

4.2.2企业

(1)出台信息化统一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技术使用硬性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医药冷链企业无法加入这个大行业,会促进企业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加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合理整合资源,壮大医药冷链运输企业,让企业分工更加明确,有利于形成专业的医药物流供应商,节约国家资金投入。可以在前期引进国外先进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帮助国内形成有序的医药冷链运输模式,带动国内医药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后期对国内企业给予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国内物流公司进一步发展。

(3)给予技术开发优惠政策。成本一直是企业开发信息技术的一大障碍,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和信息技术开发补贴能促进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对开发相关信息系统、信息平台的企业给予开发技术的奖金,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开发和应用优秀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从而提升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重视民营私企。各地方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私企积极提高信息化水平。

4.2.3商业

(1)推行“物流+”、“物流生态圈”行业模式。医药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是很苛刻的,由于不同环境的变化、外界气温、天气预报误差以及自然灾害等,很难杜绝运输过程中的差错。推行“物流+”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运输过程的实时定位和运输状况,为其提供最近距离最及时的补救措施,实现信息共享,相互扶持,形成物流生态圈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合理配置资源。

(2)试行客户端医药冷链交易方式。“两微一端”已经有苗头扩散到医药行业,而在医药冷链物流中推广运用此方式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

(3)推广医药冷链电子商务。医药冷链行业电子商务还没有兴起。但是,电商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将电子商务与医药冷链结合,既有利于推进信息化发展,又与时俱进,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

4.2.4特殊渠道

建立医药冷链专业通道。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例如自然灾害,需要及时运送医药品,此时可以走专用通道。专用通道里面可以设置相关的冷链保温设备,既方便运输,也方便在出现意外情况的技术处理和补救,这建立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基础上。

这些政策建议,在实行时需要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的是互补的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互斥关系,见表2。

表2 物流政策措施之间的关联及处理方式列表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透彻分析,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断链现象、温度监控、质量保证、信息共享等问题,研究分析医药行业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行业中遇到的问题,并研究分析当下的政策环境,提出政策建议。但没有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估,对于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效益最大化问题也没有进行研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以促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1]DB33/T 713-2008,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S].2008.

[2]赵亚军,成亚峰.低温冷藏药品在农村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36-38.

[3]钟秀英.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现状、成因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2,(2):22-24.

[4]张斌.药品冷链标准成形前的一段故事[J].上海包装,2011,(6):59.

[5]王亚莉,季恺绮.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8):284-285.

[6]黄惠春.药品冷链公路配送精细化组织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12,(7):125-128.

[7]张雅.基于RFID的冷链医药物流运输研究[J].大观周刊,2012,(12):7-9.

[8]周乾.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目标、模式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70-71.[9]闫丽霞,牛波瑞.企业物流外包对物流系统影响的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2):21-23.

[10]葛立清,张静超,吴艳云.关于我国药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5):311.

[11]文心,胡习.医药物流:冷链不冷热度升温[N].中国民航报,2012-09-04.

[12]易静薇,张春颖,等.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09,(8):96-98.

[13]SB/T 10767-2012,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S].

[14]赵贤.中美药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业,2012,21(16):15-16.

[15]刘小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6]刘佳霓.冷链物流系统化管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17]Smith S,Vander Meulen P.Cold Chain Log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The,2007,18(1):102-124.

Study on Strategy to Promote Pharmaceutical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u Hua,Li Ying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the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its IT layer, explored the ways to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cold chainlogistic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licy-maker, and at the end presente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e angles of governmentagency, enterprise, business and special channels, et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policy; pharmaceutical cold chain logistics

F274;F426.72

A

1005-152X(2016)08-0028-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8.008

2016-07-05

陆华(1977-),女,湖北洪湖人,双硕士,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运输。

猜你喜欢
冷链医药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传统医药类非遗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