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内陆无水港创新模式研究

2016-10-25 02:09斌,肖
物流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铁内陆通关

詹 斌,肖 庆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内陆无水港创新模式研究

詹斌,肖庆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分析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在建设内陆无水港时从体制机制、运营组织、信息平台、站点布局、监管通关和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的创新建设举措,指出该模式搭建了多式联运全链条运输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物流资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通关。进而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引资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及引进,优化运输服务,注重开发主业副产品等建议。

成都;国际铁路港;内陆无水港;多式联运;一站式服务;一站式通关

1 引言

无水港也叫内陆港,是指在不具备优良水运条件的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区,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依托,进行进出口贸易。在无水港内设置海关、动植物检疫、商检、卫检等监管机构,同时,货代、船代和船公司也在无水港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收货、还箱、签发以当地为起运港或终点港的多式联运提单[1]。

目前,内陆港多以大型集装箱枢纽港为依托,通过铁路、公路、内河运输等多式联运方式向内陆地区延伸,将部分港口功能扩展到内陆地区。内陆地区客户可在内陆港办理一系列海运货物进出口手续及相关运输业务,这为多式联运发展及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应用实践[2]。

2 成都国际铁路港概述

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四川省唯一的国际铁路货运枢纽,也是成都市规划的交通枢纽及现代物流功能区,占地面积约21km2(后续将继续扩建),中心包括“两站两园三区”(如图1所示),主要为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铁路局大弯货站、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等,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物流枢纽[3]。

成都国际铁路港由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牵头引进泸州港、厦门港、宁波港、上海港等沿江沿海港口入驻,并在港内设置海关、动植物检疫、商检、卫检等监管机构,建设成为具有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多式联运内陆无水港,同时引入公铁联盟、水铁联盟等联盟单位,为客户通关提供服务,货代、船代和船公司也在港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收货、还箱、签发以当地无水港为起运港或终点港的多式联运提单。另外,将铁路班列开行与海运、江运船期无缝衔接,实现海铁、江铁联运班期表化运营,实现有水港与无水港的有机结合,海运、江运通过铁路枢纽融汇贯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门到门”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服务。

图1 成都国际铁路港布局图

3 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内陆无水港创新模式分析

3.1体制机制创新,铁路方作为主体负责运营管理

地方政府与成都铁路局成立实体公司,“大平台”与“小平台”分工结合进行园区运营管理。一是在省、市政府的主导下,首次引入铁路参与物流园区的运营,将全国性路网资源与无水港功能无缝衔接。由成都铁路局、成都工投集团下属成都市物流贸易投资有限公司(代表成都市)、成都集装箱物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代表青白江区)三家单位为核心,以轻资产模式共同组建“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小平台),该公司以提供公共物流基础服务为主,其主要任务是“搭平台、建通道”,负责青白江物流园区及整个铁路港的运营。二是由地方政府组建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承担国际铁路港规划范围内基础设施和平台类功能性项目的投资建设(大平台)。以政府平台公司(大平台)作为投资主体,完成铁路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交由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小平台)进行管理和运营。

3.2运营组织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

成都国际铁路港运营的主要标志是在多式联运全链条组织中,铁路、港口及船公司等各参与方可实现多式联运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因此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核心功能集中体现在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大厅。以铁路为主,成都国际铁路港主动对接沿江沿海港口,在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大厅内设置了包含铁路、船公司、港口、海关、商检在内的多个服务窗口,集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于一体,对外提供含铁路运输、海运订舱、报关、报检、签发提单、出口退税、外贸结汇等具有国际多式联运功能的服务,为企业进出口货物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通关平台,在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大厅内,客户办理业务高效、快速、便捷,实现“一次性受理、一站式服务”。

成都国际铁路港推行多式联运提单互认,逐步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以铁路运营企业认同国际多式联运提单的形式,试点在内陆港实现多式联运提单的签发。打通多式联运提单在内陆运输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在签发提单、内容互认的基础上实现多式联运全程信息的EDI交换,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单一运输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物流效率,并通过提单明确责任划分。

3.3信息平台创新,实现各环节数据共享

成都国际铁路港搭建EDI交互平台,是全国首个打通铁路内部核心信息的平台,通过EDI数据交换实现了与铁路、船公司、货代、码头、海关、国检等多式联运全链条中相关主体与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多式联运全链条运输的高效衔接与多部门协同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的EDI交互平台已和宁波港、深圳港、厦门港等港口的EDI信息平台完成对接,实现海铁EDI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和交互,海铁信息可“一次录入、全程共享”。通过建立无水港EDI信息平台,为车站、铁路口岸、船东、船代、集疏运场站、理货、货主及代理和海关、商检等监管职能部门提供高效、便利、快捷、准确、经济的电子数据交换服务。实现网上订舱、网上交易、网上查询、运输方案咨询、个性化服务、仓储管理、电子支付、代理商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海铁联运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

3.4站点布局创新,提高多式联运运作效率

成都国际铁路港在“两站两园区、三集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深化资源统筹,实现保B功能区、卡口、中心站三位一体,大大提高通关效率。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与中心站和B型保税区实现无缝对接,这样的三方对接在全国尚属首创,比以前的通关时间节约了3d,如今进出口货物通关平均只需1d的时间。

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引入了成都铁路局的铁路无轨营业部,提供铁路货运业务受理、制票、交付、理赔等服务,客户无需到铁路车站即可办理铁路货运业务。同时,根据成都国际铁路港“单窗口一站式”服务的要求设计无轨营业部与海关监管场、铁路场站、公路中转集散中心之间的业务衔接流程。

建立公铁联运中转集散中心,实现公铁联运无缝衔接。在铁路港内的大弯镇建设公铁联运中转集散中心,内接铁路专用线,将绵阳、德阳、雅安、阿坝等地的矿建、化工、机械、纸品等各类货物通过公路运输到国际陆港内中转、集结,再通过铁路专用线输送到全国各地,实现公铁联运无缝衔接。

3.5监管通关创新,实现一站式通关

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实现了海关对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换装、仓储、中转、集拼、配送等作业的一体化监管。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具备国际仓储、转运、分拨、集疏等多种功能,将现行的转关、过境等模式整合为多式联运监管模式,以满足海、陆、空、铁等不同运输方式间自由转换和多程运输的需求,满足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单位共享监管设施、实施联合执法的需求,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打造多式联运货物互联互通、快速衔接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享受到多式联运通关监管服务后,只需要填报一份多式联运申请单,一次申报就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自由转换,省掉了转关环节,使得通关运输时间更短,通关费用更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中心进出口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水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一站式通关、本地退税、一体化服务。

其中,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掏拼箱”业务是成都海关根据四川省地处内陆的地理特征及进出口贸易特点、企业需求所开展的一项新业务,是海关监管作业的先进模式。海关提供的“掏拼箱”服务创新了小批量及零星出口商品在铁路口岸集运、报关并直达进出境口岸出运的新途径。目前,蓉欧快铁是国内唯一开展“掏拼箱”服务的中欧班列。“掏拼箱”业务为中小型企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供了更多的物流选择。掏拼箱作业中掏箱、拼箱与查验的同步,在节约物流成本和查验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货物装箱时间,更好地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节省运输时间。目前,成都海关正在全国推广“掏拼箱业务系统”。该作业模式经过改进与优化,可推广至所有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运输组织。

3.6设施设备创新,开发衔接转运工具

试用53英尺集装箱,与北美实现全程无倒装。成都国际铁路港试点运用53英尺集装箱,利用其在铁路轻泡货物运输的优势,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53英尺箱的公铁海多式联运试运行,积极匹配和借鉴北美多式联运相关标准,探索以大容积箱型为中心来构建我国内陆多式联运体系。试点重点解决53英尺箱铁路运输及装载专用平车与公路运输拖车技术标准的统一,方案已得到铁路总公司的认可,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试运行并出台相关技术标准,成熟时全面推广。

开展15t包装箱及公铁通用托盘集装单元全程物流运输。根据零散白货、食品饮料等货物对铁路运输的要求,为提高效率、减少货物装卸次数、降低货物破损,由成都铁路局牵头研发了适合公铁联运的集装化新型装载用具15t包装箱(如图2所示),并以华润啤酒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成都国际陆港的成都—昆明班列试点。15t包装箱具有有效降低破损、有效利用空间、便于汽车配送、便于吊装的特点,是特种公铁联运箱的有效探索。在使用15t包装箱试运的同时,成都国际陆港还与华润啤酒共同试运托盘全程运输的方式。通过采取上述两种新型运输工具,从2013年开始,华润啤酒公铁联运啤酒箱全程物流成本比公路运输每吨低25元左右,货物破损率也大幅降低。

图2 15t包装箱技术参数

4 建议

4.1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引资力度

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内陆无水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海关、检验检疫等国家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港口、船公司、进出口商、船代、货代等经营单位的通力合作,而作为内陆港所在地的政府更应在土地使用、产业布局、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优惠,才能促进内陆无水港健康可持续发展[4]。

4.2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与大专院校联合力度,通过在校培养与在职培训、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基础,增强物流人员的从业技能,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多式联运人才队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5]。

4.3提供优质运输服务

巩固既有“蓉欧快铁”国际班列和国内班列开行质量,提高货物运输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提升运输服务质量,积极开发铁水联运新产品,在货源充足、双向均衡的通道增开集装箱班列,在距离较短、时效性要求高的通道开行小编组的集装箱班列。

4.4注重开发主业副产品

在铁水联运整个物流链中,物流中心除实现运输、仓储功能外,还应发展多元化经营,这对改善运输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充分运用规模运输优势,辅以装配加工等功能的拓展,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要[6]。

5 结语

成都国际铁路港创新性搭建了以铁路为首的内陆无水港一体化服务平台,统一整合包括场站、运输、关检等物流资源,提供具有报关报检、铁路班列、海运班轮、货运代理、签发提单、箱管箱修等多式联运“单窗口一站式”服务,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模式,实现一站式通关、本地退税,更加便利地为承运人服务,该运营模式经过改进与优化,可成为我国内陆无水港建设的典范。在全面完成港内基础设施及功能性项目的建设后,成都国际铁路港将形成对外连接欧洲和泛亚,对内连接国内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网络,使成都国际铁路港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跨境贸易中心和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战略平台。

[1]赵文艺,李严锋.无水港建设的探讨—以云南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0,29(Z1):69-71.

[2]郝玉柱,刘振峰.我国内陆港运营及通关模式[J].物流技术,2013,(9):1-4.

[3]陈碧红.成都国际铁路港—眺望世界的“第二只眼”[N].四川日报,2015-10-09.

[4]王明朗.天津港内陆无水港建设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5]徐诣博.内陆无水港建设探讨—以吉林省内陆无水港建设为例[J].经济视角,2011,(5):56-57.

[6]崔艳萍,郑平标.铁路参与铁水联运无水港建设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2,(1):19-22.

Study on Innovative Dry Port Mode i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Railway Port in Chengdu

Zhan Bin,Xiao Qi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China)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innovative measures of the Chengdu international railway p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land dry port and then built the whole chain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inter- 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to realize logistics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one-stop service and customs clearance. At the end, we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Chengdu;international railway port;inland dry port;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one-stop service;one-stop customs clearance

F552.7

A

1005-152X(2016)08-0005-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8.002

2016-05-13

詹斌(1966-),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肖庆(1990-),女,湖北随州人,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猜你喜欢
公铁内陆通关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中核公铁
通关英雄榜
公铁联运服务平台研讨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打造物流“航母”,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启用公铁联运新布局!
内陆移民(外二首)
通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