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6-10-25 02:09马静
物流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货邮航空港物流业

马静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马静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河南郑州451150)

首先阐述当前郑州航空港区客运与货邮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货物通关与检疫机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郑州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为航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存在诸如尚处在成长期的航空运输业对相关产业吸附力有限、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以航空物流园区和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为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航空物流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入驻,进一步理顺并完善管理体制,提升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服务保障,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措施。

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航空物流枢纽;发展路径

1 引言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卡萨达教授于1992年提出了其著名的“第五波理论”,即:继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和高速公路“四波”推动世界范围内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之后,机场尤其是枢纽机场的发展将成为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重要因素,成为发展的“第五波”力量,尤其是德国法兰克福、瑞士苏黎世等内陆城市迅速崛起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实践证明,现代航空运输已成为城市功能形成的重要推动力[1]。自2013年3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至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经过短短两年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2014年度实现域内生产总值413亿元,同比增长18%[2]。尤其是作为区内核心产业的航空物流业发展成效显著。

2 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发展现状

2.1客运与货邮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

近五年来,新郑机场旅客与货邮吞吐量以年均两位数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新郑机场2010-2014年旅客与货邮同比增长率

从整体规划来看,郑州机场共规划5条跑道,其中一条为货运专用跑道。远期可保障7 2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和520万t的货邮吞吐量。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1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 580.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如图2所示),增速位居全国20个大型机场首位。

图2 新郑机场2010—2014年旅客吞吐量增长情况

2014年,新郑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37.04万t,同比增长44.86%,如图3所示。

图3 新郑机场2010-2014年货邮吞吐量增长情况

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达到20.61万t,同比增长82.78%,占货邮总量的55.64%,货运行业排名由2013年的第12位跃居第8位。同时,可以确定的是,在2015年T2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之后,新郑机场的旅客与货邮吞吐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显著提升。

截至2015年2月底,港区内运营航空公司43家(其中客运公司26家,货运公司17家),共开通航线185条,通航城市97个。其中,全货运航线32条,国际全货运航线28条,位居中部地区首位,使得其中部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2.2进一步建立及完善货物通关与检验机制

截止2015年1月份,郑州海关已与12个直属海关开通了区域通关业务,涵盖了河南企业进出口必经的绝大多数口岸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与天津、山东、河北、连云港达成了“检验检疫直通放行”的便利化通检协议,实现了与上述四省市便捷的通检模式。属地海关接单到机场海关查验放行由原来的30h压缩到5.5h;同时,2013年3月26日,郑州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正式运行,使得上半年即完成快件货运量1 141.3t,同比增长606.89%,发展迅速。更为重要的是,2013年4月,中西部首个移动通信终端(手机)设备重点检测实验室落户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该实验室的落户,为郑州航空港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发展创造了极大便利,进一步促进了河南手机的生产和出口。同时,河南省获批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规划已经完成,有望于2015年底建成使用,可以有效缩短河南省肉类进口企业进口时间,减少成本。总之,郑州航空港区的货物通关与检验检疫机制已初步建立,并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健全与完善。

2.3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环境不断完善

一方面,2014年12月4日起,郑州出口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伦敦、库里提巴、圣保罗、温哥华、悉尼、马德里、巴黎、川崎13个国际城市的航空快件获批总包直封权,可实现“当日寄出、次日递达”,航空货运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具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郑州机场航空口岸签证权的获批,将进一步快速提升郑州机场国际客运量。加之郑欧班列和卡车航班运营持续增加,开通卡车航班城市由2013年的5个增加到12个,“机公铁”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正在快速形成,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郑州国际陆港地位。

另一方面,2013年11月27日,郑州航空港区与“菜鸟网络”正式签约,致力于打造新型物流仓储及电商产业集聚园区、多式联运转运基地、保税物流基地、电商产业园4个项目。当前,相关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国内外知名电商的入驻及其自身强大的吸附效应,将在诸多方面推进郑州航空港区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环境的不断完善。

3 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航空运输产业尚处在成长期,对“高大上”产业吸引力不够

近年来,郑州机场旅客与货邮快速增加,2014年旅客吞入量突破1 580.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货邮吞吐量37.04万t,同比更是增长44.86%,根据临空经济演进规律,可以确定现阶段其正处于临空经济的成长期[3]。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良好的政策环境,区域内临空企业数量与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总体来看,一方面,当前入驻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多为本土企业和中小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与国内顶级企业较少,企业影响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入驻企业所属产业相对单一,例如相当部分是依托富士康的智能终端设备(手机)配套企业,商旅会展等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分布比例不够合理。同时,运营航空公司数量仍然较少,仅为首都机场的42.7%,约为浦东机场的1/3。具体见表1。

可见,当前郑州机场的旅客与货邮通达度仍然相对较弱,尤其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门户机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也使得郑州航空港区对需要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的航空服务、高端制造与商旅会展等“高大上”产业吸引力有限。

表1 2014年国内部分主要机场旅客与货邮吞吐情况

3.2入驻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偏少

郑州航空港区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入驻区内的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偏少。统计显示,郑州机场当前仅有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南航河南公司等个别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与北京、上海等门户机场动辄十几家基地航空公司相比,差距明显。即使与同为中部地区的武汉相比,在拥有的基地航空公司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距。

3.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虽然港区行政效能有了较大提高,但行政协作机制仍不够健全完善,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管理体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港区实施的是“市管为主、省级扶助”和“两级三层”的管理体制。但是,从行政级别来看,郑州市和郑州航空港区的规格都是正厅级,并且郑州航空港区将来还有可能升格为副省级,以正厅级的郑州市管理同是正厅级甚至可能是副省级的港区,在实际运行中管理体制冲突问题现实存在。同时,郑州航空港区与行政级别相同的机场集团(正厅级)在行政管理与协作中也存在类似矛盾。另一方面,除郑州航空港区外,其周边还有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东新区等,加之开封市的部分区域,如何协调港区与相关区域间的关系,构建科学高效的区域协调运作机制,是深入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各项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是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必须解决的迫切现实问题[4]。

3.4基础设施条件存在不足

当前,区内基础设施尚无法满足国际航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尚未建立。一方面,道路设施条件目前还存在不足。综合保税区到机场尚没有独立封闭的全货运通道,社会车辆与海关监管车辆共同行驶。区内其它区域目前也是大型货运车辆与社会车辆混合通行,无论是物流或者是客流在该区域行驶都会遇到一定障碍。另一方面,综合交通方式衔接不便。区内目前仅有一条进场通道,在综合交通方面尚未做到机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城市发展过程中,货物、人口通常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建立大量导入。

4 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发展路径

作为衡量区域市场开放度、经济发达度和信息与物质交换便利性的重要标准,航空物流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现代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5]。尤其是对于郑州这样的内陆城市,航空物流已远远超越交通运输方式范畴,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的最佳通道。

4.1总体思路

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要求,以郑州航空港为平台,着眼于郑州市丝绸之路核心节点城市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特色产品物流、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航空快递物流、空港保税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构建“铁、公、机”一体化多式联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采取“运力”和“货源”双驱动发展模式,通过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开展多式联运,拓宽航空货源渠道等措施,加大航空货源集疏力度,引进大型货代企业,争取一批知名物流集成商在郑州建立区域性分拨中心。创新国际物流运作管理模式,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集散分拨中心。

4.2发展路径

(1)以航空港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航空物流园区与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紧紧围绕航空港这一核心,建设以航空飞行器及机场地面配套物流设施为重点的航空物流园区,为实验区内的航空公司、航空货运代理、综合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物流设施、物流信息及综合物流等全方位物流服务,通过集聚效益大幅度降低航空物流价值链成本,为航空货运提供优质航空物流服务,吸引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入驻;依托郑州航空港区独特区位优势和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借鉴美国、德国等在国际大型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方面的经验,全力推进港区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地区航空物流发展。

(2)吸引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入驻。作为航空物流业运作主体,航空物流公司对航空枢纽的航线资源及区域通达度等都有很高要求,航空物流公司数量与规模在根本上决定着区域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程度。经验表明,敦豪速递公司(DHL)、联邦快递(FedEx)、环球速递公司(TNT)和联合包裹速递公司(UPS)四大航空物流公司对航空枢纽建设水平至关重要[6]。要积极创造多方面条件,优先培育河南本土航空公司,或者选择对郑州机场有重大支撑作用的航空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引进国际和国内一线航空物流公司,争取2至3家国内、国际大型货运航空公司在河南设立航空转运中心或者以此为进出口港;在全力做好年底前郑州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大幅度提升河南民航运力的同时,采取加强补贴、减免相关费用及加大营销推介力度等方式,下大力气重点培育和支持2家以上客运基地航空公司,建立通达、通畅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提高中转经停比例,将实验区建成集客、货运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运转高效、辐射全球的国内大型航空枢纽,以尽可能提升货邮与旅客吞吐量的持续快速增长。

(3)进一步理顺并完善管理体制。针对郑州航空港区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下定决心,从郑州航空港区整体发展的高度,统筹全局,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当前的行政区划和层级管理制度,在省级层面的宏观协调下,给予港区足够充分的自主权和操作空间,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两级三层”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在省级政府的宏观协调和统一指导下,市级政府负责港区发展的具体事项,形成健全高效的郑州航空港区联动发展的管理体制。

(4)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运行,适时启动T3航站楼等三期工程建设前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5)加强服务保障与人才支撑。利用郑州航空港区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综合保税区等特殊优势,借鉴美国孟菲斯机场的经验,完善配套设施,简化相关程序,探索客户服务的定制模式;持续优化“区港联动”特色服务,增强对客户吸引力和竞争力;创造条件,从全球范围内引进航空经济和航空物流方面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合作培养人才平台,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等以订单培养、对口培养的方式,通过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进行深度的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培养符合航空物流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满足郑州航空港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郑州航空港区现代航空物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断扩大旅客与货邮的基础运输能力。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导向,制定并实施“郑州航空港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郑州航空港区信息化建设,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全覆盖的立体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多向信息交流的高效畅通。探索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工业4.0战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相关企业在区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智能工厂,进行智能化生产,在保证区内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在更广范围内的区域与行业竞争力。

[1]约翰·卡萨达,格雷格·林赛,著,曹允春,等,译.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耿明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王晓勇.临空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4,(9):49-50.

[4]张占仓,蔡建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61-64.

[5]孙宏岭,张小蒙.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促进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90-94.

Study on Development Path of Avi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in Zhengzhou Airport Area

Ma Jing
(School of Business,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Zhengzhou 451150, China)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Zhengzhou airport area in developing the avi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aswell a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Then, accordingly, we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aviation logistics park and the aviation logistics hub,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rastructure, IT system and intelligent level of themto attract more aviation logistics companies and base airlines, further streamline and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ir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level, reinforce service support capacity and give priority to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Zhengzhou airport area; avi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aviation logistics hub; development path

F562.8;F259.27

A

1005-152X(2016)08-0012-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8.004

2016-07-05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招标项目(新华中【2015】00056)

马静(1982-),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货邮航空港物流业
国内客运恢复快速 航司第一季度亏损程度收窄
疫情背景下2020年我国航空物流业发展简报
江西开通医用防护物资国际航空货邮包机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物 流 业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