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2016-10-26 10:10杨苍佑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审美作文教学

杨苍佑

摘 要:审美的情感体验,取决于对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是客观的表象,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东西,而文学的观察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的观察,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那种纯客观的、带普遍性的"规范"外,还得用自己的"心"观察事物,再用笔来表现,事物就浸润了情感与意志,这样使观察的结果染上独特的个性色彩。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审美能力对于一个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就跨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一、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实质是情感教育,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中的文学教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感知是一种超感性知觉,也可以说是一种发现美,包含着认识、理解的因素。感知是审美的出发点,理解是审美认识性因素,其中介、载体或展现形态则是想象。审美情感则是想象的动力,审美想象是审美的关键,它使感知超出自身,向审美理解发展,而审美理解则渗透在感知、想象、情感中。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想象多么新奇、独特,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现实,都是人脑对已储存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学生的作文就是对已感知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产物。学生要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于表现美和创造美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学生缺乏想象力,常被实物所束缚,不会想象,结果造成作文水平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低。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用审美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各种艺术的境界中。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散文,把散文的美表现、创造出来。教师在给学生讲清楚散文的特点及其写作特点后,就要让学生认识、感受到散文的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进入散文所描写的境界,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感情丰富、创意新颖的文章。

二、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成功的习作,往往凝聚学生审美感受的汗水与心智,时时闪现着生活的丰富和多彩,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就要求首先要了解生活,最好的办法便是观察,观察以后才能产生感受,把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感情结合起来。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文教学时,老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方法不同,就产生导致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不同。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还得有自己的眼睛,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把客观的意象和个人独特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使观察的结果带上个性的情感色彩。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境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这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设个好的意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激情和余地。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如《与朱元思书》中,在导入新课之前可先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富阳至桐庐山水的景观。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此外,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还在于学生能克服思维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按这种审美标准,彩虹不再是太阳光和雨雾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地挺立着,也不单单是俨然北方农民的化身了。由于这种理解不再是单纯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深思,而是情感与事物之间的相互渗透,于是,便将该事物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对观察、感受、思考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而要真正在作文中得以体现,则必须依靠写作实践活动。其中的关键在于勤,要让学生的观察、感受、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观察的同时有感受,且进行思考,三者最终融为一体。

四、结束语

写作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并付诸语言文字呈现的一次能动活动。完成这些活动需要以积极的审美态度感知外在自然、社会、艺术,并物化以形式。因此,写作实质是审美形成、物化的过程,也因之,审美与写作有质的契合。审美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文教学中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观的任务。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与审美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作文教学过程必须贯彻审美,审美也通过作文教学得以实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孟昭水,亓静.语文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4).

[2]乔丽彩. 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品牌(下半月),2014,10:229.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审美作文教学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