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于医疗领域谈医患纠纷,永远找不到答案

2016-10-27 19:10王珊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医患医护人员暴力

王珊

封面反馈

@钻石张老三:医患矛盾经常爆发的最终受害者不只是医生,更多的会是患者。很多医生不会再敢去冒险找新途径治疗疑难杂症,患者最后的希望很可能就此化为泡影。

@七七格格:同一项病症,一家医院说要做大手术,另一家医院说吃几天药就会好,很多患者都经历过这种情况。虽然大部分医务人员是认真负责的,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很可能令患者失去信任。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只看得到以色列女兵的美,却难以想象她们要如何面对战争的残酷。军队核心战斗岗位不对女性开放,升任高级将领的机会很小,但她们也要承受跟男兵同等的训练强度。对以色列女兵而言,战争和生活、善良跟暴恶的界限是模糊的,一旦战争爆发,美会更美,恶却也更露骨。也许只有和平年代来临,她们的少女情怀才能真正得以安放。(天地线)

医生和患者,一个提供服务,一个获得帮助,信任是彼此间达成共识的基本。然而,这样两个彼此相关的群体,竟然会走到如今对立分明的局面:患者不相信医生,医生群体也充满了敌视、抱怨的情绪。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前提,即大多数医生是好的,大多数患者也是好的。

不过,近年以来,不断出现的伤医、杀医事件却使患者不信赖医生,医生也极度缺乏安全感。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国内发生的伤医、杀医事件已经有15起。几乎每一起事故,都会触动着医生和患者早已紧绷的神经,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之间仿佛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的多位研究人员分析了国内2003年至2013年的暴力伤医、杀医事件后指出,10年间全国发生了101宗严重医疗暴力事件,累计导致24名医护人员死亡。其中,66%的医疗暴力事件发生在三级医院,51%的被杀的医生都是主任医师,中国的暴力伤医事件越演愈烈。

愤怒的医护人员在努力探寻原因,其中媒体的不实报道被放到了桌面上。从“缝肛门”“八毛门”到“茶水发言事件”,一些媒体偏颇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医患关系,使得双方矛盾更加突出,医界也开始站出来声讨不负责任的媒体。丢肾门事件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2016年5月13日,中国医师协会甚至组织召开“重塑诚信共建和谐医患”座谈会,并在会上宣读倡议书,建议媒体不炒作涉医报道;同时在保障医护人员权益时,政府绝不能缺位。

医疗界人士声讨媒体是对暴力伤医、杀医事件的一种回应。理智者将媒体的不实报道视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因素,但也有不少激进派人士认为媒体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这种想法不仅回避了问题的症结,还有可能将医患矛盾进一步扩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医界人员还是患者,都必须认识到,媒体的不实报道并不是事件的内因,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中国医疗体制的矛盾。

就像上海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杨震所形容的,中国的医患纠纷就像“糖尿病足”。这是种全身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常出现下肢慢性溃疡或坏疽。如果仅是局部治疗,无论怎样换药、清创或者手术植皮,都不会好。若要正确看待或者研究医患纠纷,就必须跳出狭隘的医疗领域。

猜你喜欢
医患医护人员暴力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反性别暴力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纾困医患关系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