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会”背后的南海问题博弈

2016-10-27 19:16王齐龙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南海菲律宾

王齐龙

已有15年历史的香格里拉对话会(简称“香会”),再度成为各方围绕南海问题的“喊话场”。

2016年6月3日至5日,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在老地方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如约而至。近年来,这个名为“亚洲安全大会”的多边论坛,得到了亚太地区各国防务部门和军队的广泛参与,也受到本地区乃至全世界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

再度与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上将5日发表了题为《加强亚太安全合作 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并回应卡特的指责。

此前一天上午,在第十五届香格里拉对话会第一场全体会议上,同样第二次以美国国防部长身份来到香格里拉对话会的阿什顿·卡特抛出了构建“有原则的安全网络”的概念,指责“自我孤立”。

在对话会现场听了卡特讲话的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政府与行政学系教授由冀注意到,卡特今年虽然重复关于“中国自我孤立”的说法,但相比去年,其讲话中谈及中美合作的篇幅也明显增多。

斗而不破

在美国国防部长卡特6月4日上午发表演讲前,现场直播信号将镜头对准了正在台下站立交谈中的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和日本防卫相中谷元。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称,中谷元表达了希望能够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就一系列双边事务会谈的意愿。孙建国回答说,邻近国家之间的对话很重要。有媒体还注意到,在本次香格里拉对话会中,两人曾两次站立交谈。而与孙建国坐下来会谈的则是日本防卫审议官三村亨。

虽然香格里拉对话会主办方已意识到要让对话的激烈程度保持在“斗而不破”的安全界限内,但不断升温的南海主权争议仍成为会场内外的焦点。

出于“降火”目的,主办方邀请非南海主权声索国泰国的首相巴育,以区域内国家的合作为主题,在6月3日晚做本届对话会的开幕演讲。但仍有韩国学者在提问环节中,直接向他发问对解决南海争端的看法。巴育表示,“如果从冲突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永远找不到出路,各方应当关注能够进行合作的领域,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而随着卡特的正式出场,南海问题当仁不让地又成为香格里拉对话会的头号热门议题。在卡特全长约33分钟的演讲中,他36次提及“原则”一词,并强调盟国关系,以及“有原则的安全网络”。

“中国在南海的行动正在孤立自己,整个地区将聚合联动。不幸的是,如果中国继续这些行动,最终可能竖起自我孤立的长城。”卡特还直接谈到,对于中国在南海实行海空巡逻、建设军事基地的做法,亚太地区各国的焦虑感持续上升。

在卡特“中国自我孤立”的说法被抛出两小时后,中方召开了记者会。

去年对话会上,中国代表团只是在最后一天召开记者会,由代表团团长孙建国讲话后回答记者提问。但今年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代表团的媒体官员还主动与外国媒体交谈,索取他们的联系方式,打电话邀请他们参加临时安排的记者会。

出面阐述立场的也不是较常露面的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而是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任关友飞。更多时候,他是在脱稿的状态下针对现场提问一一解答,直接针对两小时前美国的指责做了澄清和说明。

关友飞表示,所谓“中国自我孤立”,只是一个杜撰出来的概念,中国从来就没有自我孤立过。“我想卡特这么讲的目的是想孤立中国,想让本地区国家都把中国作为孤立对象。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实际。”

在强硬回击外方对于中国的指责的同时,中国代表团此次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也不多见地展现出柔性身段。

“老朋友,我可以拥抱您一下吗?”站在“政要厅”门外等候的孙建国看到前来出席约定会面的新西兰防长布朗利,主动友好示意,布朗利旋即做出“熊抱”的动作。在正式会晤前的拍照场合,孙建国还请布朗利先开口,“请您先讲,您的级别比我高。”

在为期三天的对话会中,孙建国一共与17个国家的官方代表举行了会晤,并在6月5日上午作了以“加强亚太安全合作推进地区安全治理”为题的主旨演讲。

在长达30分钟的演讲中,孙建国阐述了中国军队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立场。

“要摒弃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坚持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应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维护本国安全时尊重各国安全,共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他还感性地谈到,“我作为一名老兵,和各国军人一样,谋打赢是我的天职,保和平是我的心愿。我始终坚信,握手比攥拳好,掏心比掏枪好。”

演讲中,孙建国谈及了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核心,是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随后又产生了两国在南海的部分海域的海洋划界问题。

在演讲结束后,孙建国同此前已完成发言的法国国防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和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共同接受提问,但提问多冲着孙建国而来。

虽然没有记者就卡特提到的“中国自我孤立”的问题进行发问,孙建国却主动回应:“我们过去没有被孤立成,现在也不孤立,将来更不会孤立。我倒是担心那些有冷战思维、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别的国家,在自己心中筑起一道墙,最后孤立自己。”

美菲日“三国演义”

南海问题近些年之所以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香格里拉对话会的头号热门议题,其背后是同时期南海局势紧张气氛的日趋加剧。而2010年前后美国高调地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是南海局势由总体缓和走向日益紧张的一个转折点。

2009年2月,上任未满一个月的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将首次外访目的地设在亚洲,并成为首位访问位于印尼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的美国在任国务卿。

“美国已经回到了东南亚。”时隔不到半年,希拉里于同年7月出席在泰国普吉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上对本届政府的战略意图直言不讳。她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并重申美国致力于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参与地区事务的立场。

2010年7月,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东盟地区论坛上,希拉里就南海问题发表讲话,声称美国在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方面拥有“国家利益”。

这一年也是日本加强介入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就在希拉里就南海问题表态的同一场合,时任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表态支持希拉里的讲话,声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也事关日本的国家利益。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张学昆和硕士研究生欧炫汐对历年来日本发布的《防卫白皮书》进行研究还发现,在关键词一栏输入“南シナ海”(南海)时,可以检索到160条与之相关的信息,其中2010年及以后关于南海的信息多达89条。

国际关系学者在分析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域外国家不约而同地介入南海事务时,大多都会指向同一个背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综合国力上升。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曾在美国布什政府时期先后担任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政策规划组成员、副助理国务卿的方艾文觉察到亚洲地区正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将对这一地区未来的10至15年带来影响。

方艾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曾经在相当长时间里,亚洲的经济和安全问题并行发展,但这种局面已不复存在,“亚洲正在发生重要的战略动态是,经济一体化和安全机制的碎片化正不断发生碰撞。”

2011年9月,野田佳彦就任日本首相不久,随即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声称“连接整个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南中国海至关重要”,同意加强双方海洋安全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两国海军的联系和联合演习,共同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和在南海地区日益强硬的领土主张。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后,除了延续前任政府的南海政策,还在其政策和倡议里增加了更多带有军事和地缘战略色彩的言辞,如提出“亚洲民主安全之钻”的战略概念,而南海正好处于这颗“钻石”的中心。2013年起,安倍晋三及其内阁成员纷纷出访东南亚各国,展开“战略外交”。

张学昆和欧炫汐在分析日本介入南海背后的动因时表示,日本连串举动“既有维护自身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应对钓鱼岛争端等现实利益的考虑,又有争夺地区影响力、遏制中国崛起等战略性的考量”。

在外力因素加强介入的背景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的对抗一再升级。

依靠改善内政问题为口号,在2010年大选中高票当选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在上任后却积极联合声索国和域外国家,积极向外推进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中的步伐。

2011年6月13日,阿基诺三世总统府发言人拉希尔达表示,菲律宾已将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就在第二天,菲律宾还派遣了3艘战舰,会同越南等其他5个东盟国家,参与了由美国牵头的为期10天的“东南亚反恐合作”军演。

2012年4月10日, 12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潟湖内例行作业时,突然遭到菲律宾军舰的堵截和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潟湖内的中国渔民,幸运的是被及时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所阻止。

中国政府为此采取了反制措施,派出海监和渔政船只留守黄岩附近海域,力图驱逐非法入侵的菲方舰船。

虽然“黄岩岛事件”以菲方舰船完全撤出相关海域而告终,但这次中菲直接冲突,为此后南海局势进一步升级埋下了伏笔。

2013年1月,菲律宾正式向联合国海洋法法庭提请针对中国的仲裁,启动了涉及南海争端的仲裁程序。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矛盾的尖锐化,主要是阿基诺三世误判了南海的形势,误判了中国维护南海岛礁主权及领海主权的决心和政治义务,做出了错误举动。

“在黄岩岛的对峙中,阿基诺三世处在完败之势。‘黄岩岛事件是他的政治负资产,而他不想背负一生,所以把南海问题单方面提交仲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都是阿基诺三世政府对南海问题误读和误判的结果。”许利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对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中国政府采取了“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基本立场。同时,中方也逐步强化在南海争端中维护岛礁领土主权和相关海域的立场。

2013年3月6日,中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海巡31船对仁爱礁进行海空一体化巡逻,发现仁爱礁礁盘上有菲方于1999搁浅至此的陈旧坦克登陆舰整体,并有疑似菲律宾人在岛礁上活动。

同年4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披露了被菲律宾侵占的8个南海岛礁具体名称,但其中没有包括仁爱礁。

在南海局势急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还于2013年底开始对控守岛礁进行扩建工程。2015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中国在南海有关岛礁的陆域吹填工程已全部结束。

2016年4月,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率军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南沙相关岛礁视察,慰问驻守官兵和建设工人。据国防部新闻局的消息,一批为国际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灯塔、自动气象站、海洋观测中心、海洋科研设施等项目建设正顺利开展。5个用于航行安全的灯塔已建成,其中4个已正式启用。

而美国则在南海上连番出牌,试图强化外界对中国“岛礁军事化”的印象,并以维护“航行自由”和“飞行自由”的借口,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3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重申了美国将坚持到2020年前将60%的海军军舰部署到太平洋地区的计划,并称在此基础上,把本土以外60%的空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2015年7月,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上将登上美国P-8A海神侦察机,参与了7小时在南海上空的监控任务。此外,美军还曾于2015年10月26日和2016年1月30日两度派遣驱逐舰,分别驶入中国南沙渚碧礁和中国西沙群岛中建岛水域。

“从2010年美国宣布‘重返亚太,到如今的‘亚太再平衡,是南海问题升温的催化剂。某种程度上是给南海问题搅浑水、加柴生火。实际上,美国在南海问题升温的情况下并没有起消防队员的作用,反而起了纵火的作用。”许利平说。

管控分歧或可迎来改善契机

原来预计于5月底宣判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并没有如期到来。

在中国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副教授龚迎春看来,这一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仲裁案,从国际法角度存在诸多纰漏,引起中国和国际上许多学者的质疑,仲裁庭或许也注意到这些声音,重新审视裁决过程。

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司长欧阳玉靖2016年5月就南海问题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菲律宾提出了15项仲裁诉求,实质上是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问题。领土问题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调整的范围,而是习惯国际法调整的范围。”欧阳玉靖说,“仲裁庭无论做出何种裁决,势必将涉及领土争议和海洋划界争议。这就超出了仲裁庭的权限,属于扩权滥权行为。”

中国国际法促进中心“南海法律研究组”成员何佳伟在撰文分析此案瑕疵时,对仲裁庭整体和仲裁员的公正性、独立性提出质疑。文中认为,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日本籍庭长柳井俊二具有《公约》附件七所规定的回避事由,应该回避并将指派、组建仲裁庭的主席职责转交他人履行,而他在指派组建仲裁庭过程之中和之后的有争议行为显示,柳井法官相对于本案的公正性具有明显瑕疵。

柳井俊二于2013年指定了5人仲裁庭中4位仲裁员,包括三位国际海洋法法庭现任法官,分别是法国籍的让-皮埃尔·科特、波兰籍的斯坦尼斯洛·帕夫拉克、德国籍的鲁迪格·沃尔夫鲁姆,以及一位荷兰籍的国际法学者乌得勒支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松斯。

“仲裁员人选不具备普遍性和代表性。不论国际法院和海洋法法庭,法官都需要根据规则,反映世界主要法律体系的构成,要有发达国家的,也要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龚迎春说,5位仲裁员,本身人数就少,又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从客观上来讲,具有偏向性。

在中方缺席、没有提交实体文件的情况下,仲裁庭难以做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裁决。而这一仲裁庭从人员组成、程序、法律适用等方面都充满各种瑕疵,连裁决本身经不住推敲的话,“这不仅会损害几位仲裁员的声誉,对《公约》解决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其实是一个伤害。”

正当外界担忧南海局势日趋恶化之际,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新一任总统。

在竞选过程中,杜特尔特曾谈到,“我和中国有类似的立场,不认为能通过国际仲裁庭解决(南海)争端。”他还表示,愿同中方一同开发南海,并会“搁置南海主权争端,并反对国际仲裁”,前提是中方愿意帮菲律宾修建铁路或其他基础设施。

5月30日,菲律宾议会正式确认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第16任总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向杜特尔特发去贺电,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杜特尔特也积极回应,他表示非常荣幸收到“一位伟大的主席的祝贺信息”。

许利平认为,杜特尔特毕竟在地方当政22年,具有丰富的基层经验,而且他任命的内阁官员,大部分都是前政府官员,有丰富的行政和外交经验。中国与菲律宾以前在南海问题上也达成过许多共识,只要按照这些双边共识,按双边渠道来解决,南海局势会慢慢降温,未来中菲合作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因为南海问题,东盟国家呈现出分裂的趋势。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强大的压力下,迫使某些东盟国家要选边站,实际上这对东盟一体化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许利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许利平看来,中国当前要做的是管控分歧,继续通过“一带一路”、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湄澜合作机制”等,向相关国家展现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和政治意图,惠及他国,让他们搭中国发展的便车,享受中国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这些问题将会慢慢淡化。

猜你喜欢
南海菲律宾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南海明珠
南海农民赤卫军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变成什么好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许利平:处理南海争端拟虚实相间收放自如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