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2016-10-29 17:33徐家耀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信

徐家耀

摘 要 随着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微信已成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工具之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信给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缺陷,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微信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正确运用微信平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更进一步展望了微信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信 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微信已成为广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型通讯方式。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从出现以来,开发了一些其他通讯方式不具有的特色功能,如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内置有“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等可玩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功能,也可通过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相比于其他微博等其他通讯方式,微信具有其独特优势。微信使用时的安全系数更高,比如用户在微信圈中发表动态,只有用户的共同好友才可以看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隐患。此外,微信还具有消费支付功能,用户消费时通过微信仅需扫维码便可支付,更加方便。凭借信息传递快捷、用户黏性强使用群体广、用户体验度和可玩性高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开辟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出现过分依赖于微信,对信息判断力不足,最终导致人际交往力下降等问题。

1微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

1.1善用微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各高校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只通过传统的方式是不足以充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为那些需要心理辅导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机会,逐渐成为现代人解决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平台之一。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1.1利用微信改进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

微信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新平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老师课堂讲解、广播、选修课、讲座为主要形式,容易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也无法产生浓厚兴趣。上文提到微信平台具有的特点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局限性,通过微信可以有效扩宽交流渠道,加之微信不受时空的限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需一部移动终端就可以及时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组,进行网络咨询,在线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有的放矢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朋友圈里发布的信息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既提高了工作者的效率的同时拓宽了形式。

1.1.2利用微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推出的一项用户订阅服务,包括消息推送、品牌传播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学校可发送图文消息,进行心理知识的交流、心理测验的传播、治愈系语录、咨询活动中心宣传。有奖竞答、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开设个性化的微信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课程,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没有传统教科书的束缚,学生可在愉悦的环境中接触并学习心理学知识。近来我国部分高校已在图书馆使用微信平台提供这种服务,发布最新数据信息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通知,这一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国外则偏向于使用微博和脸书网来进行发布。

1.2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微信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在微信上当的例子屡见不鲜。此外,很多大学生习惯于网络交流,没有做到适度原则,容易沉溺于其中,忽视现实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微信形式和内容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能够用虚拟的身份发表言论,其内容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同时互联网交流的间接性也使人们之间容易产生不信任感,造成人际信任危机。过度沉溺其中的大学生可能会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1.2.1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偏差

微信不仅是一个社交工具,更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在给我们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同时,更有未经过筛选的进入,其中不乏一些消极、暴力、色情甚至反动的内容。虽然大学生己经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环境之中,难免会使部分学生受到消极影响,滋生一些错误思想,甚至引发犯罪,走上不归之路。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和价值偏离,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理解度和认同感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削减,从而引发他们自身价值观上的问题,甚至对核心价值观产生疑问和动摇而误入歧途。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出现了盲目崇洋媚外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2.2威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微信上,大学生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抒发自己的情感,寻找情感的共鸣,满足自己的归属感,但过分依赖微信进行虚拟网络交流,极易使大学生沉溺到虚拟的世界,弱化实际交流能力,容易导致大学生性格孤僻,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另一方面,导致大学生手机不离手,即使在上课也时常掏出手机查看有无新的信息推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微信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过度、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不良症状。

微信的“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在给学生提供与结交新好友便利的同时,也给犯罪份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的“陌生人”查找功能搭讪附近的陌生人,通过网络聊天骗取信任后,再寻找机会进行诈骗与抢劫。在现实案例的受害者中学生所占比例甚高。

2微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2.1 情感渗透法

情感渗透主要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过情感传达出心理健康理念,将心理健康理念赋予情感。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应用情感渗透法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向大学生传授的心理学知识。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也鼓励大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微信作为心理健康新的传播工具,教育者可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健康励志的文章,建立公众平台。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然后再开展情感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利用微信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将情感教育与新的教育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新颖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2隐性教育法

隐性学习法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隐性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受教育者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知识的熏陶与学习。也就是说,教育者为受教育者创设优良的教育气氛,让受教育者身处其中教育者所营造的教育环境之中,以不自觉地方式接受教育工作者所教授的知识。要做好隐性教育的创新工作,就必须与大众媒体构建良好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借助微信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与学生互听互动的关系,将理论化的教育转变为无声的支持与评论,让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图文,更易于被学生接收和学习,让大学生乐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微信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为主要内容载体。使其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和形象。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便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微信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展望

3.1传播积极心理学理念于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正面的看待问题和发挥积极力量去解决问题,从而挖掘人的潜能最终获得幸福感。积极教育秉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于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积极的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与心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通过微信,教育者可以更加自然的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减少了阻抗和压力。同时,微信的功能多样,便于师生选择适合的交流方式。采用双向的、互动的、积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如可以通过在微信建立谈论组,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以讨论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也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2做好微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3.2.1发挥大学生微信道德教育的合力

通过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根本目标都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这是两者得以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道德品质具体体现在知、情、意、行上,往往与心理素质密切有关,同样,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将阻碍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微信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这是加强大学生微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大学应在课堂中增加微信道德教育的有关内容,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强化网络道德自律。在使用微信平台时,要把网络道德要求规范化、具体化,与学校德育考评制度相挂钩,形成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道德实践活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道德氛围。

3.2.2建设一支微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实现大学微信心理教育需要一支得力的教育队伍,这队伍的成员不仅要有深厚的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又要熟练的使用微信,使心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学生感兴趣的心理科普知识;利用私信,即时聊天功能,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同时,许多高校心理咨询师,开通个人微信,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要有创造精神,勇于探索大学微信心理教育这块新领域,追寻更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Rongrong Wang,Kelvin Liu etal.Data-Driven Privacy Analytics: A WeChat Case Study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J].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5:561-570.

[2] 周燕琴,汪双双.微信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传播的研究[J].超星期刊,2015(8):35.

[3] 杨晶,余林.网络心理咨询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7(1):140-145.

[4] 贾晴.微信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教研论丛,2004:070-071.

[5] Yu(Aimee) Zhang.Mobile Education via Social Media: Case Study on WeChat: Handbook of Mobile Teaching & Learning.2015:381-402+22.

[6] Jianhua Xu,Christopher Peter Clarke etal.Applications of Mobile Social Media: WeChat Among Academic.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41(2015):21-30.

[7] Stuart Palmer. Characterizing University Library Use of Social Media: A Case Study of Twitter and Facebook from Australia.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40(2014):611-619.

[8] 谈钟明.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2-83.

[9] 王冠华,张福珍.微社交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J].鸡西大学学报,2014(3):16-18.

[10] 黄海,侯建湘,等.大学生网络和手机依赖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J].心理卫生,2014(11):1654-1659.

[11] 陈宇.高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3(10):129-130.

[12] 胡玉翠.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3] 刘桂芬.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2):86-88.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信
微信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