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解决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016-10-29 17:37张晓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理想现实大学生

张晓燕

摘 要 在当前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下,社会、学校和家庭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值与其实现的现实值之间存在差距,如何解决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成为学生、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以帮助解决大学生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 现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有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四年的收获,时常感叹:“在大学里能有高中时一半的努力就好了”,但过程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现实面前,理想总是让大学生遥不可及,这其中不乏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更多的是其个人主观因素的主要影响。

1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分析

1.1主观原因

(1)目标的执行力欠缺。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目标往往比较明确——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是往往在求学路上“言胜于行”,理想和抱负也不再那么远大,而是更加现实。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动摇自己的初始目标或者自我否定,甚至出现“混”学分毕业的现象。

(2)适应能力欠缺。在中国整个社会环境和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享受父母和老师的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怀,而进入大学之后适应能力让人堪忧,普遍在角色转变、学习转变、生活变化以及交往变化适应能力欠缺。大学生面临的角色转变主要包括自我角色转变、校内角色转变以及社会角色转变等;学习由之前的被动填鸭式模式很难变为自主、自觉方式;因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未及时适应大学生活而对大学生活表现出不满情绪;对于刚刚进入群体社会的大学生在交际应变能力和技巧上存在明显不足,容易产生压抑、寂寞、暴躁等心理问题。

1.2客观原因

(1)高校软硬实力的滞后。自上世纪90年代的我国高校合并潮以来,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规模的扩大、扩招后生源素质的受到影响、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体系、教学评估的失真等方面不断冲击着高校教学质量,也不断冲击着学生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此外大学对学生思想的动态掌握和引领能力有所缺乏,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也有所滞后。

(2)浮躁的社会氛围。受传统价值观的破灭与西方价值观影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社会中蔓延,大学校园也弥漫着浮躁和功利的气息。范旭曾指出:“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与功利性的学术文化内外结合、共同影响,是我国大学科技活动中急功近利行为的文化根源。”很多的大学生表现出对未来(短期)成功的向往,却无从问起自己能为成功付出什么,在追逐社会时尚和潮流的时候,忽视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热爱,从而难以突破现实的羁绊。

2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学对于成功经历过高考洗礼的学生来说,其又一个开启新的征程的开始,在这里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也是练就本领、塑造价值、拓展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树立远大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坚守信念和辛勤付出。如何解决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个课题不只是学生本人考虑的层面,更应该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予以关注和重视。

2.1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

新的生活需要树立新的理想。对于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需要重新自我定位和树立新的理想,正如攀登山峰一样,高考只不过是其成功登顶的一座山峰,在分享成功和喜悦之后,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摆在面前的大学这个山峰同样需要付出努力去翻越,在行进过程中,需要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不断地适应环境,分解目标与团队协作,攻坚克难,方能体验登顶的价值所在。学生进入大学也是如此,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五四青年节倡导广大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具体有以下几点需要大学生不断地持之以恒:一是响应国家号召,在求学生涯做学生本分的事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目标,“行胜于言”,拒绝做行动的矮子;二是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转变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即“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学习做人、做事;三是加强道德修养,学会明辨是非,传递正能量。

2.2充分发挥高校育人作用

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教育主阵地,应当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完善教育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可靠的服务平台。大学在完善其软硬件的同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育人工作。(1)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明确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2)探索信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学生信心,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不再困惑、迷茫,能够快乐健康地学习生活;(3)健全目标培养教育,培养学生阶段目标明细化,总体目标专业化,根据最终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与自身能力相结合,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目标思想教育,使学生找到自身合理的定位,从根本上增强学习动力以及提高学习的自觉性;(4)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持续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危机干预和指导。

2.3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作用

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出发,围绕学生为中心,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关系为相互联系、相互弥补和相互配合。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效联系沟通机制,定期与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动态问题。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传播正能量,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恩慧.对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 范旭.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科学技术活动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5(6).

猜你喜欢
理想现实大学生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