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思考

2016-10-29 18:08穆箫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思想品德

穆箫瑶

摘 要 伴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标的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应课标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初中思想品德作业作为日常学生课堂评价的基础标准,教师能否依据学生情况设置出合理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和学生个人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作业评价 作业发展现状 现实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1作业的定义及其意义

1.1作业的定义

作业,《辞海》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在本篇文章中,聚焦的主要是课后作业,即课堂之外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等相关问题。

1.2布置作业的意义

作业是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巩固。科学设置作业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可以强化完善学生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已获得提高;其次,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课程和知识的兴趣,从而对于相关课程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加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再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自主地分析思考,从而得出答案。

2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2.1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发展现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承担着学校的德育任务,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此时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第二个“断乳期”,生理方面的迅速变化也引起学生心理情绪上的起伏,如何让学生冷静对待改变,正确处理日常问题,这些都与思想品德教育分不开。正因为思想品德教学在初中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这也奠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作业的特殊地位。

初中思想品德作业作为日常学生学习状况的一般性的检验标准,能够让教师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了解中得知,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大多是教师依据教辅资料布置作业,从学生的书写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待思想品德的学科的认真程度,从具体题型的完成状况和题目的准确度判断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全面。课后作业作为课堂评价标准之一,其更具有及时性和代表性,因而在充分了解学生作业状况的基础上,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思想品德课堂,在教师总结学生作业书写情况基础上加以反馈,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该课程。然而,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初中教师在批改思想品德作业时大多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加以总结,单从学生书写态度上甚至是字迹是否美观上这些非科学的标准加以简单批改,因而不能做到充分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加以事实反馈。在这种作业评价机制的现实背景下,导致学生完成作业并未实现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因而不利于思想品德教学的不断完善,也不利于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成绩的提高。

在现有的基本作业类型之余,针对新课改理念和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思想品德作业更要结合现实,富有多样性,能够满足当今新型教育对于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在教辅作业这种基本作业类型之外,现今教师也会依据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特点,设计出更多有利于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实践性作业内容,例如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实践作业:开展调研活动;针对某个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备材料阐述观点;开展有关社会现象的辩论赛等等。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结合初中生的现实学习任务。结合中学特点,我们得知初中生本身的作业压力很大,思想品德学科的作业量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学业压力,因而在设计学生作业形式时,教师充分考虑到以实践作业适当调节学习紧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乐趣当中进一步感受到思想品德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现今初中思想品德课外作业设计的发展情况,我们了解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外作业的设计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教师能够考虑到使学生作业的类型更富有多样性,但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往往效果不佳,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学科多方位发展,使原本精心设计的实践作业赋予了形式化的意义。因而,在处理学生学习任务压力与学习丰富性上的矛盾时,现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还未能寻求到合理的解决方式,甚至由于教师自身的倦怠心理,使思想品德的作业形式改革停滞不前。

2.2现今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问题分析

结合现今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能从中看出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问题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传统作业形式未能实现其全面功能

传统的作业形式即学生完成教学辅导资料这一基本作业方式。由于思想品德学科在中考中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加上学生本身的学习负担过重,花在语数外等重要科目的时间较多,因而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视度不够,在完成思想品德等“非主科”作业时往往态度不够端正。因而学生本身的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达到通过书本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点的目的,不利于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进而也达不到高水平的应试要求。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本身对于作业布置的目的并不明确,未能在布置作业前紧密联系学生自身,其布置作业的目的仅在于巩固新课,而且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未能做到真实评价,往往只是检查学生作业是否按量完成,从而忽视学生在作业中反应出的学习问题,因而教师批改作业的标准并不明确,进而导致学生作业反馈缺乏实际意图。在作业布置内容上,教师一味采取单一的作业类型,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积极性;在作业难度上教师布置作业时过度依赖教辅资料,对于作业内容不加以鉴别,容易导致作业过于简单或者偏难的极端现象;在作业的典型性选择上,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未能考虑到作业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不能将作业与学习内容触类旁通。另外在作业评价层面上,教师只意识到布置课后作业,却缺乏对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学生不能从作业当中得出自己掌握知识能力的高低,更无法从中得到相应的鼓励因素和不断努力的动机,教师按照“涂鸦”面积判断学生作业完成优良的方式让学生不能从中得到真实反馈,因而会影响学生认真完成思品课后作业的积极性。

2.2.2新型作业形式发展滞缓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的作业形式也应需需要进行创新和突破。新课改在陆续推行当中,各中学也在逐渐探索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六大方面的新领域。在初中思想品德相关领域的探索也有了显著成果,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取得重大突破、情景教学运用日益成熟化背景下,对于思品作业的创新也在逐渐发展中,围绕书面和实践两方面设计多种作业形式,比如课后现实问题思考、辩论赛、课下实践调研等多种围绕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作业形式。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作业设计要求能够体现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旨在能够在作业设计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结合学情,不再一味地从教师自身角度考虑布置作业的问题,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要大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堂之上拓展到课堂外,最终目的在于优化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质量;多样性原则则是立足于思想品德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角度出发,要求创新思想品德作业形式,将作业内容从课本知识延伸到生活知识,让学生淡化思想品德远离生活的观念;生活性原则是在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将思想品德作业聚焦于日常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的课标要求,这也进一步要求思想品德作业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当中进一步掌握知识,能够更好地提炼升华生活内容,从生活中感悟学科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科学性原则要求作业设计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遵循当代价值观的领导,思想品德学科承担着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因而在思想内容上要与社会主流思想思想一致,在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当中要能够反映出现实问题,但更多地要展现出社会积极面,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然而,结合新型作业的现实发展状况,教师一味追求“形式”创新,未能切实从新课改理念出发,从学生实情出发优化思想品德作业。思想品德作业的创新发展未能从四大原则出发,甚至教师无视四大原则的意义,追寻表面形式上的改革,敷衍对待作业优化改革。因而,表面层次的优化也未能真正推动思想品德作业的新型发展。

意识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开端,然而过程实践才是创新结果是否能够达到理想层次的关键。在拓展思想品德作业形式过程中,教师们过多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未能达到深入内容层次的阶段,更未能将作业形式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得到成长加以切实地贯彻。

3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现实发展需求

在新课改的宏观背景下,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大纲的定位,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要充分结合教学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实际需求进而完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各个环节。

思想品德作业作为课程环节之一,教师要在此发展背景中自觉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教学发展。从形式、内容、方法、评价、反馈等环节入手,着手思品作业的创新发展,其目的不在于追求与众不同更甚者成为标新立异,而在于拓宽思品作业形式,将作业内容科学化,进一步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发展,实现布置思想品德作业的“效益最大化”。当前国家教育的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定位也日益“真实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发展要做到脚踏实地,思想品德作业相关内容的发展也应该紧跟课程改革步伐做出实际性的调整,当今思想品德课程的迅猛发展和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相关内容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使作业“改革”具有其现实发展意义和需求。

思想品德作业的优化改革,要充分结合初中生自身发展规律,要充分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状况,要从深层次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因而优化思想品德作业设计要切实从主体性、多样性、生活性和科学性四大原则出发,做到作业优化具有现实性和适用性,进一步使思想品德作业真实化、生活化。因而,思想品德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发展;更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4优化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措施

4.1从学生个体的特点出发,划分层次,因材施教

在陈旧的教育模式中,老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所有的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并未注重学生个体上存在的智力、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思想品德作业的布置显得死板僵化,往往只是简单粗暴的完成教辅资料上的题目。当前教育改革力度逐渐加大,新课改对思想品德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品德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学生个体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总结,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例如,对于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生,首先要摆脱死板的书面作业,需要通过布置操作性高、回报感强、繁琐度低的实践任务,来激发其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其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喜欢思想品德课程却未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学,要针对其设计专门的强化训练,通过小组问答等方式,加快其对知识的识记。在研究分析学生的层次差异后,设置弹性的作业结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通过相应层次的作业,来强化基础、温故知新或者开拓思维。

4.2灵活改变,适应学生现实情况

尽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然而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仍未得到较大的改善。课程比重低、中考开卷等因素,仍然使得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并不重视,这无疑加大了老师教学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来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

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考虑到现实情况,灵活的改变作业形式,尽量减少书面作业的比重。考虑到目前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考虑将思想品德作业作为其他科目作业的补充,作为一种休息,让学生从语数英等“主课”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在完成思想品德作业时,学生们不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而是抱着轻松的态度,积极地去完成作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也能够缓解压力,一举多得。

4.3创新设计,探究型作业,激发学生主动性

鉴于当前思想品德课程的地位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为了使思想品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思想品德作业形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老师们只有别出心裁,设计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探究型作业,通过学生们自己去动手、去探究、去询问、去寻找思路,通过自身亲身经历的过程,得到最后的答案。布置探究型作业时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不能忽略学生们个体差异、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学习压力等等因素,同时也要勇于创新,设计各种各样的探究型作业,例如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活动、分组角色扮演、设置具有特色的情景等,也可以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如今社会信息爆炸,各种通讯手段日益普及,学生们对于当前社会的信息了解渠道增加,正好通过设计探究型作业,来引导学生们对于时政热点的思考。

4.4强调实践,学以致用

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课堂上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后,必须要通过课后作业来加强学生们对于相关概念和知识结构的掌握。设计新型的探究型活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兴趣、增强能力,对这个社会和世界有着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时政热点以及社会热点的思考,学生们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划分小组,进行竞争性的任务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活动的参与度,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全方面的促进学生们的成长,使得思想品德课程能够符合新课标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魏长娟.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

[4]曹秀华.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J].教育探索,2006(11).

[5]张丰.国内外教学论研究中对作业问题的重视[J].上海教育科研,2002(5).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之我见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