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别忘精神扶贫

2016-10-29 21:44成祥林吕涛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成祥林 吕涛涛

摘 要 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论述和调整。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活动,在总结分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成果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强调“精神扶贫”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明确指出了“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等、靠、要。阐明要从宏观(国家)和微观(贫困者自身)两个层次着手“精神扶贫”工作。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神扶贫” “造血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论述和调整,有幸笔者也参与了精准扶贫的活动,还有“一对一”的帮扶对象,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发现目前的扶贫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瑕疵。目前各级政府精准扶贫的评价指标上和措施上都放在物质扶贫上,考评指标是年底人均收入多少,项目是也是帮农民建大棚、搞养殖、找工作等等,这是扶贫的重要方面,必须坚定不移执行并达标,但在工作中却不能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精神扶贫”,如果只注重物质扶贫,而不同时注重精神扶贫,有可能扶贫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也会让扶贫的结果难以持续,部分人就又会返贫。

“精神扶贫”应该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从国家层面,扶贫工作必须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即在做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如丰富贫困人群的文化生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等,必须两手同时抓,力争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第二个层面也是笔者重点论述的层面,即贫困者自身精神层面或道德层面的贫困,如果这个层面不重视,即难以达到第一精神层面的脱贫,也难以达到物质层面的脱贫。笔者调查大部分贫困人群,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精神的贫困导致物质的贫困,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精神上的“懒”,这一部分人有劳动能力或者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自然资源,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但是思想上养成“等靠要”的习惯,“等”就是等所谓的机会,指望一口吃一个胖子、指望一夜暴富,造成的结果是不劳动,部分人参与赌博、传销、行骗的违法勾当;“靠”就是自己可以办的事情却拖着不办,等待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和赞助,有钱就吃喝玩乐,无钱就心生抱怨;“要”就是只想要目前眼见的各种好处,只看到目前的小利而不顾集体及长远的大利,满足眼前的小富而损失了长远发展。精神上的“懒”必然造成行为上的“懒”,导致道德下滑、部分人甚至作出违法的行为;二是精神上的“惰”,这部分人有造成贫困的客观原因,比如自然资源缺乏、因病致残等,但是也还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或者学习能力,这部分人按传统的说法就是“认命”,贫困就贫困,满足于贫困的现状,不积极主动想脱贫的策略,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度日。

这种消极无为、安于现状、好逸恶劳、只求温饱、“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精神贫困导致的结果就是,使人们不思进取,失去了任何可以改变其贫困命运的精神动力,磨灭他们的所有追求,消磨了人的意志和精神,精神毫无生气,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体力与精神的双重乏力感,只会坐等救济。一旦“贫困村”的群众精神贫困,单靠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的发展、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扶持等,是很难达到脱贫的目的的。也就是说精神上不能自立自强,有再好的政策、再大的帮扶,贫困户也难以真正走出贫困。我们各级组织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不仅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要重视物质上的帮扶,更要重视思想上的帮扶。贫困户思想转变了,观念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扶贫也是一样,物质生活的贫困需要帮扶,精神扶贫更不能忽视。精神失守就会缺“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得了“软骨病”即便再多的人帮扶,也难扶得起。只要贫困户在“精神”上脱了贫,物质上的脱贫就不再是难事。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贫困人群,给了他们直接脱贫的“金钥匙”不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开始培养和树立有自己致富的念头。政策好了,扶贫的资金、实物、项目,像血液一样源源不断的输入贫困区域。随着产业项目和扶贫开发的一一落实,但是也有部分脱贫群众的主动性却变的越来越弱,依赖性变的越来越强。这种“等、靠、要”的念头非常致命,它让人懒惰,让精准扶贫的“输血工程”逐渐枯竭成贫血,“脱贫”也变成短暂性、间歇式的工程,与扶贫的目的是背道而弛的。

《中国志气》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对于精神上的贫困,应当摆在脱贫的首位,如果精神上不脱贫,就难以战胜贫困,反而被贫困压倒。在物质帮贫的同时,更要从思想帮扶,对待贫在精神上要励志,只有自身有脱贫的强烈愿望,外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物质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更可耻,精神扶贫中要让贫困户既心怀感激、好好珍惜,又有羞耻心、进取心,以此鞭策自己,回报社会。同时要引导困难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