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中人物的困境分析

2016-11-04 10:06雷娟
科技视界 2016年23期

雷娟

【摘 要】库切“关注种族问题,更关注人性,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讨论和分析的作家,本文对库切《耻》文本的中人物的道德困境和交流困境进行分析,揭示出其历史根源所在,对当代南非如何避免历史重复,重建社会道德原则和秩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耻》;道德困境;交流困境;历史根源

《耻》是南非后殖民作家J.M.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的出版使得库切荣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成为唯一两次获得此奖项的作家。库切的小说大多描写南非后殖民地人们的生活和冲突,揭示后殖民语境下南非人们的生存状态,他的作品一向因其复杂的内涵和深邃的主题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关注和争论。《耻》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在后殖民时期南非土地上一位白人教授戴维·卢里所经历的一系列耻辱事件,作品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重点写卢里诱奸其学生梅拉尼的丑闻事件,后半部分重点写他因丑闻来到女儿露西的农场,农场被劫,他的女儿遭三个黑人强奸的强暴事件。和其他作品一样,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寓意都有着复杂的内涵和争议性的小说。其主题上的丰富性、复杂性使之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文学界的关注,对作品分析的文章也是数不胜数,几乎深入到作品的方方面面。

笔者将对《耻》作品中的道德困境和人物的交流困难进行分析,揭示出历史是造成多种种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正确看待殖民主义历史,以及如何避免暴力历史的重复,以期在后殖民的今天走出困境实现和谐共存。

1 道德困境

南非后殖民时代权力重组,主奴关系颠覆之后的白人面临着巨大的身份危机和生存困境,在道德上也是出现了对立的两种想法并存。主人公卢里在梅拉妮事件中在第一次引诱失败后,他不断提醒自己应该到此为止,但他还是在自家起居室的地板上诱奸了她。事后他也似自责“还是个孩子啊!我这是在干什么了”[1]可是内心色欲驱使他又一次在梅拉妮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与她发生了关系,“这不是强奸,不完全是,但不管怎么说也是违背对方意志的,完完全全违背了对方的意志”[1]事后他又感到沮丧和乏味,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甚至在经历了露西的强暴事件后,他来到梅拉妮的家中,想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的时候,看到了梅拉妮美丽的妹妹,内心却是色欲翻腾。

再看小说中对其他几个女人的描述,如一开始交往的索拉娅,她是一个妓女,每个星期替某个公司工作一两个下午,但其余时间却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在郊外过着体面的生活,在卢里看来,“这对一个穆斯林来说的确不寻常,不过眼前这世界,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1];而正计划着和丈夫孩子移民到新西兰的秘书道恩,在第二次同卢里见面时就与他发生了性关系“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可见这种婚外性行为在开普敦,在卢里等人的周围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后来在农场遇到的贝芙·肖,虽然她和卢里的性关系发生的有一些意外,但一切又似在计划之中,两条毯子一直就藏在壁橱里,以备不时之需,塞给他的一个避孕套,这些就算没有卢里,也可能是其他人,“一切都是事先仔细想好的,从头到尾都想好的”[1] 如此精心的准备,周密的计划,令卢里这个情场老手也自叹不如。不论是道恩的随意,还是贝芙·肖的精心准备,又或是索拉娅的两面生活,又或是卢里看似内心的挣扎,都是人类精神世界混乱的表现,没有了家庭伦理的观念,没有了道德的界限,性于他们只是一种释放,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射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困境,人的冷漠和人的孤独,就是因为这样,人才选择了用最原始的本能来弥补自己的创伤。

2 人物的孤独和交际困难

《耻》中很多情节都交织着主人公卢里和周围人的交流的失败,他在人际交往中总处于不协调、不正常的状态中, 总是无法与人沟通。与女儿露西亦是如此。由于丑闻事件的他来到女儿居住的乡下,这里于他略显陌生,女儿的生活方式他也无法认同,抢劫事件发生后,他试图抱她安慰她的时候,她则“温和地,但却坚决地甩开了他的胳膊”,[1]一段时间后当卢里再次尝试与露西交流,满怀怜爱地向她伸出胳膊,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可即使搂在他的臂弯里,她依然浑身像木杆般的僵直,没有丝毫软下来的迹象,”[1]父女之间也无法相互安慰,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困难,这就是社会的交流现状。在处理抢劫事件的态度上,卢里和露西之间意见分歧,争吵变得越来越频繁,卢里感到:“他和她就像一对夫妻,一步一步地!无可挽回地越分越远”[1],当他再次返回农场,露西迎接了他,“他拥抱了她,她也抱了抱他,可一点热情也没有”父女之间的关系也就停留在礼节性的毫无感情的拥抱上,折射出人物内心的荒芜,同时加剧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不信任。

3 历史根源

究其根源,小说中人物的道德丧失和交流困境都难逃殖民历史的阴影。小说中的人和小说中的人的故事都与历史联系,都因历史而发生。不论是卢里、露茜还是参与强暴的黑人少年,不论是卢里的被打、农场的被劫,露茜的被强暴、财产的被“劫掠”, 还是三个黑人的施虐、抢劫、仇视,都是因历史的仇恨而起。人们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中互相伤害,互相报复,白人女性露西痛楚地感受到了这种“仇恨”的深度。南非白人在后种族时期主体地位不在,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多改变,很多白人选择了离开,而那些选择留下来的人则更没了安全感,他们用各种方式保护自己,做最后的挣扎,可就即便是买了枪,扎上了铁丝网,装上了报警器,像他们的邻居爱丁杰这样坚守着留在农场上的日子也屈指可数,而如果想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则必须要付出某种代价,露西这样告诉父亲:“要是这就是为了在这里呆下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呢?也许他们就是这么想的;也许我也应该这么来想,他们觉得我欠了他们什么东西,他们觉得自己是讨债的,收税的,如果我不付出,为什么要让我在这里生活?也许他们自己就是这么想的”[1]究其根源这还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作为白人的后裔,露西最终寻求黑人的庇护才能在这片土地得以生存,这也许就是无法逃脱的命运,这就是历史,这也是白人在后殖民南非生存要面对的现实。

在南非,历史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作家库切真实的展现了严峻的事实供读者思考,南非如何走出历史文化阴影的道路,如何正视过去,面对现实,构造未来,避免历史的暴力循环,白人怎样寻找一个能够面对未来的新的道德立足点,《耻》包含着浓厚的现实因素,不得不说,对当代南非来说,库切对现实的思考甚至比许多现实主义作家更为深刻。

4 结语

《耻》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南非白人卢里在一个白人不再享有特权和种族优越的时代,从一开始的成见,不论是对于女性,还是黑人,抑或是动物,到最后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耻辱事件后做出的选择,留在南非开始新的生活,学会了尊重生命,库切透过这部小说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南非的白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他们的出路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库切(J.M. Coetzee).耻[M].张冲,郭整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仵从巨,范蕊.三重主题及其完成:关于库切之《耻》[J].当代外国文学,2006.

[3]高文惠.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库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J].

[4]王丽丽.一曲殖民主义的哀歌——评1999年布克奖获奖小说《耻辱》.当代外国文学,2000.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