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英语翻译的思考

2016-11-04 11:50李卫丽
科技视界 2016年23期
关键词:前景原则方法

李卫丽

【摘 要】中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古典医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医是中国所固有的一种医学体系,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行文风格给中医英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作者针对中医翻译现状,从中医英译的原则、方法和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中医英译;原则;方法;前景

【Abstract】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 a unique classical medicine in China.I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ino-foreign cultural communication.However,TCM is a medical system inherent in China.I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writing style bring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urrent translation situation of TCM,the author thinks ove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principles,methods and prospects and puts forward her own understanding and views.

【Key words】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Principle;Method;Prospect

中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古典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随着国际上中医热的出现,中医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医是中国所固有的一种医学体系,不仅从理论到实践与西医学迥然不同,而且在行文风格和用词方面也有许多独特之处,这就给中医英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英国著名的中医英语翻译家魏迺杰(Nigel Wiseman)谈到中医英语翻译时曾说:“Chinese medicine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and there are few people able-and even fewer willing- to do it.”其中文大意是“中医难译,很少有人能够译好,甚至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通过这句话,中医英语翻译的困难可窥一斑,中医英语翻译之路是一条充满荆棘坎坷的道路。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独有的特点导致其很多概念就是普通的中国人都难以理解,更不用提外国人了。如何将中医翻译成易于理解的英语,且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当今翻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对翻译原则的思考

中医翻译界的泰斗李照国教授在《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一书中,总结归纳出中医英语翻译的三条原则。即薄文重医,依实出华;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

中医多采用古体语言,字斟句酌,语言精练,意义丰富,文学色彩浓厚,在翻译时该如何处理其语言特点呢?奈达曾在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在翻译古典作品时,不少人认为,译文中所采用的语言形式必须保持古老的风貌才算是忠实原文。其实,这是一种站不住脚的理论。”古代作家的目标读者是古代人,古体语言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语言。但生活于现代的译者,其翻译作品的目标读者也是现代人,无需为了刻板地忠实于原文而使用古代文体,只需要用易于现代读者理解的的语言把文章所指表达清楚即可。因此笔者非常赞同李照国教授的“薄文重医,依实出华”,语言只是信息的载体,传达文章的内容才是翻译的目的。当然,如果能兼顾语言风格实属完美,如果无法做到,就需要舍语言风格而求意义传达了,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了。中医的内容对外国读者来讲已经甚为陌生,如果再加上古体文的风格,不但不能使译文更加出彩,反而影响了读者的理解,实属不妥。

“比照西医、求同存异”是李照国教授提出的第二个中医翻译原则。中医和西医分别来自于东方和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尽管如此,但是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的,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西医传入中国时,借用了很多中医用语,使读者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易于中国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为西医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置了其顺利通行的保障。在中医英译中,同样可借用前人的做法,借用西医用语来表达中医的概念。这种做法避免了翻译带来的翻译腔和违和感,易于英语读者接受。对于那些中西医均有,但所指不尽相同的概念,可采用释义的方法加以解释区分,久而久之,随着西方读者对中医的了解,其所采用语言的意义也就变成约定俗成的了。

语言国情学也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的绝大数词语在别国的语言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全人类语言的“共核”, 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共有的事物和现象。中国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是一样的,因此,中医的一些概念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其相对应的表达,英语亦然。因此,对于中西医共性的内容,中医英译中完全可以比照西医的概念和用语。

另一方面,语言国情学还认为,一种语言中总有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想和观念的词语在别国的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语,如中医的经、脉、气等概念,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分开来。诸如此类的词语,我们可以采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既不影响英语读者理解,也保存了中医的传统文化色彩。此乃李照国教授所说的“尊重国情,保持特色”的翻译原则。

2 对翻译方法的思考

李照国教授在《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一书中,根据中医特点,从语篇角度提出了中医英语翻译的五种基本方法,即深化法、浅化法、轻化法、淡化法、等化法。

从本质上来看,这些翻译方法均是直译法和意译法在中医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其中等化译法属于直译,而深化、浅化、轻化、淡化译法则属于意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是由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的。因此,中医英语翻译不能一概而论,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其翻译目的。如果要翻译成一篇科普文章,轻化是最好的选择,轻化过的语言浅显易懂,很好地传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易于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但要翻译成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绝不能把中医理论的精髓给轻化了,否则无法体现其专业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翻译中医时,一定要看其预期目的和目标读者,然后决定用何种翻译方法,该轻则轻,该深则深,绝不能一概而论,只有以此,才能翻译出高质量的中医文章。

3 对中医英语翻译前景的思考

中医要想走向世界,就要提高其翻译水平,将其翻译成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英文,使之在世界上享有更广大的读者,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认识中医,学习中医。

中医英语翻译的关键在于对中医的理解程度和对英语的熟练程度。目前,中医从业者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提不出好的翻译方法,翻译工作者又不够了解中医,所提出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太适合中医实际。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发掘英语专业对中医感兴趣的和中医专业英语基础好的学生,重点培养,让他们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中医。然而,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中医基础,要系统地学习中医难度比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医专业的学生对中医有系统地认识,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部分都能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需要加强其中医相关英语的学习,即可具有一定的中医英语翻译能力。假以时日,具有了一定的翻译积累和经验,就能成为中医英译的栋梁之才,这一部分人是中医英译的重点培养对象。只有中医工作者的英语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以西方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准确表达中医思想,从而更好的让西方人理解和接受中医,让中医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照国.医学论文英语翻译技巧[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79-88.

[2]李照国.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9:10-13.

[3]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1.

[4]李隽.试论中医英语翻译的现状及对策[J]. 西北医学教育,2006(6):742-743.

[5]Nigel Wiseman.中医名词英译: 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科技术语研究,2004(4):30-34.

[6]牛喘月.中医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159-160.

[7]牛喘月.早期中医西译者的翻译思路与方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4):309-311.

[8]牛喘月.从西方第一次“针灸热”看语言与翻译问题对中医西传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 (1):78-80.

[9]何红斌.中医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60-164.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前景原则方法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可能是方法不对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
用对方法才能瘦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