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016-11-04 13:42田蓁子
科技视界 2016年23期

田蓁子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的价值潜能,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应从转变服务方式,开展个性化服务、拓展服务渠道,强调读者参与、创新服务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服务过程,融合资源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服务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Abstract】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tent of the Big Data in university library,analyses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 Big Data in University Library,discusses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change the pattern of service,individualized service,expand the service channels,emphasizes the readers participate in,innovative service means,using Big Data analysis,optimization of service proces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service innovation.

【Key words】Big Date;University Library;Service innovation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移动通讯和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急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已然成为一个被高度关注的概念。2012年5月,联合国的“全球脉动”计划在其发布的《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中说到:“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1]历史实践证明,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能成为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新动力。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图书馆与大数据的结合,也必然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要求。如何界定图书馆大数据,图书馆大数据具有哪些价值潜能,怎样利用大数据创新图书馆服务,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过程,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的内涵

1.1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的概念

目前,大数据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公认的、明确的定义。世界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其内涵也在逐步拓展。大数据是一种应用技术,也是一种应用能力,即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意义关联,挖掘事物隐藏的变化规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是大数据的一个子集,是指在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和根据服务需求采集到的,且能在服务过程中创造新价值的数据集合。图书馆大数据也同样具备普通大数据的数据量大、数据多样性、价值密度低和输入和处理速度快等四个显著特点。

1.2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的来源

1.2.1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据调查,全球新产出的信息量每3年翻一番,大约90%的信息都是以数据形式储存。[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成倍激增,形成了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多媒体资料等类型的海量数字资源,部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已经超过纸质资源。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截至2014年年底,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024.45TB(较2013年总量增加195.45 TB),主要来源为电子报纸5.28TB,外购数据库 71TB,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856.92TB,网络导航和网络资源采集62.4TB。[4]

1.2.2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数据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无论是到馆读者,还是利用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在馆外查询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读者数量都非常多,以笔者所在的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为例,日均接待到馆读者上万人次,日均数字资源访问量上千次,日均图书流通量600多册,日均读者微服务站使用上百人次,微信公众号关注1.8万人。在此服务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以移动互联数据和社交网络交互数据为主的读者使用数据,比如位置信息、借阅信息、账号绑定和登录信息、浏览信息、下载信息等读者数据。

1.2.3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除传统的馆藏书目数据和读者一卡通等数据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应用了RFID技术,这一智能管理系统包含海量的各类数据信息,如图书定位与跟踪数据、新书转换和门禁系统等数据。

2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的价值潜能

2.1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是一种战略资产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在启动的“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中提出要建设教育文化大数据。[5]图书馆大数据作为教育文化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图书馆大数据不再是作为用于统计的“数字”,而是一种无形资产,数据挖掘与利用是实现其增值的有效方式。部分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已将大数据作为新型战略资源,我国图书馆界也应该强化图书馆大数据的战略资产意识,尽快制定大数据战略,让每个读者都成为图书馆大数据的生产者和收益者,使图书馆数据资产实现不断有效增值。

2.2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从以往的实际情况看,图书馆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般是以自上而下的次序进行,这样虽然有利于管理的权威性与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但是忽视读者体验、读者参与度不高的弊端也一直客观存在,造成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同实际工作的脱节。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大数据汇聚了大量以前意识不到或重视不够的数据,通过对图书馆大数据的挖掘,从中寻找意义关联并进行分析,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过程从“非量化”到“量化”,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决策不再像以前,从通过简单经验和统计结果的方式,转向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决策。通过数据统计、横向对比、指数分析、趋势分析等工作,为图书馆各级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科学、精准、有序、有效的推动图书馆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2.3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驱动服务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模式是被动的、单向的、程序化的服务,即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某种服务,或读者因某种需求求助于图书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千人一面。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在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服务需求采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将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有利于真正实现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不断改进其服务方式和方法,并且在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互动过程中,真正变成读者获取知识的促进者与协作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跟踪服务过程,对图书馆服务进行评估,还可以运用回归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方法,帮助图书馆分析各类服务的实际效果,使图书馆可以做出及时调整,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 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 转变服务方式,开展个性化服务

大数据时代,文献资源的种类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获取途径越来越多,读者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因此,图书馆服务重心应该从注重资源建设转向注重服务能力建设,服务方式应该从满足大多数读者基本需求的普遍性服务,转向满足每一个读者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长期以来,图书馆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重视不够,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个性化服务水平将成为检验图书馆服务实际效果的重要指标。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读者数据的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读者模型,主动开展宣传推广服务、跟踪服务、知识关联服务和精确服务,改进读者体验,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6]。

3.2 拓展服务渠道,强调读者参与

在传统图书馆服务过程中,读者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图书馆能提供哪些服务,读者才能享受到哪些服务。尽管一些图书馆成立了图书工作委员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种依靠少数读者参与图书管理与服务的程度不高、效果不好,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极为有限。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强调的读者参与,不仅包含传统的读者使用需求或读者评价,而是嵌入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图书馆大数据生态系统,是力争构建一个大数据制造者、管理者和处理者等各方参与,都可以进行大数据存储、组织、获取、分析和决策的公共服务环境。在读者参与过程中,注重读者参与实际效果和对服务的支撑能力,形成图书馆与读者的自发性互动,使两者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互动合作式联合体。

3.3 创新服务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

当下,无论是人们的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会在各类信息系统中留下信息行为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就能呈现出个体的活动轨迹和发展趋势全景,这就是大数据分析。图书馆的大数据分析,就像是图书馆的GPS,将整个信息服务活动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等情况全部呈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图书馆现有数据为对象进行挖掘与分析,如由读者借阅信息、登录信息、下载信息、位置信息等,通过图书借阅信息和电子资源浏览及下载信息,进行读者阅读行为分析,为创新阅读推广活动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是读者所需的大数据分析,这类分析类似目前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等客户群体所做的信息情报参考和竞争情报分析等。

3.4 优化服务过程,融合资源与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机、移动通讯、传感器、可信计算等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融入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在大数据服务模式下,各类资源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适配器、RFID 和人机交互等实现资源半自动或全自动感知,然后借助网络等传输信息,可以在不影响服务活动的情况下,实时并持续地采集更多微观的服务过程性数据,使图书馆可以在对各类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的基础上,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图书馆融合服务。

4 结语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确让互联网时代上了一个新台阶,使信息、数据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展望未来,大数据必然会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今后的工作开展必将是以“数据驱动”来进行。因此,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能否认识到大数据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能否不断加强“数据”意识,创新图书馆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非常值得高校图书馆界持续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5]杨现民,唐斯年,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

教育研究,2016(1):50-59.

[2]姜山,王刚.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50-52.

[3]朱静薇,李红艳.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挑战和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2013(5):9-13.

[4]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EB/OL].[2016-05-07].

[6]程连娟.美国推进大数据的应用实践及其有益借鉴——基于图书馆视角的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3(5):110-112.

[责任编辑:李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