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医“冬病夏治”贴敷法

2016-11-11 07:51吕天骄
中国名牌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冬病夏治伏贴呼吸科

本刊记者/吕天骄

解密中医“冬病夏治”贴敷法

Decryption Chinese Medicine “Winter Disease Summer Treatment” Sticking Method

本刊记者/吕天骄

正在进行“三伏贴”贴敷治疗的男童

中医传统中,自古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教导人们应顺应时节的变化来保养自己的身体。2016 年6月21日夏至节气,标志着最为闷热高温的“三伏时节”即将开始。炎炎夏日中自然环境温度升高,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生发,中医治疗中也有利用温阳药物贴敷穴位达到“冬病夏治”的传统疗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告诉《中国名牌》:“中医‘冬病夏治’中,‘温阳化痰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三伏贴’,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上具有代表性,自2003年至今,北京中医医院已经用此种方法累计治疗了近16万余人次。”

“冬病夏治”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内病外治”的范畴,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治疗观念和人体经络学说的精髓。作为有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的医生,王玉光表示:“中医传统贴敷疗法历史悠久,因其治疗便捷且疗效明显,一直受到患者的欢迎。中国历史上,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法最早源于《黄帝内经》记载,其中医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

文字记载中,清代《张氏医通》一书则对于夏季三伏节气治疗咳喘,详细地描述了以白芥子为主要药材的中药贴敷治疗。而说到现代“三伏贴”的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孟广松介绍:“清代医术《张氏医通》的文字记载便是现在‘三伏贴’的最早雏形,如今各大中医医院的‘三伏贴’基本是以白芥子为基础上添加辅助药治疗。”

历史传统上,“三伏贴”选在三伏天节气时间段进行贴敷治疗,是因为在三伏节气,人体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和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马家驹解释:“夏季三伏时间段,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刺激穴位,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渗透人体汗腺,吸收进血液发挥‘冬病夏治’治疗作用。”

一般来说,许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病症一般在冬天阳气衰弱的时候会加重,而在夏季时疾病症状会有所缓和。孟广松指出,“三伏贴”主要治疗呼吸系统慢性咳痰喘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这些慢性咳痰喘疾病中医的主要病因是阳气不足且寒痰内伏,而在夏天,以上的疾病一般处于缓解期和稳定期,这时候治疗有利于疾病防治。

中医理论中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至于“三伏贴”在对于虚寒体质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这种中药贴敷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记者了解到,在北京中医肺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选取了北京地区800多例患有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三伏贴治疗,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使用穴位贴敷连续治疗3年的试验组患儿,入冬后复发疾病有显著减少,总有效率达85%以上。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以及同种疾病的不同病因采用个体性治疗,例如慢性咳痰喘,就可分为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王玉光告诉记者:“‘三伏贴’的贴敷治疗中,对于寒痰犯肺型咳喘的治疗最为有效。”

因为“三伏贴”治疗中需要是将药饼敷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长达6小时,每伏连续贴敷三日。为了保证中药贴敷治疗的最佳效果,医生一般建议患者在三伏天这30天内,要在饮食和生活上有所克制和注意,不要和平时一样贪凉避暑。

夏季炎热的天气人们都喜欢待在“空调房”中,熟不知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冬病夏治”。 马家驹解释说:“因为患者在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渗入,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度。建议患者饮食上要忌冷,因为冷食会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不利于寒气驱散。”

另一方面,在“三伏贴”治疗期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使患者全身肌肉放松,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王玉光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增强机体的抵御能力。

上图:中医院医生在制作三伏贴敷药

右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现场

猜你喜欢
冬病夏治伏贴呼吸科
三伏贴联合西药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CBL教学模式在提高呼吸科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索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冬病夏治”浅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PBL教学模式在八年制早期接触临床呼吸科教学中的应用
玉屏风配合三伏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