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敏感"的妈妈吧!

2016-11-11 03:24许玉玲专家支持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编辑柳佳
父母必读 2016年9期
关键词:浩浩方方丁丁

文┃许玉玲 专家支持┃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 编辑┃柳佳

做个"敏感"的妈妈吧!

文┃许玉玲 专家支持┃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 编辑┃柳佳

安全依恋是孩子建立信任的前提,也是孩子社会交往的第一步。而研究发现,要跟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母亲敏感性特别重要。

母亲的敏感性,说的是妈妈对宝宝发出的需求信号是不是够敏锐,觉察得是不是够快,满足得是不是够恰当、够及时。别小看了妈妈的敏感性!有关研究发现,妈妈的敏感性是衡量依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呢!不仅如此,妈妈的敏感性还关系到宝宝的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呢!

那么,怎么判断妈妈是不是具有敏感性呢?看看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Tip 研究表明母亲敏感性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

1对宝贝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

2对宝贝正在进行的活动是合作还是阻碍。

3对宝贝活动、行为和情绪是接纳还是拒绝。

4对宝贝需求的回应是积极回应还是忽略。

对宝宝发出的信号,你能感受到吗?

妈妈需要有正确的理解和传达宝贝行为中所隐含的信号并能适当做出回应的能力。

正面故事

不参与,总关注的俊俊妈妈

妈妈带俊俊去户外活动,刚开始俊俊跟小朋友不太熟悉,妈妈等待了一会儿,很快俊俊就跟几个小朋友玩在一起了,妈妈找了一个能看到俊俊的地方坐下来看书,不时抬头看看孩子,有时候俊俊会大声叫妈妈,妈妈就立刻抬起头,微笑着看着俊俊,过一会儿,俊俊也会跑到妈妈身边来,妈妈就给俊俊一个大大的拥抱。如果俊俊和小朋友争抢某个玩具。妈妈会先观察,很多时候,他们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有时候,孩子发生推搡,妈妈就会走过去,告诉孩子们要轮流玩。自始至终,妈妈很少参与,但是一直用表情、眼神支持着俊俊。

给父母的话:

做宝宝的安全基地,满足宝宝的探索需要

妈妈的保护功能大致分为两种:安全基地功能和安全天堂功能。安全基地功能指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父母能够支持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适当的时候加入孩子的活动。而安全天堂功能是指孩子在玩累了的时候能够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能够给予拥抱,不开心的时候父母能够帮助调节孩子的情绪。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有很多好伙伴,父母主要起到安全基地的作用,父母需要用眼神、表情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这里,你可以放心地玩耍。俊俊妈妈做得很棒,没有过度参与孩子的活动,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比如涉及孩子安全的时候做出管理,给孩子更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反面故事

不是宝宝缠人,是妈妈不敏感

妈妈每天带熙熙去小区广场活动,孩子一出去就跟小伙伴玩得开心。有时到了中午孩子还不舍得跟小伙伴分开,妈妈就会等待孩子多玩一会儿,回家就到了午饭时间,妈妈急急火火地忙着给孩子做午饭,没时间理孩子了。可是每到这个时候,孩子总会很委屈地哭,刚开始妈妈还有耐心,但几次之后,妈妈有点不耐烦了,感觉自己陪伴孩子玩了那么久,现在要做饭孩子就哭闹,是不是太缠人了?

给父母的话:

先做宝宝的安全天堂,满足宝宝的安全需要,再做自己的事情

妈妈在带孩子户外活动的时候只是起到了安全基地的作用,孩子一直在和小伙伴玩耍,而回到家里,玩累的孩子有了安全的需要,需要妈妈拥抱他,安抚他,给他一些温暖。而妈妈急于准备午餐,没有接收到孩子发出的信号,这种需要总是被忽视,这就是孩子哭闹的原因。妈妈可以先拥抱一下孩子,给他足够的温暖,或者陪伴孩子读一本书,让孩子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也有可能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饿了,妈妈要给孩子讲一下情况,让孩子理解妈妈匆忙做饭的目的。和孩子沟通好了,妈妈就可以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对宝宝正在进行的活动,你是合作还是阻碍?

要加入孩子的活动,妈妈是强行闯入还是在时间和效果上与孩子的心境和状态相适应。

正面故事

会合作、善引导的青青妈妈

雨过天晴,妈妈想带青青一起去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妈妈知道足够的户外活动对孩子特别重要,但是青青正忙于画画,于是妈妈跟孩子约定好画完后出去。妈妈就在一边耐心等待,顺便做好午餐的准备。等青青画完,妈妈和青青一起欣赏了画。该出去玩了,青青却又提出看本书再出去,妈妈变戏法似的拿出准备好的雨鞋,要带青青踩水花去,青青见到雨鞋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就跟着妈妈出去了。踩水花让青青乐此不疲,快中午了还不愿意离开。好在妈妈已经提前做好午餐准备,索性让孩子玩了个痛快。

给父母的话:

做计划合理,需要改变与干涉时能够温和引导

青青的妈妈是一位合作的妈妈。合作的母亲把孩子看作是独立自主的人,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活动,避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所以妈妈在做计划上深有远见,很好地安排日常生活来减少对孩子的干预。当为了日常需要和转移活动而必须干涉时,也会通过心境设置或者约定等方式温和地传达给孩子。

反面故事

爱指挥、爱控制的乐乐妈妈

乐乐妈妈邀请了很多小朋友来家里和乐乐一起玩,乐乐是个慢热型的孩子,妈妈却不断地催促乐乐:“你是小主人,快招呼小伙伴一起玩吧!”乐乐热身起来,和好朋友一起踢球,玩得正高兴呢,妈妈又说:“我们一起拉手转圈圈吧!”转完圈圈,乐乐刚想弹会儿琴,妈妈又说:“小朋友们都在画画呢,你也去吧!”乐乐有点不高兴了,不理睬妈妈的建议。

给父母的话:

不轻易打断孩子的活动,做孩子的观察者

高阻碍的父母会通过诱导、指挥、控制等形式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引导孩子进行父母喜欢的活动,这对于孩子是一种明显的阻碍,严重的,甚至会有身体上的阻碍,比如直接把孩子抱走进行其他的活动。这样的父母需要克制自己的控制欲望,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把自己退出来做一个观察者,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对宝宝的需求,你是感受+回应,还是忽略?

对宝宝的感知,是否也能积极地承认并且做出回应?

正面故事

常关注、常回应的丁丁妈妈

丁丁两岁了,手脚一刻也不闲着,妈妈在做饭的时候担心不能很好地照看丁丁,妈妈就想了个好办法,买了个垫子放在厨房,里面放上丁丁喜欢的积木,这样妈妈在做饭的时候可以陪伴丁丁,丁丁搭建了作品,妈妈也可以在做饭的间隙欣赏一下,并给丁丁一个大大的拥抱,丁丁在忙碌的时候,妈妈可以时不时地看两眼,妈妈在身边,丁丁也感觉很安全。

给父母的话:

关注宝宝,并给宝宝回应

很多全职妈妈会有很多做家务的时间,这时为了更好地照顾宝宝,愿意积极回应的妈妈通常会想出很多很棒的点子以便能够随时关注宝宝,比如丁丁妈妈在厨房放了垫子,可以同时照看丁丁,或者也可以放一个画板,让孩子画画。积极回应的妈妈通常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做家务的时候也能充分接收到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反面故事

忽视、不回应的浩浩妈妈

浩浩妈妈的好朋友来了,妈妈非常高兴,兴高采烈地跟好朋友聊天,完全忽视了浩浩的存在,浩浩有几次跑到妈妈身边想让妈妈抱抱,都被妈妈推开:“自己玩去,我跟阿姨聊天呢。”浩浩眼神里流露出失落的表情,而妈妈完全没有注意到。中午要跟朋友一起吃饭了,妈妈完全不顾孩子正在搭积木,把浩浩抱到房间换衣服,浩浩哭闹,妈妈不为所动,只是简单地告诉浩浩:“快点快点,要出去吃饭了。”

给父母的话:

多关注孩子,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需求

浩浩的妈妈是典型的忽略型的妈妈。忽略型的妈妈忽视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很少回应孩子的要求,她对孩子的干预完全出于自己一时的兴致或者自己的便利。就像浩浩妈妈,临出门前才想起浩浩,并且完全不顾孩子当时的状态。这样的养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忽略性的妈妈,需要更多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真正看到孩子,关注孩子的状态,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需求,并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做出回应。

妈妈对孩子的心理需要敏感性和反应性水平有待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根据儿童需求的性质,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儿童的饮食、睡眠、身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第二类是对儿童寻求注意、感情抚慰、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国内有一项研究认为,我国母亲对独生幼儿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水平,要明显高于对他们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水平。这反映了当今母性意识的现状与缺憾。

对宝宝进行的活动,你是接纳还是拒绝?

对宝宝进行的活动、行为和情绪,妈妈是接纳还是拒绝?

正面故事

会倾听、懂接纳的暖暖妈妈

暖暖正在玩的玩具被一个大一些的小朋友抢去了,暖暖是个有点敏感但又不会激烈反抗的孩子,现在她满腹委屈却又忍着眼里的泪水。妈妈走到暖暖身边,搂住她:“刚才小朋友抢走你的玩具让你很生气?”暖暖回答:“嗯。”感觉被人理解了,暖暖接着哭出声来,妈妈抱着她,继续说:“正在玩的东西被人抢走了是会感到很生气的。”妈妈耐心地倾听暖暖的哭声,温暖地拥抱她。过了一会儿,暖暖从妈妈怀抱里出来,跟妈妈说:“可能他不知道轮流玩吧,下次我要告诉他。”妈妈点点头,暖暖继续去玩了。

给父母的话:

接纳宝宝情绪,懂得陪伴与支持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表达出来,不需要急着帮孩子分析问题,也不需要提建议,等孩子表达完情绪再和孩子一起看看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但很多时候,你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自己是知道该怎么做的。暖暖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接纳型的妈妈,她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允许并帮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反面故事

总拒绝、总不满的方方妈妈

妈妈带方方去滑滑梯,看到很多大孩子在滑滑梯不免有些胆怯,一直在旁边观察,也不肯上去滑。妈妈有点不高兴:“不是来滑滑梯的吗?快去呀!”方方试图拉着妈妈的手,但妈妈拒绝了:“小朋友都是自己去的,你也自己去。”方方看妈妈没有帮助自己,又停下来继续观察。妈妈对方方这种退缩的行为十分不满,告诉方方:“你再不上去滑我们就回家了。”方方最后满腹委屈,哭闹起来。妈妈更加生气,直接把方方抱回家了。

给父母的话:

理解孩子的感受,等待并支持孩子

方方妈妈是一个拒绝型妈妈的典型。拒绝型的妈妈会不接纳孩子的情绪、行为,不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希望孩子是她心目中理想的样子,一旦孩子达不到她理想中的样子,她会以生气、不满等姿态拒绝对孩子提供帮助,拒绝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方方在气质的趋避性上是偏回避的,她进入环境的时候,需要先观察,需要父母理解她的感受并支持她,需要妈妈的帮助,可是妈妈却拒绝了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帮助孩子滑一次,或者约着孩子熟悉的同伴一起,就能够缩短孩子预热的时间。

猜你喜欢
浩浩方方丁丁
80年代款的媳妇
圆圆和方方
林浩浩《寒霜》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动物“叫”各不同
圆圆和方方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小蚂蚁
探月之路漫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