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质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质

2016-11-15 08:41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佛性西门庆神性

世界的本质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质

主题:王阳明的心学要旨

时间:2016年9月18日

地点:上海徐汇万科中心

演讲人: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佛教说生命的现实是贪、嗔、痴。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他人的贪、嗔、痴,稍微回头看一下自己,也一样。它由人类生命本质所决定,一个向下的力量,因此生命将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趋向毁灭。“撒旦”在佛教里,叫做无明。无明,从字面看有一种黑暗的力量。在无明的遮蔽下,人陷入到一种贪、嗔、痴的荒诞状态之中。于是,第三个力量出现了,就是佛性。生命唯一的希望在于返回它的佛性。佛教,特别是南宗禅特别强调回归佛性,即回归我们的内心。在佛教里面,心性和佛性是一体的。

禅宗思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它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质,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外于我们的事物的追求。王阳明学说的一个精神来源就是禅宗。它有一个很强烈的表达,即对于最高真理的追求是对我们内心的追求。当你彻底了解了世界的时候,你同时彻底了解了你自己。你彻底了解了自己的时候,你也同时了解了世界。这才叫“悟”。我认为这是禅宗最好的观点。

西方人可能在智慧上面花的时间比我们多一点,因为神圣的问题不需要他们考虑,那是神的问题。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宗教的力量是很薄弱的。而人更有一种追求生命完美(神性)的动力,我说的神性指的不一定是有明确的神存在,以及对明确的神的信仰,而是类似卢梭的说法:上帝不能够被证明,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这种感受其实是一种自我设定,我们必须设定生命具有一种完美的可能性,我们之所以不完美,是我们还没有努力达到。这是一个必需的设定。神必须存在。我们即使不能证明它存在,它也存在。因为它如果不存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去当西门庆。《金瓶梅》读来惊心动魄。书中人物在精神上没有根源,所以不断地强化快乐,到死方休。潘金莲把大量的药给西门庆吃,然后在狂欢中,西门庆死去了。

你彻底了解了自己的时候,你也同时了解了世界。这才叫“悟”。

神不能证明,我们就设定另外一个东西——圣人,即拥有更多神性成分的人。阳明学说提供了一条成为圣人的途径,他的心学一方面源自孔子说的“仁”,另一方面来自禅宗,“吾性自足”加上“知行合一”,就是“致知格物”。

猜你喜欢
佛性西门庆神性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自然神性辉光下的凹村世界——雍措散文集《凹村》解读
“佛性”的兔子
春·遇见
佛性青年不拂性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的“邂逅”
西门庆是“软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