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百人规模学校”的七彩课程蓝图

2016-11-15 22:44田晓军陈雷钧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田晓军++陈雷钧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令人目不暇接。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进一步确定了“夯实基础、整合课程、探索大小课、建设拓展课程群、建设高效课堂、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等多项推进措施,形成了“百人规模学校的七彩课程”。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班”由于班额小,便于因材施教,学生更多地享有教育资源,“小班教育”一度成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然而,随着各县市区域内学校的布局调整,一些农村和山区出现了许多“百人规模学校”,“小班”教育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成了“薄弱学校”的代名词。

一、历史和现状分析

(一)“百人规模学校”占比不小

据嵊州市教育局统计,近年来办学规模在200人以下的小学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教育局统计显示,这类小学的数量占我市小学的35%,占农村完小总数的71%。

出现这一现象,一是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近年农村新出生的孩子明显减少;二是很多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强,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把孩子带到城区读书;三是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还保留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教学点,方便附近村里孩子上学。

(二)“农村小班”面临教育尴尬

1. 师资配备受“师生比”制约

教育局规定,一所学校教师编制一般按照师生比25:1进行配置,一般不足200学生数的学校,配备约为8人,按每个年级开设9门课计算,一至六年级共54门学科,则每人需要任教5.4门课,教师平均周课时为20节以上,他们普遍感到教学压力过重。

2. 师资质量受“地域性”影响

“百人规模学校”由于“学生数”太少,造成师资配备不足,教师负担偏重,导致无法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教育质量低下;同时,由于这些学校生源不足,面临将来撤并还是保留的两难境地,学校的硬件设施也相对比较落后,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地方对学校的教育支持处于“边缘化”境地,可见,这些百人规模学校的“农村小班”教育质量明显受“学生数”牵制。

自2013年省重点规划课题立项以来,为探索一条提高“百人规模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由嵊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牵头,成立了“百人规模学校”共同体,开始了“百人规模学校”课程改革探索之旅。

二、培养目标

这些农村小班的孩子究竟缺什么?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迫切需要的是家的感觉,是一份亲情,一份守望。为此,我们小班联盟通过多次研讨、论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设置:

(一)传递温情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日常生活细节为抓手,教师以实际行动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温情;引导孩子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师重道,学会传递温情;引导孩子孝敬父母长辈,在社会上懂得尊重和礼让,有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深化温情传递。使孩子能健康愉悦地成长。

(二)夯实基础

充分认识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本质,做好“基础教育”课堂,扎实开展国家课程,认真研究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设的每一门课,以小班化教学为载体,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孩子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三)培养兴趣

在扎实开展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特长,不断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从道德、文化、体艺、综合实践素养等方面,面向全体学生,以自主选课的方式,开展丰富的兴趣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

(四)提升亮点

根据学生实际(社团活动和平时表现),不断发现亮点、特长,通过校级社团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或者特长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得到个性化发展。

三、学校课程体系

(一)课程建设原则

以夯实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学校实际情况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1. 目标性原则——基于“健康、和谐、愉悦、优质”的核心理念,在进行成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分层分类,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学生的发展目标切实地内化于课程之中。

2. 传承性原则——在学校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固化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吸取课程管理中的有益经验等做法,在传承中不断寻求新突破。

3. 多元性原则——在课程构建时,通过课程类型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课程实施方式的多元化等来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课程体系架构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总的目标要求是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校形成了课改总体思路:“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并进一步确定了“夯实基础、整合课程、探索大小课、建设拓展课程群、建设高效课堂、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等多项措施,形成了“百人规模学校的七彩课程”。

四、拓展性课程设计与实施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均有相应的拓展。

拓展性课程由“学校固定开设科目”和“教师自主开设科目”两部分组成。每学年结束,由教师自主申报特长爱好,学校统筹,在新学年初列入“固定科目”或者“自主科目”,不受学科限制,时间为一学年。

五、课程整合实施办法

(一)固定课程的整合

以扎实开展国家课程为基础,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学校原有积淀,教师特长,生源情况等),对小部分国家课程进行了调整与整合。例如一年级数学课,国家课程标准每星期4课时,调整为3.5课时。具体措施是将“时钟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的认识”调整到三年级数学思维(实验)校本课程。

(二)同一学科的整合

1. 教材内容的整合。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认真研读整册教材,挖掘出可以整合的内容,探究整合的方法,有效进行内容整合。

2. 教材与课外的整合。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究讨论确定整合内容、整合途径,以补充教材的不足,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3. 教学时间的整合。本学期从美术课教学开始实践尝试,两节美术课连上。

(三)不同学科的整合

1. 学科联动课。研究、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重叠部分,确定某一个主题,各学科教师联合上课,真正达到课程的有机整合。

2. 主题活动课。例如:结合校科技节、阅读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进行。开展“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活动,将班队、地方和活动课统一安排在周三下午,将一些可以整合的,而且需要大量活动时间的课程结合起来一起上。

六、学业评价机制

有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对此,我们要明确以下导向:

1. 个性化评价(使用七彩评价卡)。

2. 活动式评价。以学校开展的星级评价为活动背景,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童话岛闯关活动,孩子们“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展示了自己的朗读能力,又通过边讲童话边表演的形式展示了想象和说话能力,老师用“成长足迹、成长寄语、成长印象”(等级、评语和照片)记录下了孩子的表现。

3. 调查式评价。以调查表的形式,涉及“上课的纪律、喜欢的内容、同学的合作、掌握的技能、学习的成果”等内容。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三方互动,既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评定了学习坊的开展情况。

4. 模块式评价。采用模块式的评价方式,从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

5. 档案式评价。每班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

七、回顾与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令人目不暇接。嵊州市小班教学联盟的老师们在研究中且行且思,期待着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百人规模学校”在研究中成长,但是我们的课程还不够成熟,例如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一次次有计划的活动,我们形成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活动方案,离“课程”实在太远。但正是这些没有形成体系的“课程”,才是我们草根化的校本课程,正是这些课程,守望着孩子们的七彩童年,伴随孩子们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