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的MPAcc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构建

2016-11-15 00:44程平张卢
商业会计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程平+张卢

摘要:专业会计硕士(MPAcc)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因其广泛的市场需求而迅速发展,但随着MPAcc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越发突出。在分析目前国内MPAcc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为例,构建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的MPAcc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详细论述了在MPAcc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就业指导等关键培养环节中行业企业专家发挥的协同作用。期望研究能够对国内兄弟院校MPAcc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MPAcc 人才培养 协同创新平台 行业企业专家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008-03

一、引言

随着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催生的大型企业集团乃至跨国公司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会计硕士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自2004年首次批准了21家授予权试点单位以来,其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70多家MPAcc人才培养单位,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人才。但由于其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MPAcc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凸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MPAcc教指委)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了培养院校的质量评价与认证。深入推进MPAcc培养的改革以保证MPAcc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MPAcc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有关MPAcc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及培养单位重视。万晓文(2010)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在总结当前对MPAcc的培养多数还停留在“本科化”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培养对策。王治等(2011)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MPAcc培养现状,指出国内会计人才目前呈现“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状态,提出了新的MPAcc培养模式和政策建议。石意如(2012)针对MPAcc的培养目标比较含糊、培养方案欠完整、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监督不力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以MPAcc详细的能力框架为准绳并融合“学科中心”与“能力中心”的多边培养模式,构建了与社会评价有机衔接的MPAcc培养三维评价体系。

综观上述文献,学者们大多都对MPAcc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却未将对MPAcc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企业专家融合到其培养模式中。鉴于此,在分析了目前国内MPAcc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为例,构建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的MPAcc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详细论述了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就业指导等关键培养环节中行业企业专家发挥的协同作用。

二、国内MPAcc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MPAcc是培养高级会计、审计、财务专门人才的学位教育项目,与会计学术型学位相比,MPAcc教育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注重实践。国内MPAcc项目从无到有,不断成长,自开展MPAcc教育工作以来,各培养单位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许多特色及优势。但随着MPAcc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MPAcc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不断暴露,亟待解决。

(一)执行力度不够,双导师制流于形式

MPAcc教指委2011年3月发布的《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参考方案)第四项第三条规定,培养单位应成立导师组或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有关专家共同承担指导工作。由于针对双导师制并没有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导致培养院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较大的随意性,仅有少数培养单位实行“全员全程双导师制”,即学生在校期间除有一位校内导师指导其学习研究外,还会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研究能力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MPAcc学生的校外导师。而大部分培养单位实行的是“全员半程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仅会参与MPAcc学生在实习实践及论文指导阶段的培养指导,而其他诸如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堂教学等环节并不会参与;有的校外导师因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在MPAcc学生实习实践及论文指导阶段也未能参与,使得双导师制仅有形式上的规定但并未付诸行动。

(二)案例教学比重偏低,优质教学案例缺乏

MPAcc的培养,不仅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而且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更符合MPAcc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更有利于MPAcc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而在MPAcc培养过程中,为降低培养成本,部分培养单位并没有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作严格的区分,将MPAcc的部分课程与学术型研究生集中开课,进行纯理论的讲授,部分培养单位在MPAcc培养过程中虽然导入了案例教学,但所占课时比例并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外,许多培养单位因建立案例档案成本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授课教师自行开发案例,而很多授课教师虽然理论水平高,但因实践经验缺乏,案例开发的质量不高。再加上对开发案例时间投入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教学案例还相对较少。以上这些都影响了MPAcc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实习实践时间较短

在实习实践方面,根据教育部及MPAcc教指委的相关要求,MPAcc学生必须要有至少半年的实习经历。但一方面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大部分企业很难接受多个MPAcc学生的实习,这给培养单位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和MPAcc学生实习安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相当多的学校并未建立实践基地,大部分学生基本是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培养单位采取两年制培养方式,致使MPAcc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程学习、学术论文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上,没有充足的实习实践时间,从而影响了相关方面能力的培养。

(四)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位论文应用性不强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突出学以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论文类型一般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但在学位论文的选题环节,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不能结合相关企业的实际问题去选题,在后期的论文撰写过程中也因没有具体的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无法获取直接数据,只能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二手资料,导致数据实效性及针对性不强,学位论文的写作不够深入,学位论文质量不高,无法针对企业当前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的MPAcc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重庆理工大学于2010年经过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MPAcc人才培养点,经过近5年MPAcc项目实施,重庆理工大学在MPAcc招生宣传、录取办法、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进一步提高MPAcc人才培养质量,重庆理工大学经过一年多的遴选、审核和评议,正式聘任了100多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MPAcc校外导师,他们主要来自各级政府财会审计主管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证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所等中介机构,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研究能力。在MPAcc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他们主要负责MPAcc学生的案例教学、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通过这些行业企业专家的协同参与,以达到进一步提高MPAcc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基于对目前国内MPAcc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为例,构建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的MPAcc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如下页图1所示。由图1可知,MPAcc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就业指导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MPAcc培养体系。MPAcc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取决于MPAcc学生、授课教师、校内导师、行业企业专家等多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和资源共享才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聚合效果,加速人才培养的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面将基于图1中的协同创新平台重点论述在MPAcc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专家与培养单位、授课教师、校内导师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对提高MPAcc人才培养质量所发挥的作用。

(一)个人培养方案制定协同

制订完善的个人培养方案,是切实保证MPAcc人才培养质量一个重要环节,重庆理工大学MPAcc主要设置了CFO和CPA两个方向。CFO(首席财务官)方向着力为大中型企业培养战略型、领导型财务总监;CPA(CPA合伙人)以培养更多的领导型CPA合伙人为目标。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在现有的7门核心课程、4门方向必修课程、15门方向选修课程基础上,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增设了5门方向选修课。MPAcc学生会在校内导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结合本人的专业方向,选择适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课程。校内导师会综合考虑MPAcc学生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职业定位后从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向课程的选择等层面给出建议;行业企业专家则针对当前的行业现状、岗位知识结构需求、职业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由此,制定出切实可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个人培养方案。

(二)课程教学协同

培养单位授课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行业企业专家则更多的是参与“会计人生”“MPAcc大讲堂”“移动课堂”“特色培养”等环节。“会计人生”更多的是对学生职业道德、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MPAcc大讲堂”分享各行业企业专家擅长领域的实务经验与深刻见解,引入最新的案例,让学生对真实事件和情境进行分析、思辨,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移动课堂”设置在企业一线,通过行业企业专家现场讲解,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环境;“行动学习”则让学生深入企业,将所学与企业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授课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协同授课,提高MPAcc学生培养质量。

(三)实习实践安排协同

校外实践主要为了锻炼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是MPAcc学生专业技能应用与提高不可缺少的环节。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有着相对完善的实习实践安排体系:为了保证MPAcc学生能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场所,学校凭借其学科优势,通过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培养或培训、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活动与许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由于重理工大学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大都来自各级政府财会审计主管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证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校外导师通过安排MPAcc学生到他们所在的公司、事务所实习,也能很好的解决学校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这一问题。

(四)学位论文指导协同

MPAcc学位论文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重庆理工大学MPAcc学生在论文选题时,行业企业专家会参与指导,并强调学生应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选题。毕业论文开题后,除了有校内导师对论文撰写的全程指导外,行业企业专家也会参与学生论题相关内容的指导,为学生获取第一手案例资料提供帮助。基于这样的双重指导,MPAcc学生的学位论文会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更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与经济效益。

(五)就业指导协同

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因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未能进行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他们初入职场时比较茫然,没有清晰的职场定位。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自学生入学开始便会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并对专业就业岗位、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历届毕业生情况进行分析。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校会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合理安排一些就业指导课。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岗前实训,强化MPAcc学生的就业意识。与此同时,培养单位也会经常邀请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行业宣讲,让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式、岗位需求等更加明晰,提早让MPAcc学生做好入职准备;另一方面学校每周都会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作客MPAcc大讲堂,由于他们对宏观层面上的就业形势更加了解,能够高瞻远瞩地给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建议,此外在目前就业前景堪忧的状况下,对拓宽MPAcc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十分有帮助。

四、结语

改进现有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使之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行业企业专家协同参与MPAcc人才培养为我国MPAc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个很好地改革方向,对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J

参考文献:

[1]万晓文.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基于我国高校的调查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10, (3):21-29.

[2]王治,张多蕾,程一江.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教育:现状分析、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J].会计师,2011,(5).

[3]石意如.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2,(1).

[4]曲晓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的若干问题[C].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

[5]盛明泉,王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机制:问题与对策——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第三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10,(12).

[6]陈吉凤,侯力纲,刘春晖.“案例”助力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变革——第四届中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3,(2).

[7]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等.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4).

[8]张文忠.对会计硕士双导师制校外导师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