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广下的规模养殖成效分析

2016-11-16 06:02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茅肥猪大户

李 箐

(思茅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普洱 665000)

项目推广下的规模养殖成效分析

李箐

(思茅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普洱665000)

为了加快思茅区畜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2006年,区委、政府决定实施畜牧业"151"工程建设项目,即:扶持发展养牛重点100户、肥猪养殖大户500户、仔猪培育户100户,并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制定下发了《思茅区畜牧业"151"工程实施方案》和《思茅区畜牧业"151"续建工程实施方案》。区畜牧局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狠抓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在示范户中坚持"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免疫程序化、设施规范化、产品安全化、养殖专业化"的"六化"标准建设,加快了规模养殖建设步伐,畜牧业"151"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畜牧业规模养殖成效

1 项目基本情况

(1)2006年:扶持发展养牛重点户100户,户均饲养能繁母牛5头以上;扶持发展肥猪养殖大户500户,户均年出栏肥猪20头以上;扶持发展仔猪繁育大户100户,户均饲养优质种母猪3头以上。

(2)2007年:在巩固完善2006年"151"工程的基础上,增加扶持养牛重点户20户,户均饲养能繁母牛5头以上;增加扶持发展肥猪养殖大户110户,户均年出栏肥猪20头以上;增加扶持仔猪繁育大户20户,户均饲养优质种母猪3头以上。

(3)2008年:巩固和完善2006年和2007年已建的养殖重点户,养牛重点户达120户,完成项目任务的120%;肥猪养殖大户610户,完成项目任务的122%;仔猪繁育户120户,完成项目任务的120%。

2 项目的主要措施

区畜牧局本着大力发展畜牧业,为农民增收、畜牧业增产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了思茅区畜牧业"151"工程,并取得可喜成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对畜牧业"151"工程认识一致,思想统一,群众积极性高涨,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重视,对项目加强领导,区级成立了由区政府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畜牧业"151"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畜牧业"151"工程项目执行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中,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层层分解,使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2)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出台扶持发展优惠政策:

历年来,思茅区各级党委、政府对畜牧业高度重视,始终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抓,为畜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扶持发展优惠政策,区政府出台了对规模养殖户给予贷款贴息和引进优良种母猪补助的扶持优惠政策,思茅镇镇政府和南屏镇镇政府出台了对肥猪出栏大户给予奖励的优惠政策,多项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刺激了农民对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3)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养殖:

思茅区在畜牧业"15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畜牧产业化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在扶持发展户中坚持"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免疫程序化、设施规范化、产品安全化、养殖专业化"的六化标准,促进和带动了全区规模养殖建设步伐,通过项目实施,三年来思茅区已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户)8户,养牛大户173户、肥猪出栏户732户、仔猪繁育户126户。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畜牧科技推广:

依靠科技提高效益是促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畜牧科技推广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结合畜牧业"151"工程的实施,思茅区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一是加大畜种改良力度,积极引进优良种畜,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和牛冻精改良术,在项目实施的三年中引进优良种母猪315头,种公猪52头,目前思茅区拥有优良种公猪101头、优良种母猪5825头,全区良种覆盖面已达85%以上,推猪人工授精胎、牛冻精改良胎。二是加大饲草饲料推广力度,提高养畜效益。在扶持户中,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引进积极优良牧草开展种草养畜,三年共种植优质牧草293.33hm2。三是制定完善项目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畜牧业"151"工程实施方案》技术措施要求,强化饲养管理,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加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免疫工作,做到五统一: "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效果评价、统一免疫标识"。

(5)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为顺利实施畜牧业"151"工程,针对养殖户迫切需要掌握新的科学养殖技术要求,区畜牧局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通过现场培训、以会代训培训,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培训,对扶持户印发养殖技术小册子,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入村进户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不断提高了养殖科技含量,扶持户的养殖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全区的畜牧业生产发展。

3 项目的效益

(1)社会效益:

畜牧业"151"工程是思茅区畜牧业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自2006年开始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农民养殖积极高涨,出现了争当养殖大户的局面,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和拥护。通过对养殖户的扶持,真正取到了扶持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畜牧业的作用,全区畜牧业生产呈现出"三个大幅增长、三个显著提高和一个较大转变":

3个大幅增长:

一是生猪和肉牛出栏大幅增长:2006年全区生猪出栏152142头,比2005年增加42366头,增长38.6%;2007年全区生猪出栏165708头,与2006年相比增加13566头,增长8.9%;2008年预计出栏生猪168480头,比2007年增加2772头,增长1.7%,比2005年增长53.5%。

2006年全区肉牛出栏9074头,比2005年增加3218头,增长55%;2007年全区肉牛出栏11257头,比2006年增加2183头,增长24%;2008年预计出栏肉牛9156头,比2005年增长0.6%。

二是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06年全区肉类总产10773t,比2005年增加3021t,增长39%;2007年全区肉类总产11798t,比2006年增加1025t,增长9.5%;2008年预计全区实现肉类总产t,比2007年增加t,增长%,比2005年增长%。

三是畜牧业产值大幅增长:2006年全区畜牧业现价产值10260万元,比2005年增加1111万元,增长12%;2007年全区畜牧业现价产值15227万元,比2006年增加4967万元,增长48%;2008年预计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27708万元,比2007年增加12481万元,增长81%,比2005年增长3.02倍。

三个显著提高:

一是生猪和肉牛出栏率显著提高:

年度项 目2008年出栏率生猪 62% 85.5% 93.7% 94%肉牛 13.8% 22.7% 30.7% 32.8% 2005年出栏率2006年出栏率2007年出栏率

二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200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3%,2007年占农业总产值的23.4%,与2005年相比提高3个百分点。

三是畜禽商品率显著提高:2006年以来思茅区向外销生猪逐年增加,销往江苏、广西牛肉也逐年增加,畜禽商品率生猪达85%以上,牛羊达95%以上。

一个大转变:是畜牧业生产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多年来广大农村养畜一直沿袭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人畜混居、畜禽混养,规模小、品种杂,养殖效益低,结合畜牧业"151"工程的实施,通过狠抓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和标准化示范户建设等,广大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和养畜水平不断提高,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推动了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粗放饲养向科学饲养转变,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区畜牧业生产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迈进,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2)经济效益:

通过畜牧业"151"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牧业增效.120户养牛重点户三年累计出栏肉牛1504头,畜牧业收入266.5853万元,养牛纯收入105.4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8783元;610户肥猪出栏大户三年累计出栏肥猪56169头,畜牧业收入5947.7万元,纯收入331.3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5431元;121户仔猪繁育三年累计出栏仔猪15610头,畜牧业收入447.106万元,纯收入5.526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456元。

4 小结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实施畜牧业"151"工程建设项目后,规模养殖的成效还是很显著的,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反响都很好,可见,实施畜牧业"151"工程建设项目对思茅区畜牧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猜你喜欢
思茅肥猪大户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一个大,一个小
区长陈奇调研思茅区综合档案馆建设
PK肥猪猫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温柔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