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牧草混播技术

2016-11-16 02:29伍翼鑫赵奇
新疆农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豆科混播禾本科

伍翼鑫,赵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乌鲁木齐830000

优质牧草混播技术

伍翼鑫,赵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乌鲁木齐830000

本文主要介绍了混播牧草的优点、播种量的确定方法、播种时期与方法、混播牧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

优质牧草;混播;技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的稳步推进,我区将建立大面积的人工草地,种植越来越多的各类牧草,那么,怎样提高牧草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呢?优质牧草混播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产方式。

单播牧草是在同一块地上只播种一种牧草,混播牧草就是在同一块地上,根据生长时期特点或营养价值特点等组合播种两种或多种优质牧草。优质牧草一般采用间种、套种、复种、轮作,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生物等有利因素取得丰收。栽培牧草除一些生长迅速、一年内可多次收获的牧草(如苜蓿、黑麦草等)宜单独栽培外,大多数需要混种。牧草混种是牧草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永久性草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混播牧草的优点

1.1 优势互补

首先,各种牧草生长年限不同,同一生长季节内盛衰期各异。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因素,加快草地生长,延长草地的利用时期。其次,牧草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叶面积多少、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极其强度三个因素。把不同株型、根型牧草混种在一起,可运用自然植物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第三,牧草的生长习性不同,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以及对水、肥、土壤的要求各异,混种牧草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互助斗争规律,以充分利用生物因素,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杂草、病虫害的危害而导致的重大损失。

1.2 提高牧草品质

混种牧草成分较为均匀,适口性较好,可减少浪费,增加利用率。单纯豆科牧草放牧时常引起臌胀病,混种牧草可以避免此种危险。豆科牧草与和本科牧草混种,还可显著增加禾本科牧草蛋白质的含量。

1.3 易于收获与调制

匍匐或缠绕性牧草与直立性牧草混种可防止倒伏,便于收获,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禾本科牧草茎叶含水较少,水分散失较均匀,又不易脱落,而豆科牧草含水较多,且茎叶所含水分差异较大,干燥时间长且不均匀,在调制过程中损失较大,两者混种时损失较小。豆科牧草含蛋白质水分较多,含糖较少,单独青贮时容易失败,与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禾本科牧草混种、混贮,可不加任何处理直接制成优良的青贮料。

2 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确定混种组合的成分以后,即应进一步确定每一成分在混种总播种量中应占的比例与播种量。用量不当,整个混种就难望有预定的成效。迄今为止,关于混种播种量的确定尚无一定的准则可循,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特点及要求进行试验,以确定当地切实可行的组合方案。下面介绍几种计算方法供试种时参考。

2.1 按单播量计算

这是当前计算牧草混种播种量较常用的方法。混种播种量应比单播多些,两种牧草混种的每一牧草播种量,各按其单播量的70%~80%计算;3种牧草混种时,则两种同科的各用其单播量的35%~40%,另一种不同科的播种量仍按其单播量的70%~80%;如为4种牧草混种时,则两种豆科与两种禾本科各用其单播的35%~40%。按单播量计算,这种方法在混种牧草种子千粒重比较接近的条件下适用,但未考虑每种牧草应占的比例、牧草的生长习性及栽培利用特点。较好的办法是,预先确定每一牧草在混种牧草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再按下式计算每一牧草的播种量。

K=N*H/X

式中,K为混种时某一牧草的播种量;

N为某一牧草在混种牧草中所占的百分比;

H为某一牧草单播播种量;

X为种子利用价值。

考虑到混种后各种牧草在生长时彼此竞争的影响,竞争力弱的牧草实际播种量,可根据草地利用年限的长短增加20%~50%,以至100%。

2.2 根据利用年限决定

作者简历。伍翼鑫(1969年12月—),广西全州人,大学学历,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草业技术与推广。

豆科牧草寿命较短,草地年限越长,其所占比例越低,以致因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繁生。表1列出混种草地牧草种子配合比例,供参考。

表1 混种草地牧草种子配合比例(%)

土壤在正常湿度情况下(相对湿度70%~80%),混种牧草播种量如表2所示。

表2 混种牧草播种量(单位kg/666.7m2)

2.3 按株计算

河北农业大学经5年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种时,按种子粒数1:1计算较为合适。牧草种子有大小、轻重的差异,如要求两种植株数目相等,应根据有效种子粒数计算,而不应以植株重量为标准。据各地实验,按有效种子重量计算:用苜蓿种子15 kg/666.7m2、无芒雀麦种子37.5 kg/ 666.7m2混种,可使两者出苗率为1:1;苜蓿与鸡脚草混种重量比例达2:1时,才能使两者出苗率接近1:1。

3 混种时期与方法

3.1 混种时期

混种时应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播种期。冬性的及春性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分别在秋季和春季播种。据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苜蓿与无芒雀麦混种,秋播的无芒雀麦常被苜蓿所抑制,所以认为必须根据牧草的特性,错开其播种时间,秋天时先播无芒雀麦,翌年早春再播苜蓿。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混种牧草秋播较春播有利,同期播种优于分期播种。分期播种对先播幼苗有损伤,同时因土壤板结,对后播牧草出苗生长也不利。

3.2 混播方法

混播牧草的种子应进行分类,豆科、禾本科各为一类,有时圆形而光滑的种子如苜蓿、红三叶、草芦为一类,具有较大承风面并被有茸毛的种子如无芒雀麦、鸡脚草等为一类。播种时可用人工或用两台播种机进行联合作业,分别将两类种子间行播下,行距15~17.5 cm,覆土深度1~2 cm;分期播种则可秋播禾本科牧草,次春将豆科牧草横行交叉播下。

4 牧草混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混种模式

牧草混种一般应包括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各一种以上,才能发挥牧草混种的优越性。在缺乏适宜的豆科牧草或禾本科牧草的情况下,也可用两种(或以上)豆科牧草或两种(或以上)禾本科牧草以代替单一豆科牧草或禾本科牧草的栽培,避免因气候变化的影响而造成损失,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例如,喜冷凉气候的禾本科牧草早春和秋季生长良好,夏季停止生长,而耐热禾本科牧草则夏季生长良好,两者混种,优势互补,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4.2 利用目的

混种牧草时,首先应考虑混种牧草的用途。各种家畜对牧草喜食程度不同,选择混种牧草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家畜喜食的牧草进行混播。在利用方式上,用作刈割草地的,应选用短期生长的、直立的上繁草混种,以便收获和调制;用作放牧的,则寿命长、具有根茎和株型低的下繁草应占较大的比重,避免因践踏而失去生产能力。

4.3 利用年限

在大田轮作中,牧草的利用年限为2~3年,为了在短期内获得高额产量,恢复土壤结构和肥力,应该选用等量的发育迅速的疏丛型禾本科牧草和丛生型豆科牧草。在饲料轮作中,种草年限一般为3~4年或更长,除混种多年生牧草外,应加入发育速度快的一二年生牧草,抑制杂草生长并争取在最初的几年内即有较高的产量。豆科牧草的寿命一般较短,早期发育较快,3~5年内即从混种草地中迅速衰退或减少,因此,豆科牧草在混种牧草中所占比重一般随种草年限的增加而递减。

4.4 混种牧草种类

以前认为利用年限越长,混种牧草应越多,以策安全。现在虽已证明混种牧草比单种牧草产量高,但并非种类越多越好,一般以4~6种组成为好。德国永久草地混种的牧草过去达12种以上,近年来不断减少低产草种,集约草地只有4~5种牧草,并向更单纯化混种发展。

4.5 混种牧草生长习性

每种牧草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对水、肥、土壤的不同要求,混种牧草必须考虑栽培地区的特点。栽培地区的特点是决定混种牧草种类和品种组成的主要因素。只有按照各种牧草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要求进行组合,才能减少生存竞争的矛盾,使之彼此调剂,相得益彰。否则,混种组合是比较难见成效的。

[1]刘大林,钟小仙,谷文英,等.优质牧草高效生产技术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26.

[2]苏加楷,张文淑,李敏,等.优良牧草及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1-6.

[3]刘建宁,贺东昌.北方干旱地区牧草栽培与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182-186.

2016-06-20

猜你喜欢
豆科混播禾本科
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对老芒麦与紫花苜蓿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效应研究
混播草坪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科学家破解豆科植物幸存“密码”
芦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定
红壤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后土壤酸度变化特征
东祁连山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杂草发生规律
禾本科植物之王
青岛崂山豆科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
旱地豆科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