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四部曲” 守住“生命线”

2016-11-19 12:50洪月玲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四部曲语文课堂

洪月玲

伴随着2011年版课标的颁布,语文教学要回到朴素的立场,回到语文的本质,立足语言实践,守住“生命线”。那么,语文教学怎样守住“生命线”呢?笔者以为,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玩转“学情与学路”“阅读与思维”“语言与实践”“方法与分享”这四部曲。

第一部曲:学情与学路先设

我们必须欣喜地看到,新一轮课改实践经历了课程载体(怎么教)的探寻、课程本体(教什么)的开掘,如今正在迈向课程主体(为谁教)的再确认。为生而教,课堂是学生的学程,不是教师的教程。坚持“以生为本”,教师就要随着课堂的推进不断地评估、判断你的学生,读懂此时此刻你的学生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他们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把学生的实际状态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作为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前一阶段,笔者曾做过关于“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期待相关度的调查”。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对笔者所在学校五年级三个班级的1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共设计了6个问题,主要想了解的问题是:学生的初读感受是什么?学习疑点在哪里?认为课文好在哪里?是否具有查阅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什么看法?喜欢教师讲些什么?不喜欢教师讲些什么?从回收到的128份问卷可以看出,85%的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初读感受中提及“父与子”“伟大”“了不起”等关键词的约占90%。学生的疑点主要集中在“废墟”“挖掘”等词语的理解上,也有一些学生想了解有关此次地震的情况。40%的学生“希望多介绍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在不希望一项中,学生的意见相对集中在三个方面:“不希望老师从头讲到尾”“不希望老师多讲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不希望老师更多地讲课文中的情感”。调查结果给了教师很大的启发,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了解学情,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为本。

第二部曲:阅读与思维同行

课堂教学不能停留于简单的表象与形式上的动与不动,更需要的是思维的跃动、交融或碰撞。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是人性律动、素养萌动、智慧涌动的课堂。有效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学生肢体在动、表情在动,思维也随之跃动;当学生肢体、表情不动时,思维却仍然在动。有思考的学习就是要有思维的深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十几年前笔者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主要采用角色模拟、动作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享受了一场武松打虎的游戏大餐。经历十多年的课改,现在笔者再教这课,会重新审视当年的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学生的所得、所获、所思,审视当时课堂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教学目标是否相符合等等。就会站在动态与静态中揣摩,以语文的视角,立足“言语实践”,让学生体会经典名著遣词造句的高超精妙,如,“一扑”“一掀”“一剪”三个动作的形象逼真的刻画,还有6个“闪”字的重复使用的独具匠心,尽管没有肢体演示的快乐,但有语言文字的细嚼慢咽。这才是语文的本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坚守的。

第三部曲:语言与实践同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是让语文知识最终形成语文能力的不二途径。课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句式与表达方法,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力度。去年举行的福建省阅读教学大赛增加了两大环节,增派观察员,针对学生当堂表现,填写观察量表;现场名家点评,只说缺点。量表围绕全体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设计。鉴于此,我们为落实面向全体的语文实践,针对学校教学现状,参照省赛课主旨,制订了《厦门市吕岭小学课堂实践量表》,力求从学生的实践量进行考究,通过每堂课至少十分钟实践的规定动作,让学于生,改变教师讲授式的课堂模式,从而改变学习方式。本表着重强调这三方面:1. 树立“语用”观,让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既得言又得意。2. 确立目标观:增强目标意识,准确把握学段目标,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文本特点,找准训练点、能力点、提升点。重视一课一得,让学生课课有得,螺旋发展。3. 坚持精确的内容观:教师要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借助阅读提示,遵循突出重点的原则,来精选适切的教学内容。应站在“学习者”的立场预设学程,点燃、唤醒、培养学生,给予更多听说读写实践机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止的教材,用不一样的角度去解析教材。善于将同类、同型、同风格的教学点进行整合、归类,举一反三。

第四部曲:方法与分享同伴

语文教学是有温度和高度的,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亲近学习内容,享受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独特之美:欣赏人物形象美、品味语言美、感受诵读美、体验情感美。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乐事,将发言和倾听当乐事,将自主学习当乐事,将课堂练习当乐事。要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提升阅读的温度与高度。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才是新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去年的福建省阅读教学大赛,代表厦门市参赛的是笔者所在学校的许晓玲老师,她展示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许老师改变以往逐段逐词逐句讲析的方法,以幸福为主线创设情境,拎起三组表示心情的词语——“乐坏了”“难过”“高兴得哭了”串联全程。许老师努力寻找语言文字运用与人文感悟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感悟幸福中学习语言,从幸福的起航、幸福的旅程、幸福的到来,到最后精心设计书写“祝福”,学生在真实的思考中感受幸福,流露真情,并真切领悟到语言的精妙,深深地受到文情的浸润。整节课教法灵活,有情有趣,课堂生成十分精彩。

方法是带得走的能力,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是否会用方法去学习,学习方式是否得当,有否创新。作为教师要常反思,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以引导、促使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我们倡导将知识与智慧、科技与人文整合,在师生和谐、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享受幸福的学习旅程。

不管未来课改风云如何变幻,教学理念如何更新,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在乎学生的需求,在乎学生的兴趣,在乎学生的情感,在乎学生的困难,牢牢扣住“语言文字运用”这根弦,奏响语文教学“四部曲”,就一定能守住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四部曲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