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数学探究更有效李福城

2016-11-19 12:50林长青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明课件信息技术

林长青

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改变了单调的教学现状,使得课堂教学鲜活、丰富、灵动,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扩充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引起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一、创设情境,点燃探究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数学学习不仅要有动机也要有兴趣,还需要教师采取各种跟进策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用直观、形象、有趣的动画形式,引出数学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知营造出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问题导航,提供探究的平台

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数学学习是围绕数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探究要以问题的提出而开始,又以问题的解决而展开。当然,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种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例如,学习“圆的面积”一课,在随堂训练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一个情境: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羊边吃草边走,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并解决。动画演示比静态演示更为直观,学生也更容易抽象出圆的各个要素。基于此,提问也更为高效。学生提出了:“羊走了一圈有多长?”“羊走了半圈有多长?”“羊能吃得到草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也进一步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内化。

三、直观呈现,突破探究的难点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习中,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原来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简明易解。借助信息技术,可化静为动,用动态的情境、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原本静止的学习内容直观、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借助信息技术,可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变清晰,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上,效果更为突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历来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问题既要让学生把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又要让学生理解相遇、相向的特点。很多学生无法把握匀速运动中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尤其是难以理解这一过程中的概念“速度和”。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走走看”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动画模拟两人相向运动的各种情况,用不同的颜色和长度表示两人每分钟运动的速度,并通过动画的剪切移动,把两个人的运动轨迹合成速度和。这样,将行走过程的痕迹留住,由抽象变直观,学生通过观察便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求两人相距的路程的数量关系式,轻松地突破了探究难点。

四、腾出时空,确保探究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由支配的时间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探究的关键要素。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教师切勿占为己有,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从而获得思想的顿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探究的效果。以往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笔者发现,由于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缺乏丰富的感性认知,导致在课后作业、考试中错漏百出。例如,问题:班级举行拍皮球比赛,小红2分钟拍190次,小明3分钟拍291次,谁拍得快?教学时,笔者进行了再设计。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全班交流汇报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案一,比较两个人每分钟拍的次数:小红每分钟拍190÷2=95(次),小明每分钟拍291÷3=97(次),97(次)>95(次),所以小明拍得快;方案二,比较两人三分钟拍的次数:小红三分钟拍190÷2×3=285(次),小明3分钟拍291次,通过比较发现小明拍得快;方案三,比较两人两分钟拍的次数:小明两分钟拍291÷3×2=194(次),而小红两分钟拍190次,所以小明拍得快。接着,为了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直观验证,展现认知过程,笔者利用课件把学生的三种不同解决方案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能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验证积累了实践经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探究效果,同时也发展了数学思维。

五、激励评价,保持探究的热情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学生有标新立异的想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融入课件,用“你真聪明”“棒极了”“你太有才了”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多媒体课件中也设计有友善的建议,如“多想想”“你能行”。在这种浓厚的激励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理与探究的热情。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在一起,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把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将为学生的思维插上隐形的翅膀,让数学探究更有效。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小明课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明照相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