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活味

2016-11-19 12:50周小云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家乡

周小云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尤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力求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来获取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让品德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味,感受品德课的趣味与价值。

纵观很多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规则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训练,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那么,如何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活味,体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品德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教育内容当然要来源于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足够的学习欲望,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门生活的实践课。

一、挖掘教学文本,走进生活

品德教材中的故事和图片全是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并不具有地方性特色,因此,我们不能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环境等情况,充分挖掘源于生活的素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整合,将学生可感知、体验和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材料融入备课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思想品德学习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味,从而感受品德课的趣味与价值。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中的一个话题“小小丰收会”时,课前,教师动员学生小组合作,从不同途径去寻找秋天的收获物品,使学生感受到,品德课的知识可以通过到生活中去寻找、去获得。

又如,教学《走进大工厂》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删去教材中去彩印厂参观的部分,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通过考察工厂,引导学生了解代表工厂特点的第一手资料。学生经过生活体验,再通过课堂教学,更能体会到工厂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就地取材挖掘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学生学得更加兴致盎然。

二、组织多种活动,融入生活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中而从听课和读书中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与其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和尚念经般地背诵一条条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者听教师说教,不如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真切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久而久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就能用已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活动源于生活,只有融入生活的品德课才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接地气,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欢迎。

如,在教学《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被陌生人搭讪的情景,然后随故事发展进行活动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应对被人跟踪、如何报警、怎样拨打110等问题都很自然地联系在这一节课的情景中。如此创设生活情景,模拟现实场景,把学生带进生活中,融入生活里,一定能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走近残疾人》一课主要向学生展示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与遇到的许多困难,旨在通过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对于肢体健全的学生来说,是无法体会到残疾人的难处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项游戏活动——独臂穿脱衣。要求学生假设自己失去一只胳膊,切身体验用一只胳膊穿、脱衣服的全过程,然后谈谈体验到的感受。之后,笔者让学生每天轮流帮助班上腿脚不便的小夕同学上下楼梯。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实践活动,增进了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同情、尊重与关爱,用实际行动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呈现生活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教学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活动情境等,将生活与教学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变得趣味盎然,而不是死水般的沉闷。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时,针对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搜集大量的家乡资料,并做成课件带到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将家乡的风俗地貌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饱眼福,更加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根据需要,教师穿插讲解了耳熟能详的家乡民间故事,如“哑巴皇帝与君山的传说”“东澳牛山岛的传说”“时来运转与孝父的传说”等等。当把家乡的美丽景物与故事相连时,学生的眼中不只是静止的美景,而是一个个有故事、会说话的景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借助教师的深层引导和激发,学生透过故事看到更深远的东西,提升道德认知,培养了道德品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再是一成不变,了无生趣的了。

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调查、拍摄平潭的特色产品、特色小吃,如,茹粉结、天长地久、八珍炒糕、各种海鲜等。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每人制作一种家乡美食带到课堂上,以开展“家乡特产知多少”知识竞赛、“家乡特色美食节”活动,让学生深刻了解并感受到家乡独特的传统文化。

总之,在小学品德课堂上,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活生生的品德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以情入理,情理交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为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教育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防止机械地为学习而学习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只有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浓浓的生活味,让学生感受到品德课的趣味与价值,真正让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和向往的课程。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家乡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夏天的家乡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