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的孩子学习与心理分析以及辅导

2016-11-19 18:16韩文惠
新课程·小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社会问题心理辅导

韩文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很多家庭的夫妻关系破裂而最终导致了家庭解体,从而出现了许多父母离异的子女。在这些离异家庭子女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低龄阶段。面对父母的离异,他们心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自卑、失落、缺乏安全感、愤怒、具有攻击性等心理问题。作为小学老师,应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给予这些离异家庭子女关爱,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心理辅导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很多家庭原因会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发生扭曲,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一问题。他们缺少父母其中一方的关爱,导致其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出现很大的偏差。本文就多年来工作经验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学习与心理进行分析及建议。

一、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学习问题

由于离异家庭子女所受到的爱只有一半,会使学生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而离异家庭后续的重组又会对孩子造成二次精神伤害,让孩子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此外,由于父母离异,大部分家庭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或长时间形成单亲家庭状态,而父母一方为了保证孩子的学费、日常花销会变得更加忙碌,使得孩子在家中无人看管,也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而父母单方面会认为孩子是不好好学习,没有深究自身及家庭原因也会让孩子在精神上进一步受挫。

二、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离异家庭子女中,内心产生自卑感、怨恨是最常见的现象。离异家庭子女在家庭中得不到完整的父母的关爱,在对比同龄人的过程中,内心便会感到不平。有时在学校中,会受到同学的嘲弄和讥笑,加上社会上有一些既成的偏见和舆论压力,这有可能使他们在他人面前感到羞耻,因父母的离异而抬不起头,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使他们不敢融入人群,不敢在各种场合中表现突出,害怕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评价。他们会在与人交流时避免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从而可能导致无法交到朋友。更有一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反目而产生被抛弃的心理,这种强烈的自卑和被抛弃感会导致他们怨恨自己的父母,从而也延伸出对其他人的冷漠和怨恨,可能衍生出反社会人格。

另一方面,自责也是离异家庭子女中常常出现的心理现象。这表现为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引起了父母的矛盾,最终离异,这可能导致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的人品和能力都做出极低的评价,从而常常会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认为自己所有事情都做不好,对于任何尝试都具有恐惧心理,害怕做出选择,对于人生悲观失望。

最后一种常见问题就是逆反心理。与自卑心理同源但是表现相反,这些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而感到自己被抛弃,得不到父母完整的关爱,因而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所以他们会在各种场合搞破坏,与老师对着干,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众不同,得到别人的关注。这样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想确认自身的存在感,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在价值观尚未完整形成的儿童阶段,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

三、应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应做的心理辅导

面对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的问题,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做出精准的判断,深入分析以及及时关怀和辅导。首先,对于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要有耐心和爱心。离异家庭子女的内心脆弱,害怕受到伤害,作为教师应该以诚心和爱心来感化他们。心诚则灵,教师以诚心与他们交往,他们的内心也会感受得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给予他们关爱,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其次,用友情弥补亲情的缺位。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不完整,自身所感受到的亲戚可能有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鼓励其他学生与这些孩子交往,给予他们友情,让他们感到温暖,以此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亲情不足。

再次,教师应该积极发现这些孩子的特长和优点。有些离异家庭子女常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挑战,从而导致自己内向,不与其他人接触。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发现他们的特长,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这些孩子敢于迈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融入集体。

最后,做出正确的行为引导。一些离异家庭子女会因自卑、怨恨等心理产生仇视他人和社会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经常与这些孩子进行沟通,并且对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引导,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

离异家庭的增多成为社会既成事实,而离异家庭子女也随之增加。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还应在生活中给予帮助。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这些离异家庭子女时,要多了解他们家庭情况,多多与学生及父(母)沟通交流,正确客观地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迈向社会和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代俊霞.浅谈单亲家庭幼儿的家庭教育策略[J].幼儿教育,2000(4).

[2]邸宝贵.对父母离异子女的教育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8).

[3]翟宏,傅荣.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与心理健康标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4).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社会问题心理辅导
请你们关心我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城市里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