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6-11-19 20:47应晓峰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分组合作初中科学

应晓峰

摘 要: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分组实验能提高学生体验的有效性;探究实验过程能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性;联系生活实际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开展课外探究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分组合作;生活交际

随着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初中生很难协调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全面培养学生,就要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进而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初中科学,就要创设高效的实验课堂。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學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体验的有效性

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活跃度,并且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不再是仅仅通过观看多媒体来了解实验过程,或者是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实验。但是受到教学设备的限制,不可能做到每位学生一台实验设备,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从而提高他们体验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利用排水法制氧气”的实验时,教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小组学生分工合作:一位学生负责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保证读数准确;一位学生负责进行仪器的组装,并保证仪器连接正确,装置不漏气;一位学生负责取装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并保证药品取用方法正确及用量合适;还有一位学生负责拿集气瓶收集氧气,并保证收集方法正确,然后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大家互相监督,保证实验的准备过程没有错误,然后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观察实验现象,然后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验证,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他们不仅能体会到实验顺序的严密性,实验过程的合理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了他们的思维,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又有助于创设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并且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会提升。

二、探究实验过程,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性

初中生由于处在身心发展的中级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仍然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要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比如要进行探究实验——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首先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1)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会有怎样的变化呢?(2)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去探究呢?(3)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应该怎样画电路图,又怎样进行实物连接呢?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方案,并画出实验的电路图以及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方案一: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阻逐渐增大时,电流也随之增大,则说明电流与电阻成正比例关系;方案二: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阻逐渐增大时,电流逐渐减小,则说明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例关系。接下来就开始进行实验操作:(1)按照画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2)保持电压不变,分别将5 Ω、10 Ω、15 Ω、20 Ω、2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并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数据表中;(3)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4)得出实验的结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例关系。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探究得出问题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会有极大的提升,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问题的结论,不仅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与掌握,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比如鼻子流血时,只要用两只手的中指互相一勾,就可以在数十秒内止住血;被蚊子叮完皮肤发痒时,涂上肥皂水就不会痒了;打嗝时只要喝点醋就没事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由于我们平时在做实验时,都是在实验室用专门的实验器材,这会使学生在无意间形成一种意识: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做实验,因为那里有必要的实验器材。因此,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就要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做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了“大气压强”后,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首先引发他们思考:在盛满水的杯子上盖上垫板,当杯口朝下时,垫板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水、塑料板一块、玻璃杯两个。实验操作:将玻璃杯里装满水;用垫板盖好杯口;用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用手扶住,再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完全朝下;扶着垫板的手轻轻放开。然后让他们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并分析原因。实验结果:垫板不会掉下来。原因:垫板盖在盛满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子外部的空气压力比杯子内部较大,所以垫板不会掉下来。做完这个实验并分析了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后,教师就可以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者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通过一个实验的延伸,让学生去分析探究,变身为小小科学家,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探究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他们“不懂就要问”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在生活与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这样的趣味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科学探秘充满无限的热情,还能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的神奇,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课外探究,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性

课外实验探究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空间又相对狭小,因此,课外探究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觉得可以让学生结成课外探究兴趣小组,观察并探究生活中的科学,以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实践与创新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探究“热水瓶胆产生的水垢的成分”“铁锅为什么会生锈”“比较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或者是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实验。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在合作与竞争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我们学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就有学生在家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剥下熟鸡蛋上的蛋壳,去掉壳内膜衣,将蛋壳捣碎后放入玻璃杯中,然后向杯中倒入适量的白醋,盖上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他发现蛋壳表面产生了大量气泡,并且有不少附着在表面上,鸡蛋壳上浮,玻璃片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懂得动脑筋思考问题。学生在课外做实验时,不会像在课堂上那么刻板,由于他们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因此他们的思绪会转得很快,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要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验过程,提高课堂体验的有效性;其次要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假设,并自己探究假设是否合理,以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性;再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手段,让学生在科学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科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启发他们进行课外探究,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条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从而构建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实验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晴秀.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2]原臻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分组合作初中科学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析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分组教学法在职校“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