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唱法的人文气息
——以歌曲《存在》为例

2016-11-20 12:03徐子尧
剧影月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存在唱法流行歌曲

■徐子尧

流行唱法的人文气息
——以歌曲《存在》为例

■徐子尧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唱法及通俗唱法开始风靡全球。流行唱法因为演唱简单,灵活上口,非常具有简易性,因此在现在的综艺时代非常具有市场。流行歌曲作为抒发情绪的方法之一,因为演唱简易,韵律感强,且耐听易懂,所以流行歌曲被广为传唱。我国流行歌曲在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得到飞速发展,粤语、闽南语,外语等各类语种的流行歌曲在大陆传唱。此段时期也是中国流行唱法普及大众的时段。而流行唱法普及的同时也对传统唱法发起冲击,当时的社会看法观点不一。因为趋势的使然,流行唱法的流行开来是历史的必然——艺术需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流行唱法作为音乐演唱的一种,具有艺术性质是不可否认的,因为音乐本身即是艺术。流行唱法在抒发情绪的同时也带有人文色彩,因为艺术源于生活,流行唱法也来源生活,因此流行唱法中带有人文色彩和社会属性也是非常正常的。

流行唱法的基本概念

1.1 流行唱法的基本概念

我国流行唱法在上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流传。其特点,声音自然,近似说话,极易学习,韵律感强。中声区一般使用真声,高音区一般使用假声。与美声唱法不同,很少使用胸腔共鸣。一般演唱时需要借助电学仪器来扩大音量,或配合舞蹈动作。唱法追求自然,讲究情绪抒发。

1.2 流行唱法的主要演唱群体及群体特征

流行唱法以青年为中心,演唱群体一般为年轻群体。但因为社会推演,许多的中年群体也以流行演唱为主,因为流行歌曲具有时代性,存在着一段时代流行某些歌曲,某些演唱明星的概念。

在我国的流行唱法群体中,多以70年代后的人群为主,群体特征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流行唱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在我国因为文化和政治经济上的禁锢解放,形成热潮,因此70年代后的人群是接受流行唱法最深的人群。

1.3 流行唱法的语言特点

流行唱法的语言特点以质朴为主,正是因为流行唱法犹如讲话,所以其唱法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流行歌曲很多都直接发映社会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情绪。而以不同人群的演唱风格导致社会各群体的演唱情绪的不同,这也是流行唱法的艺术性质。

我国的流行唱法的除了质朴以外,吐字清晰则是其演唱的第二要素。在我国,流行演唱基本以普通话为主,少部分是当地语种,如粤语等。但是粤语歌曲与大陆的主流歌曲因为音韵不同,语系不同则导致歌曲互译之后差别较大。因此我国的流行唱法是以普通话为主多语种为辅的流行唱法语言特点。

1.4 流行唱法的歌词特点,以《存在》为例

歌词特点则是以生活化,日常化为主。演唱流行歌曲时基本处于口语状态。而歌词在日常的口语模式下依然拥有极高的韵律感。以汪峰的《存在》为例: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存愤怒。犹如白话的述说方式却带有极高的意蕴描述能力。通俗易懂的同时更是拥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感,让听众能从口语化日常化的歌词中感受到歌曲本身要表达的意蕴和情绪,从而让演唱者和听众之间建立同样的情绪气氛。这正是流行歌词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这样简单易懂的歌词,所以流行歌曲被广为传唱,这也是艺术贴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流行唱法的人文气息与社会情绪

2.1 流行唱法的人文气息

流行唱法的演唱来源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恋人间的爱情等,这些都是流行演唱的素材来源。而流行唱法的情绪抒发也是围绕着感情的基本的情绪来演唱。生活化,日常化的演唱状态则从侧面方向来讲述了社会性质、社会观点、社会风气等。而歌曲演唱中带有这些社会性质就带有了人文气息。

《存在》中带有的人文气息相对于其他歌曲,可能会显得更加明显。一是因为其作者汪峰的写曲风格,二是《存在》抒发的情绪是社会化的,是青年间都会产生的情绪状态,是迷茫、是遗失,是一种存在感的失去。这样的情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有过的情绪,因此《存在》所表达的情绪基数广泛,基本涵盖大部分社会人。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多少次狂喜却倍受通楚,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存在》对于情绪的讲述和描写是非常细腻的,而细腻的同时也非常直白,让人在能感受其矛盾、悲伤、彷徨的情绪,也能瞬间联系到自己处于此情绪时的状态与情景。正是这种存在社会才会产生的共鸣感,才是《存在》要讲述的真正意义。

人文气息的存在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社会产生人文与音乐,音乐和人文是同源的。人文气息能促进社会的进程,音乐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2 流行唱法的社会情绪

社会情绪是当时社会状态的时代反应,把社会比喻为人,在面临苦难,顺境时会产生情绪,而社会情绪正是众人在当下的普遍观点与基本状态的集合。社会情绪是看出一个社会的重要标准,社会情绪积极向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人文的进步。

负面的社会情绪需要正能量的抒发来抗击与鼓舞。流行唱法正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述大多数人面对失恋、苦痛、困难、幸福时的态度与情绪。这种情绪或正或负。流行唱法用简单的方式将人的情绪抒发后有利于人的情绪舒缓,这样对于整个社会的情绪舒缓有着极大的帮助。

《存在》所表述的情绪是人在失去存在感,面对困惑,彷徨时的情绪。这样的情绪通过摇滚式的流行唱法吟唱而开,对于整个群体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量。《存在》的特别性就在于它的表述情绪,并不是感情类的抒发,而是社会感受的抒发。是人存在社会中的一种感受,并不是简单的爱情亲情友情的表述。这类的情绪比起爱情类的情绪更加具有力量,具有人文气息,更加具有情绪共鸣者。且由有着特殊经历的演唱者来演唱会带有浓厚的渲染力。这是《存在》在表述社会情绪的成功之处。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迷失,找不到存在的方向,不知道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情绪会出现在每个社会人的身上。而这种情绪也是一种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情绪的影响。或许《存在》的呐喊能唤醒每个人和社会的意识,让人看清自身的方向,让人认清自身的迷惑。

《存在》抒发的社会意义

3.1 歌曲演唱的力量感与情绪共鸣

《存在》是典型的流行唱法中的摇滚唱法,而摇滚唱法的特点之一就是随性。这样的演唱方式是极易打动人心且带动气氛改变情绪的。流行唱法下的《存在》更加日常、随意,对于情绪的抒发也更加的真实,这种真实感可以使听众沉静其中。让人可以随着歌曲的高亢,到达情绪挥发的最高潮点。

这样的情绪共鸣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传播,可以对社会有着情绪的舒缓,存在感的缺失是社会问题,对于社会而言,这种情绪的发泄可以有效舒缓社会情绪。

3.2 歌词的正力量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存在》的歌词来源于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拼搏,而正是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激励,对于在迷失状态下的人而言,更加具有力量。这样的力量是正能量的激励,励志情绪明显,对于存在感缺失的社会,这是有效的激励作用。

现代的社会状态下人文气息并不是只是往好的方面发展,一些情绪的抒发都非常具有负面性。而这样的正能量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较好的矫正作用,对流行唱法的主流群体——青年群体而言,有着激励的警醒提示的作用。而《存在》中最后的一句“我该如何存在”,不仅仅是演唱者在问自己,更是在问青年群体,流行唱法的主流群体。

在社会化的青年群体间,社会化问题对于人的思想情绪影响巨大,而这样的歌曲激励,是一种态度,人文的艺术态度。

3.3 《存在》抒发的情绪的社会意义

面对着世界的纷扰,很多的青年已经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失去了希望,愿意随波逐流,归于平凡。这是一种社会疾病,是经济时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这样状况,存在感的缺失、彷徨、迷惑等情绪环绕在我国的青年群体间。这样的情绪不利于社会正面积极发展,而这样的情绪对于人们的人生影响都具有十分严重的冲击性。

青年群体因为在社会的进程中失去自己,忘却梦想,本来是十分正常的情况,甚至许多人将其认为为“成熟”。而这样的意识形态是非常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的,失去梦想的青年人一生注定平凡,虽然对社会有着贡献与价值,但却是失去了其潜力和创造力。对于在社会中迷失的青年,《存在》的呐喊是一种惊醒,是种反问。这种反问是对于青年群体,对于社会的反问,是否忘却梦想,放弃拼搏,归于平凡,失去存在?

正是这样的惊醒与反问,才能在青年群体间撼动心灵。而在《存在》结束过后,又有没有反问自己,该如何存在?社会的问题不可能因为一首歌曲而发生改变,而得到解决。但是正是拥有了这样的态度,对于自身将归于平凡的疑问,才能唤醒自身本质,自己到底是需要怎样的世界,怎样的生活。

3.4 《存在》情绪的根源

似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着梦想,然而成长教人看清了社会的现实,这种现实让人对于梦想产生失望。对于自身的不自信,或是梦想的困难度,有的人开始放弃,有的人开始遗忘。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永远只有少部分人的原因。对于归于平凡,更多的人是一种坦然,是一种理所应当。不知为何,人们失去了拼搏的热心,因为屈辱,因为痛楚,心感受到了疲倦,学会了自我保护,便情愿平凡。平凡不是错误,而失去热血的平凡是一种等待死亡的生活状态。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没有勇敢的挣脱牢笼,是遗憾的人生。圣经里说:人类是自由的,命运由人自己掌控,但能掌控的只有勇敢的人。

对于命运的服从,让人有了自我逃避的借口,就如《存在》所写的: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这样的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是一种失去了反抗的软弱。而失去勇敢和梦想后的人生只是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这是汪峰的态度,也是他希望能传达的态度。这是另一种人生的选择,“保持愤怒”,是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对于命运的不妥协,是保持人生高度的准则。

3.5 《存在》的人文气息

《存在》只为惊醒迷失的青年,让他们反问自身,得到正确的人生抉择。而这样正能量的情绪激励,或许会逐渐消散,但是这样反问情绪却是能够帮助青年一辈从新找寻梦想。而有着一批又梦想的青年对于社会而言无疑是笔巨大的财富,对于社会发展的潜力也是无可限量的。

前文说到,人文气息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存在》所表述的情绪,正是将社会情绪带入正确道路的引线。两者间是共通的存在,对社会都有着促进。正是这样的励志气息与激励情绪,所以《存在》的人文气息在于呼吁,在惊醒,在于将青年即将归于平凡的心用音乐来引导,让其看到梦想,看到选择。

结论

流行唱法因为其质朴的唱法,简单的歌词,较强的韵律,独特的情绪抒发能力,所以拥有极高的传播性质。流行唱法是艺术贴近生活的本质,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真实,所以真实的艺术情绪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与传播。

因为流行唱法下的流行歌曲拥有着极高的传唱能力,因此流行歌曲所带有的情绪有更大的听众基数。因此,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其留下的艺术韵味与社会反思对于社会而言都有着极大的传播作用。这些歌曲里面的情绪的传播,既可以舒缓人类的情绪,也能给人反思,有着很好的社会人文性质。

《存在》是流行歌曲里的摇滚歌曲,当然,唱法不一,也可以用通俗唱法来演唱,但两者都需要高亢且真实的声音来演唱。高亢的激昂下是人性的抒发,是对于命运的怀疑,对于人生的抉择。因为最好的歌是可以让人流泪的歌曲,而《存在》是这类歌曲的代表,因为其情绪具有社会性,沉重感,所以对于一些情感类的流行歌曲而言,《存在》无疑更加具有力量。而这样力量的迸发对于情感反思而言是最好的良药,激励人心,鼓舞勇气,让人直面人生,敢于拼搏命运。这是这首歌的灵魂,也是音乐中的人文气息。

音乐对于世界,对于社会,有着共通性质。人类的语言不一,但是音乐却是相通的,音乐里的情绪是相通的。虽然有些歌曲的语言不同,但是情绪相同,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或许在音乐的引领下,社会的负面情绪才得以抒发。如果世界失去了音乐,那将会是个什么世界?我想,就像花朵失去了颜色,食物失去了味道,不会对人有着致命的影响,但是会永远留下遗憾——莫扎特。

鲁迅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听一首《存在》,思考自己人生命运的何去何从,是选择一成不变的波澜不惊,还是抉择拼搏,挣脱命运牢笼?我们应该如何存在?这不仅仅是人文的关怀,更是生命的抉择。

[1]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张思艳.试析大文化音乐背景中的当代声乐艺术唱法[J].黄河之声.2010.09:70-73.

[3]张燚.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4]汤静.流行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唱法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郭克俭.二十一世纪我国通俗唱法发展构想[J].中国音乐学.2002.04:74-81

[6]张笑.浅析我国流行演唱的一般特征[J].北方音乐.2011.07:9-10

[7]王沪红.从传统到现代——谈声乐演唱方法的嬗变[J].艺术教育.2011.12:84-85

[8]孟影.现代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借鉴[J].北方音乐.2012.05:19-20

[9]叶夏芸.通俗声乐通俗性探微[J].通俗歌曲.2013.07:4-5

[10]付俊峰.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8.07:85-87

[11]朱玲.声乐唱法之我见[J].艺术教育. 2006.09:63

猜你喜欢
存在唱法流行歌曲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左手右手一起抓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