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民国报刊诗词中的东坡生日雅集

2016-11-21 17:44焦宝
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苏东坡

〔摘要〕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经翁方纲等人倡导,至晚清诗坛形成了一种文化记忆和惯性。晚清民国诗坛如李鼎铭、范当世及其后的陈三立、郑孝胥、陈衍等知名诗人,超社、逸社、稊园社、青溪诗社等影响颇大的诗社组织,均曾参与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的共同文化活动。可以说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尤其是借助作为现代传媒的报刊进行传播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是东坡文化传播史上值得关注的一种重要形式。

〔关键词〕苏东坡;雅集唱和;东亚文化圈;晚清民国报刊;晚清民国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4-0185-07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吉林报刊文化传播研究”(2015BS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13&ZD118)

〔作者简介〕焦宝,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助理研究员,博士,吉林长春130033。

文人雅集唱和,一直是报刊诗词呈现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报刊诗词的不同发展时期,文人雅集唱和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不同。在报刊诗词的发生时期,外国传教士报刊诗词,多还是偶然而非有意的行为,因此也谈不上雅集唱和活动。而诗词雅集唱和,是中国文人创作诗词、联络友人的重要形式,早已成为了中国文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当商业报刊希望以刊发诗词来聚拢作者群与扩大受众群的时候,组织雅集、发起唱酬便成为当时商业报刊主持者们的自然选择,这一时期的诗词雅集唱和,便呈现出以报刊为主导的特征,如《申报》蒋其章主导下的唱和与《字林沪报》蔡尔康主导下的唱和。其后,或趋新或守旧的文人,在认识到报刊的传播力之后,无不将他们私下诗社词社的雅集唱和活动,公诸报章:发表诗词作品,吸引同道唱和。这是他们表达主张,吸引同志的重要方式,这种情形,到民初以超社逸社等遗民诗社和南社等革命诗社为代表的众多诗歌社团为核心,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报刊诗词雅集唱和,不再以报刊为主导,而是以诗社词社为核心,他们或固守一份刊物为阵地,或转战多份刊物发表诗词,从而使报刊中雅集唱和活动的传播呈现出繁荣的状况。这种雅集唱和活动,在报刊诗词的发展历程中,最终促成了诗词类刊物的同人化与专业化发展,当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主张和选择的不同,报刊诗词雅集唱和活动的韵味和性质也大不相同。诗词雅集唱和活动在诗词作为文人共同文化的时期,其联络同好、沟通情感、切磋技艺乃至形成流派的功能,已经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逐渐变成专业性、同人化的技艺乃至学术活动了。

苏轼,字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时已为1037年1月8日),东坡的生日即为旧历的十二月十九日。虽然中国人并非自古便有庆生习俗,年度性的庆生活动更是迟至南朝才出现。但宋代以后,生日称庆已经流行起来。〔1〕在苏轼的诗文当中,与庆生直接相关的便有多篇。据粗略统计,东坡诗文中庆生相关的诗文有《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嘉篇次韵为谢》《表弟程德孺生日》《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子由生日》《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李委吹笛并引》《太夫人以无咎生日置酒书壁一绝》《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沉香山子赋(子由生日作)》《赵倅成伯母生日致语口号》《王氏生日致语口号》《与南华辩老九首(之七)》《谢唐林夫》等。且苏轼作为知制诰曾代哲宗作过大量的内制诏书、口宣,为皇室和大臣庆生、赐庆生礼物。〔2〕《泊宅编》也记载元丰五年(1082)贬居黄州的东坡“因诞日置酒赤壁高峰,与客饮,有进士李委怀笛以进,因献新曲曰《鹤南飞》,仍求诗。坡醉,信笔赠诗,有‘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之句。”〔3〕只是东坡恐未曾想,在其去世800余年后,为其生日而举行的雅集诗会成为近代诗坛雅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清代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的缘起

寿苏诗文雅集活动,早已有之。著名的如清人翁方纲,他因藏有南宋嘉泰刊本《注东坡先生诗》残帙和《嵩阳帖》(《天际乌云帖》)而每年于东坡生日焚香礼拜,有《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同人集苏斋拜像作》《雪后苏斋作坡公生日用苏砋二首》及《十二月十九日苏斋拜先生真像三首》等诗作,可见翁方纲苏斋中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4〕翁方纲苏斋中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由其弟子赓续,影响深远。魏泉著《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对翁方纲苏斋中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考证颇翔实,该著不仅详细考证出翁方纲、毕沅等人主持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并且指出了这些雅集活动对嘉道以降宗宋诗风的影响。如其所论,晚清诗人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至少是在自翁方纲以后长期形成的诗坛记忆基础上兴起的。到晚清民初,东坡生日雅集寿苏已在诗坛蔚然成风,追溯源流,则苏斋中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正是晚清民初诗人东坡生日雅集追慕的源头。如陈三立《东坡生日乙盦招集樊园观朱完者所绘东坡画像》(《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94页)诗便有“苏斋题识备掌故,流连韵事娱冬烘”句。

在清末,诗坛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已成风气。

《国粹学报》1906年第2卷第10期(总第22期),诗录栏刊载有范当世遗诗《东坡生日临觞有感复和敬如》。敬如,即陈季同,字敬如,一作镜如,号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人,1907年去世。诗中“翁年八百六十四”句,则诗作于庚子年东坡生日,并可知是日有临觞之事。《国粹学报》1906年第2卷第12期(总第24期),诗录栏刊载有郑孝胥诗《东坡生日集翁铁梅斋中》,也记录了其参与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郑孝胥诗作于1891(庚寅)年东坡生日(《海藏楼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0页),与郑孝胥共同揭橥同光体大旗的陈衍,1911(庚戌)年东坡生日亦有《东坡生日陶斋尚书招集宝华庵成长句七百字》(《陈石遗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80页)。

1908年《著作林》第14期刊丽泽吟社杨葆光杨葆光,字古酝。徐珂《清稗类钞》29册有“杨古酝文学”条,叶恭绰《全清词钞》卷36录其词一首,沈云龙辑《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收其苏盦文录二卷、骈文录五卷、诗录八卷、附词录一卷,为清光绪九年杭州刊本。诗《丙午东坡生日张伯贤孝廉约为十平十仄诗甚畏其难隔岁始勉为之》。《著作林》为著名报人陈蝶仙于1907年创办之刊物,每月望日出刊,潘兰史、杨古酝、吴眉孙等均为撰稿,1908年底,《著作林》并入《国闻日报》。丙午年即1906年,可知这一年东坡生日杨葆光、张伯贤等人曾相约为诗。

可见,无论是范当世、陈季同、郑孝胥这样的诗坛领袖人物,还是初在诗坛崭露头角的丽泽吟社诸子,均对东坡生日雅集活动表现出兴趣。

1917年,由鲁迅等人发起的《越铎日报》《越铎日报》,创刊于1912年1月3日,在浙江绍兴出版,对开四张。由鲁迅(周豫才)、陈子英、王文灏等人发起,鲁迅任名誉总编辑。参见史和、姚福申、叶翠娣《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16页。出增刊《小铎》。该刊在是年89期、110期、139期分别刊出李慈铭《越缦堂杂著》中《癸未东坡生日竹篔云门见过夜留小饮再次云门韵》《乙酉东坡生日同年徐花农编修(琪)邀同朱桂卿缪筱珊黄仲弢三翰林王弢夫沈子培两部曹及朱虎臣秀才(文炳)携行厨过寓斋为余寿招五云郎捧觞花农桂卿皆有诗因次东坡除夕寄段屯田诗韵为谢》《庚寅东坡生日喜雪时余病起柬同人小饮用坡公在密州立春日病中邀客谓虽不能饮当杖策倚儿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故事即用其韵二首》等三首诗。

从《小铎》刊载的李慈铭三首诗作中可知,李慈铭和诗友至少在1883(癸未)、1885(乙酉)、1890(庚寅)三年东坡生日时,均有诗歌雅集活动。而参与雅集的均是当时知名诗人:竹篔,即许景澄;云门,即樊增祥;徐花农,即徐琪;朱桂卿,即朱福诜;缪筱珊,即缪荃孙;黄仲弢,即黄绍箕;他们皆是光绪六年进士同年。这些诗人的东坡生日雅集唱和,产生的影响力不可小视。一方面,他们影响了当时的诗人,直接造成了东坡生日雅集的诗坛习惯;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及其诗弟子的递相承续,形成了诗坛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的传统。亦可知,郑孝胥、陈季同以至丽泽社诸子的东坡生日雅集渊源有自。此后,东坡生日成为与迎春、上巳修禊、端午、重阳登高等同样受到诗人重视的雅集契机,这在晚清诗词报刊中多有记录。以刊物而论,则晚清民国著名刊物如《国粹学报》《东方杂志》对寿苏雅集诗文等均有刊载;以诗人论,则如范当世、李慈铭等清末名诗人,郑孝胥、陈三立、沈瑜庆等遗民诗人,南社诸子、稊园诗词社诸诗人等均有东坡生日雅集作品被刊载。虽然刊物记载,定为其时诗坛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极少一部分,但亦可管中窥豹,见出苏轼在晚清民国接受情况与其持续不断之影响力。

二、民国时期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的蔚为大观

1.超社、逸社:形成规模

入民国后,晚清诸诗老,多为遗民,他们组织诗社唱和不断,时有雅集。超社、逸社是民国初年清朝遗民诗人在上海组织的诗社,社中诗人均是晚清民初诗坛巨匠,他们基本秉持宗宋诗风,由黄庭坚而追崇苏轼,于东坡生日社集行寿苏会的风气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产生了广泛影响。据朱兴和《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统计,超社、逸社在活跃时期举行多次东坡生日雅集。1914年1月14日,即旧历癸丑年十二月十九日,超社在樊园举第17次社集,主题是咏明人陈文学所摹之明人朱完者本苏轼画像。陈三立、樊增祥、沈曾植等社中诸老参加。1913年初(壬子年末),因王闿运至沪上,亦有东坡生日雅集活动,陈三立有诗《湘绮丈莅沪越旦为东坡生日亲旧遂迎集愚园张宴纪以此诗》(《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45页)。1921年1月27日,旧历庚申年十二月十九日,逸社举行第五次消寒雅集,王秉恩出示宋代郎煜注本苏轼文集,众人作诗咏郎注东坡文集。是年消寒第六集,举于2月5日,即旧历小除前一日,也以东坡为主题,追和苏轼《馈岁》《别岁》《守岁》三诗。1925年1月24日,即乙丑年东坡生日,逸社于花近楼雅集,为东坡庆生。1926年初,虽然这一年没有逸社东坡生日社集的资料,但这一年的几次消寒雅集中陈夔龙却曾十三叠东坡《聚星堂雪》诗韵。〔5〕盖逸社诸老心境与《聚星堂雪》诗境别有暗合处。

超社、逸社诗人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在报刊上也有反映。如1914年超社第17次社集咏明人陈文学所摹之明人朱完者本苏轼画像,其中沈瑜庆诗便被选登在1917年第14卷第9期《东方杂志》上,题为《东坡生日子培置酒樊园以粤人朱完者所绘图像分题中多翁覃溪诗跋率成长句呈同社诸君》,而陈三立诗则被《华国》1926年第3卷第4期选刊,题为《东坡生日乙盦招集樊园观朱完者所绘东坡画像》。

超社、逸社诗人面对着鼎革之际的混乱时局,或内心挣扎于出处的困惑,或怀有深沉的亡国之恨,或深潜着沉重的文化情怀,他们在东坡生日雅集,不仅是以“流连韵事”自娱,更主要的是在“只今世界堕恶趣”〔6〕的时期,追慕坡公风韵,葆有自我精神;同时追忆前辈诗人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借以彰显自身的文化主张。

2.稊园社:长期赓续

稊园社是同光派与南社外,清末民国影响最大的诗词社团。该社大约历寒山社时期(1910年代)、稊园社早期(1920年代)、青溪社时期(1930年代)、稊园社后期(稊园、咫社合并后,1950年代)几个时期,该社至1961年张伯驹就吉林省博物馆聘,1962年关赓麟去世方始消歇,绵延60年,为现代史上赓续时间最长的诗社。对稊园社状况,网友玉庐主人有《稊园诗词社略述:始末文献主人阵容》一文,考论翔实,社中人物名号文中均有介绍,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5760080100w985.html。亦可参曹辛华《民国词社考论》,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查紫阳《晚清民国词社研究》,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近代报刊对稊园社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的记录较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显示出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的稳定性。

1920年代,《铁路协会会报》刊发樊增祥《己未东坡生日师郑招同春榆孟符书衡诸君酒肆小集即题其所纂名贤生日诗后》(1921年第100期)、《东坡生日雪朴翁招集泊园即席有作》(1921年第101期)、《自光绪以来东坡生日必有文酒之会今年与家人共饮敬赋四诗以为公寿》(1922年第113期)及颖人《朴老以东坡生日招陪樊山翁赏雪泊园翁先有诗敬和原韵即呈两公》(1921年第101期)等诗作。《铁路协会会报》1922年第118期,刊发东坡生日诗钟活动,即《稊园诗钟选:苏东坡限生日二字合咏格》,参与诗钟的有桐鸳、次公、石甫、莲塘、吉符、颖人、子威。而樊樊山亦时常参与稊园中雅集酬唱、诗钟等活动。

参与这些酬唱活动的,均是当时著名诗人,师郑,即孙雄;春榆,即郭增炘;孟符,即李乐瑞;书衡,即王式通;朴翁,即贺良朴;泊园,即周树谟;颖人,即关赓麟。而且据《铁路协会会报》所记,可知在1920年代,稊园诗词社中的诗人频繁举行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樊增祥自言,其参与东坡生日诗歌雅集活动,自光绪以来便“必有”。

1930年代,稊园社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也时常见诸报端。1931年《虞社》第174期刊发子威《南铁际虞招饮山景楼时东坡生日先一日也赋此奉酬》。子威,即宗威,字子威,常熟人,列名稊园、青溪吟社。

《铁路月刊:津浦线》1933年第3卷第1期曾刊发青溪诗社的一组东坡生日雅集诗作,计有陈新佐《东坡生日仲云先生邀作诗会未赴代拈得我字勉成一篇》、顾绍曾《东坡生日分韵得犯字》、张占鳌《东坡生日青溪诗社招集未赴仲云代为拈韵得龟字敬赋一首》及《次和钝遗东坡生日诗》、王第祺《东坡生日仲云同年招集青溪诗社未赴承代拈韵得头字率成二律》、陈新燮《东坡生日仲云先生约为诗会未赴为代拈得疑字勉成二律》、黎承福《青溪诗社东坡生日雅集橘叟分均得头字诗成见示步均得二首》等数首,该刊1935年第5卷第3期又刊发铁盦《东坡生日青溪诗社分韵得化字》诗。

①青溪诗社不仅为东坡庆生,也为子由庆生。《国学论衡》1933年第2期便有王灿《青溪同人为子由作生日鹤亭用东坡韵有作因次其韵》,而鹤亭(疚斋)《子由生日用东坡韵》诗曾刊于《国闻周报》(1933年第10卷第21期)、《青鹤》(1933年第1卷第13期)等。

②陈寥士(1898—1970),原名道量,字企白,一作器伯,号寥士、玉谷、十园。镇海人。陈寥士与同里王玄冰、赵百辛、周岐隐、周采泉、忻鲁存、潘文本、宋孔惠、戴雪棹、孙兆梅等结成诗社,时称东社十子。后陈寥士入汪伪政府任职,与梁鸿志、陈方恪、李释戡、陈世镕、张次溪、黄默园、曹靖陶、龙榆生、赵叔雍、王蕴章等人往还唱和。可参《变风变雅·朱印蓝印——四明藏书家陈寥士事迹稽略》,《天一阁文丛》2010年第8辑。陈氏著有《单云阁诗话》,曾于《国艺》、《一般》、《中国诗刊》等杂志刊载,2013年王培军、庄际虹辑校《辑校近代诗话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收录,另可参见刘铮《貌似常语而有至味——陈寥士的诗话与诗论》,《东方早报》2013年12月15日B08版。

③李宣倜与其堂兄李宣龚均是知名诗人。宣倜诗字东坡,以至名其书室曰“苏堂”。这一寿苏雅集活动其主要参与者虽不见载于《雅言》与《同声月刊》,但从“饮客草堂”云云来看,即是“桥西草堂雅集”中的陈方恪、龙榆生诸人。由此亦可知,寿苏是该雅集的重要活动内容。

这些诗人多是经常参与诗社活动的主力成员,他们在诗坛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如主催这次雅集的仲云即社中名诗人靳志。靳氏,字仲云,为清光绪二十九年丁酉(1903)即最后一科科举进士,曾长期任职国民政府。雅集活动的诗作多感慨现实、气概昂扬之句,如张占鳌《东坡生日青溪诗社招集未赴仲云代为拈韵得龟字敬赋一首》感慨“嗟哉风雅今久衰”,歆慕东坡气概,而更对现实中“寇深可奈迫燕陲”的日寇犯境和“蛇豕荐食祸谁贻”的腐败政局,给予痛斥。

青溪诗社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还有其他刊物刊发过其诗作。如1934年第11卷第17期《国闻周报》的采风录栏刊发曾小鲁《东坡生日集青溪诗社分得安字》(亦刊于1937年第1卷第10期《国民周报(南京)》),1934年第4卷第1期《国民外交杂志(南京)》刊发贺俞《青溪诗社作东坡生日分韵得李字》、1936年第3卷第3期《正中》刊发云史《乙亥东坡生日青溪社友柬友字韵索诗距坡公丙子生年十五甲子为九百岁也》、1936年第13卷第42期《国闻周报》刊发子威《乙亥东坡生日青溪同人代拈其字》。

青溪诗社的寿苏雅集活动持续不断,一直到1947年,报刊还有记录。《青年生活(上海1946)》1948年第23期刊发怀园《丁亥东坡九百零九岁生日青溪诗社社友雅集白门孝可二老亦招邀海上诗以记之》。青溪诗社这些频繁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是早期稊园社雅集的延续。①雅集活动的延续,保存和凝聚了诗歌创作的力量。长期坚持的雅集活动,在民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汪伪政权周围:别样声音

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后,南京局势稍趋稳定,在汪伪政权周围聚集了一批传统文士。他们在南京掀起了诗词创作的一次浪潮〔7〕,而《同声》《国艺》《学海》等刊物便成了他们发表诗作的主要阵地。这些诗人在东坡生日举行的社集活动,也颇有规模。

《国艺》1941年第3卷第2期,刊发陈寥士②单云阁诗,中有《庚辰十日与同人会饮作》。陈寥士主持寿苏会诗在《国艺》中多有刊发。《国艺》1942年第4卷第1期刊发陈寥士等人的寿苏迎春雅集诗词,其中有汤澹然《十园寿苏图》、陈柱尊《东坡生日寥士招宴(是日雨雪)》、李澧川《立春之日寥士先生为寿苏之会招饮赋谢》、张耆蓬《辛巳坡公生日值立春节寥士诗家集同人为迎春寿苏之会赋呈四绝》、曹靖陶《辛巳东坡生日寥士招饮是日立春》、汤澹然《壬午立春值东坡九百又六岁生日寥士吟长招诸名流为寿苏雅集并属予为图纪之》、庄吕尘《辛巳腊月十九日寥士兄招为迎春寿苏之会赋此酬谢并呈同座》、陈寥士《辛巳东坡生日即壬午立春与柱尊澧川耐充见思澹然耆公靖陶吕尘珍伯作迎春寿苏之会赋呈同座》、陈尊瓠《辛巳腊月十九日东坡生辰寥士宗兄约诸友同祝赋诗纪事余因遥作一首就正》、陈邻袁《壬午立春日即东坡生日》以及陈耐充、徐南屏、吴眉孙等三人的《减兰》词作。这是由陈寥士召集,其时形成的第一个东坡生日雅集。

而在张耆蓬诗注中有“同日释戡(李宣倜)伯冶(陈赵亭)为坡公寿”句〔8〕,可知同时举行的第二个寿苏雅集活动。李宣倜③的诗作见于《雅言(北京)》1943年第5/6期及《同声月刊》1943年第3卷第2期,题《东坡生日饮客草堂得也字》。

《国艺》1942年第4卷第1期中还记录了在陈寥士等人和李释戡等人之外的第三个寿苏雅集活动,从该期刊荔英《立春值东坡生日豁社初集豁蒙楼》可知这是豁社的第一次雅集。同期还刊发王猩酋《己卯东坡生日十首》及者秋《辛巳寿苏作》等寿苏诗。豁社,常雅集于鸡鸣寺、古林寺等地。据该期《国艺》,除荔英诗外,还刊有默然《豁社三集古林寺余因病罢去》,可知豁社活动亦较为频繁。此一时期,南京诗人的频繁活动,正说明了在汪伪政权周围传统文人的活跃程度,他们在东坡生日举行的雅集活动,构成了民国时期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

①乙卯,即1915年。沈瘦东《青浦县志》(1989年)第34篇《人物》有传。青浦曲水园有“沈瘦东书房”。

②庞俊,字石帚,室名养晴室,有养晴室诗录、词录等。石帚先生长期任教四川大学,《学衡》杂志多刊有其诗。从该诗中可知有何园东坡生日雅集事。

③雅集由侗伯(郭宗熙)召集,参加人为遗老郑孝胥、陈宝琛、郭则沄(寒碧簃)等人。

④《国闻周报》采风录栏为曹纕蘅主持,而该诗亦刊于《辽东诗坛》1931年第65期曹纕蘅南游诗钞录中。则笠渔,即傅立鱼,曾长期活跃于大连诗坛,与大连中日诗人往还唱和,1931年时傅立鱼正在天津,但此时或并非作于天津,而登瀛楼亦非天津登瀛楼,而是大连之登瀛阁。

⑤可知,1930年,程颂万、徐桢立等人曾为东坡生日雅集。

⑥《国学商兑》由陈衍主持。晓浦,即陈衍弟子黄履思。

⑦程适曾唱和于白雪词社,可参曹辛华《民国词社考论》,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⑧罗介邱,为民国闻人,曾任成舍我《世界日报》总编辑。

⑨夏蔚如,即枝巢老人夏仁虎。见王景山著《枝巢老人夏仁虎的家世》,《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4期。

青溪社诸子东坡生日雅集,诗作常因东坡而生发激昂慷慨,而在汪伪政权周围的东坡生日雅集,已无此种风貌。如陈寥士的《庚辰东坡生日与同人会饮作》所说,他们欣赏东坡的是“笠屐萧然长不朽”、“一生磨蠍千年寿”。虽然陈寥士《辛巳东坡生日即壬午立春与柱尊澧川耐充见思澹然耆公靖陶吕尘珍伯作迎春寿苏之会赋呈同座》中,希望能做到“索句宜洒脱,不作无病呻。力排陈言去,篇什清且新”,但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他们的东坡生日诗作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空洞无物。陈尊瓠《辛巳腊月十九日东坡生辰寥士宗兄约诸友同祝赋诗纪事余因遥作一首就正》“东坡生日年年有,难得今年是立春。古事今情都络绎,吾宗寥士果殊伦。”这样的诗作,正可说明他们雅集诗作中的主要内容。东坡生日从晚清开始虽然是诗人雅集的重要契机,但是东坡生日雅集又与一般雅集不同,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东坡”风格,即追慕东坡遗风,抒发自我情怀。但在汪伪政权周围,特殊的政治氛围与东坡风神可谓格格不入,诗人诗作当中,也难免空洞无物,至多是歆慕东坡历尽劫难而丰神不减和出处心安又高情逸兴的审美人生,但他们对东坡生日雅集活动表现出的高度认同本身,恐怕便说明了当中纠结的复杂心态。在汪伪政权周围集结的这些文士,“在美学的基调上是以哀凉为底蕴的,这种人为的繁荣也是难以为继的。”〔9〕

民国时期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已经蔚然大观,自然不仅限于上举各大诗社,东坡生日雅集活动频繁见诸报端,其中有知名诗人或诗社参与者如下表所示:

刊物与刊期作者与诗题

《邗江杂志》1917年第2期沈瘦东《东坡生日雪同社诸君子夜燕酒楼即次聚星堂元韵(乙卯作)》①

《学衡》杂志1924年第33期庞俊《东坡生日集何园分得来字》②

《甲寅》1927年第1卷第42期郑孝胥等人《东坡生日侗伯召集寒碧簃分均》赋东坡生日雅集诗两首,即苏堪(郑孝胥)得游字,弢庵(陈宝琛)得孤字③

《国闻周报》1931年第8卷第8期笠渔《东坡生日同人集登瀛楼》诗④

《青鹤》1932年第1卷第1期忉盦《东坡引(庚午十二月十九日子大绍周两君招集市楼作东坡生日)》词⑤

《国学商兑》1933年第1卷第1期戴正诚《东坡生日分韵得山字》、陈衍《东坡生日晓浦移官黄州赋别》等⑥

《国学论衡》1933年第2期程适《东坡生日同人集浮虹石舫举行祝礼》⑦

《瓯风杂志》1925年第12期高文藻《腊月十九日同集西湖福州宛在堂为苏东坡先生作生日》

《知行月刊》1937年第2卷第7期罗介邱《丙子腊月十九为东坡先生九百岁生日值大风雪同社十三人雅集市府旧楼赋诗为寿,余拈韵得楼字》⑧

《国民杂志(北京)》1941年第10期夏蔚如《东坡九百岁生日分韵得义字》⑨

《南社》1919年第21期《东坡生日石禅师于广州德有邻堂为寿苏之会赋诗呈正》

《南社湘集》1937年第7期《寿苏东坡》《东坡生日》

《南社湘集》1936年第6期《东坡生日分均得玉字》

当然,民国报刊浩如烟海,加之大量的诗人作品和雅集活动并不能见诸报端,以报刊来统计东坡生日雅集活动自难免挂一漏万,但也正因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诸多的诗社、诗人因东坡生日雅集,其诗人群体远远超出同光体宋诗派诸老范围。众多地方诗人参与东坡生日雅集活动,众多刊物发表东坡生日雅集诗作,包括南社在内的各类诗社都借由东坡生日雅集,这似可说明在民国诗坛中,东坡生日已经成为诗坛雅集的重要契机,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已经被广泛接受。

①关于《辽东诗坛》中日诗人间的交流,可参考焦宝《〈辽东诗坛〉中的中日古典诗歌交流考》,《社会科学辑刊》, 2014年,第1期。

三、东亚文化圈中的东坡生日雅集

晚清民国间的这种寿苏雅集活动及其带动的对苏轼的推崇,不仅在中国诗坛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在以中日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内都形成风气。1916年,东渡日本的罗振玉、王国维等人与日本汉诗人长尾甲、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等人在日本京都圆山公园的春云楼行寿苏会雅集。此后分别于1917、1918、1920和1937举行5次寿苏会。池泽滋子教授《日本的赤壁会和寿苏会》一著保存着这些雅集中的诗作。〔10〕这与江户时代日本文坛排斥宋诗的风气完全不同。〔11〕这种在中日两国诗坛中推崇苏轼的风气,从一份日人在华诗刊《辽东诗坛》中记载的寿苏雅集活动便可见一斑。

《辽东诗坛》创刊于日人统治下的大连,这与1920年代旅大地区中日文士萃集密切相关。其时,以田冈正树为代表的一批日本文人定居大连,而由于复杂的政治局势,大连亦成为时局要冲。日本诗人组织诗社浩然吟社,中国诗人组织嘤鸣社,两社间时有唱和。时任东北大学教授职的吴宓在其1924年10月21日日记中说:“大连之中日人士,有诗社之组织,月出《辽东诗坛》一册”〔12〕,正是对此事的记录。①

东坡生日雅集,在《辽东诗坛》创刊之前,由田冈正树倡起,已活动有年。1925年1月13日(甲子年十二月十九日),两社诗人同游登瀛阁,因东坡生日而雅会。《辽东诗坛》第4期发表田冈淮海《甲子十二月十九日,邀饮嘤鸣浩然两诗社诸吟坛于登瀛阁,用为东坡生日雅集。赋此志感,并索高和二首》,同时发表尹介甫、金念曾、许学源、毕蔗农、吴遯叟、林化清、野村柳洲(直彦)及未能与会的滨田零亭(正稻)等中日诗人的唱和之作。野村直彦在同期《诗坛纪事》栏发表《东坡生日雅集》一文中说,当日两国诗人唱和得诗共五十余首,可见诗事之盛。此后,1926年2月1日(乙丑年十二月十九日),两社诗人再次雅集,《辽东诗坛》1926年第10期发表田冈淮海《第一次主催大苏生日雅集诗稿,乙丑十二月十九日为大苏生日,余援去年例,重邀嘤鸣浩然两社同人开雅筵于登瀛阁赋此书怀兼索诸吟坛高和二首》,并野村柳洲、侯云峰、福田象外、黄伟伯之诗及十余人联句之《十二月十九日景苏雅集席上柏梁体》诗等。其后有《诗坛漫笔》栏载田冈淮海所撰《大苏生日雅集》记其事,此次雅集参与者近二十人,其中李东园和侯文峰为田冈淮海特别指出的嘉宾,雅集得诗并中日两国诗人遥寄和诗共90余首,称盛一时。1928年1月11日(丁卯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两社诗人第三次于东坡生日雅集,《辽东诗坛》1928年第31期发表许学源《丁卯冬东坡诞辰田冈淮海先生约同诸吟友庆云楼雅集并作饯年大会即席步坡公渡海元韵》及田冈淮海、石本桂窗、滨田零亭、园山致堂、杉原游鹤、荒木天空、胡子晋、王健堂、吴遯叟、立川卓堂、福田象外、吉川铁华、孙宝琦、李文权、杨槖吾、原田恕堂、野村柳洲、黄伟伯、尹介甫、林化青、杨凤鸣、李道衡、黄越川、武田南阳、周善培、陈锡庚、仲樵坡、林心栽、金念曾、阎纫韬(稻农)、沈止民等众人诗作,成《第三次大苏生日雅集诗稿》特辑,此次雅集又盛于前。1929年1月29日(戊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嘤鸣诗社主持东坡生日雅集于东兴居川菜酒楼,除社中同人外,邀请田冈淮海为宾。此后《辽东诗坛》1929年第42期刊发《嘤鸣社东坡生日雅集诗稿》,其时,为嘤鸣社最后的辉煌。1929后,嘤鸣社部分诗人或谢世或离连,有凋零星散之势,所以1930年1月18日(己巳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虽仍有雅集活动,由李道衡主催,李文权做东,雅集于泰华楼,但据1930年《辽东诗坛》第53期刊发《大苏生日雅集诗稿》前李文权序中所言:“十二月十九日(即阳历一月十八日),东坡生日。连滨两诗社,共同组织新社。原拟命名景苏,其后斟酌结果,用田冈淮海先生所拟以文二字。是日到会有淮海、伟伯、文粲、泗泉、石雪、伯川、达民、念曾、纫韬诸人。文权作主人。岐山、燮生以事未来,齐集后,向坡老像前举酒鞠躬致敬,各赋诗一二首,更以诗钟为余兴,十钟散会。”可知,这一年,两诗社因人员流散,合并为以文社。从他们最初拟用“景苏”为社名更可见出这一诗人群体对苏轼的推崇。

《辽东诗坛》大规模地刊发东坡生日雅集活动诗作,与当时在大连的中日诗人诗歌活动频繁有关。同时,作为日人主持之刊物,《辽东诗坛》不遗余力地大量刊发日本诗人作品,用古典诗歌这种中国文人所认可的、能促使其体认两国文化亲近的形式,无疑更能实现《辽东诗坛》所鼓吹的“若就我佛无边际言,辽东藏世界,世界缩辽东耳,不必泥其地点。以佛之无执着言,诗坛大同人,同人小诗坛耳,不必分为谁何”的目的。〔13〕更因此,致力于促进两国文人学士之接近的《辽东诗坛》,对待中日两国诗人,基本不以其政治态度、对中日关系的观点为评价标准。这是《辽东诗坛》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根本原因。而随着日本对华侵略扩张的加剧,《辽东诗坛》周围诗人的凋零也成必然。事实正是这样,田冈淮海在《辽东诗坛》1930年第53期《诗坛漫笔》栏《大苏生日雅集》纪事中回顾九年前倡起东坡生日雅集之盛事,更谈及当前两诗社人物或物故或离连后的寂寥状态。其后二月二日,李道衡曾主催以文社雅集登瀛阁,此类雅集活动后来也时有之,但实际上,随着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日本于1931年后大规模入侵东北,黄伟伯等人离连南归,田冈淮海亦垂垂老矣,大连中日诗人间的雅集便是盛事难再了。

1920年代,嘤鸣、浩然两社对东坡的推崇,影响颇大,除上述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外,《辽东诗坛》上尚有如赤壁会、赤壁后游之会等形式,即以东坡游赤壁之七月十六日、十月十五日雅集,此外也多有以东坡为题的中日诗人诗作发表,这更说明东坡在东亚文化圈内的影响力。

余论

晚清时局动荡,诗界虽有同光体的宋诗派、“宋意唐格”的唐宋调和派、诗界革命派等不同派别的诗学主张差异,但总体上均是在对历史的反省中寻求诗歌的新境。〔14〕更主要的是,在清王朝治下,诗人无论是何种诗学主张,其政治理想不存在对立,即便是康梁等的维新活动,亦是对挽救与恢复清王朝统治秩序作出的努力。这种情况,在进入民国之后发生了变化,对于部分遗老来说,“民国乃敌国也”(郑孝胥语)参见林志宏著《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而对于另部分人来说,则适应时代变革,入仕民国,诗界更有如南社这样的原本主张革命的诗人群体崛起。但是无论他们的出处选择如何,不同观念的诗人们均从苏轼身上获得了精神慰藉。这不能仅仅用晚清宋诗风气来解释,而恐怕更与苏轼在中国诗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有关。在文化动荡中面临文化抉择的传统诗人,与苏轼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高度契合,代表着一种文化的坚守;而对在政治动荡中面临出处抉择的传统士人,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审美的天人境界,更给予他们心理平衡和精神慰藉。苏轼生在承平之世,世事本与晚清民国迥乎不同,但苏轼个人却一生颠沛流离,时常面对“苦雨终风”,因此晚清民国诗人们,也能从苏轼那里嗅触到大厦将倾的时代动荡中之个人命运,在风雨飘摇之世,获得“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安慰和坚守“天容海色本澄清”的信念,恐怕更是苏轼得到他们格外重视的原因。

从文人雅集传统来看,重要节日往往是雅集举行的契机,比如花朝、上元、上巳、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当然也有以生日为雅集契机的,但多是同社中诗友生日。到晚清随着宋诗诗风的兴起,以苏轼、黄庭坚生日为契机的雅集开始盛行,恐怕也与两人一人生在岁末寒冬、一人生在暑伏盛夏,与传统消寒、消暑雅集相契合不无关系。而东坡生日雅集,持续时间之长,传播范围之广,则非异代同心的高度文化精神契合,不能解释。本文的梳理仅是从报刊中选捡相关资料进行说明,而晚清民国报刊本身浩如烟海,资料披捡不易,本文仅为目力所及较为有代表性的数种,自是挂一漏万。但仅就这些资料,也可见出东坡生日雅集这种雅集形式之一斑,更可见出东坡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在20世纪上半叶之繁盛。这一点,与东坡研究不同,由于战乱频仍,曾枣庄先生曾认为20世纪上半叶的苏东坡研究是“凋落”期。

〔参考文献〕

〔1〕侯旭东.秦汉六朝的生日记忆与生日称庆〔J〕.中华文史论丛,2011(4):127-164.

〔2〕苏轼.赐皇弟普宁郡王以生日礼物口宣〔M〕// 苏轼.苏轼文集:第42卷.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1236.

〔3〕方勺.泊宅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32.

〔4〕曾枣庄.苏轼研究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88.

〔5〕朱兴和.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256.

〔6〕陈三立.东坡生日乙盦招集樊园观朱完者所绘东坡画像〔M〕// 散原精舍诗文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94.

〔7〕〔9〕尹奇岭.1940年代南京汪伪统治时期古体诗词的回潮〔J〕.东方论坛,2010(4):87-93,87-93.

〔8〕张耆蓬.辛巳坡公生日值立春节寥士诗家集同人为迎春寿苏之会赋呈四绝〔J〕.国艺,1942(1):24.

〔10〕池泽滋子.日本的赤壁会和寿苏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王水照.苏轼作品初传日本考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2):3-6.

〔12〕吴宓.吴宓日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8:306.

〔13〕田冈正树.《辽东诗坛》发刊词〔J〕.辽东诗坛,1924(1):2-3.

〔14〕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

(责任编辑:潘纯琳)

猜你喜欢
苏东坡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的可爱
苏东坡传
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问路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
“有味道”的苏东坡
苏东坡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