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孟頫书法结构中的习惯性粘连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探讨

2016-11-21 01:30陈利华
书法赏评 2016年4期
关键词:规定性现藏赵孟頫

■陈利华

关于赵孟頫书法结构中的习惯性粘连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探讨

■陈利华

1概念定义

1.1相关

文中的“相关”是指根据书写者作品中的线条、结构、章法中的若干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书写者的人格做出推、预测。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不等于因果。举个例子,谈谈“相关”与“因果”的区别:比如,在一般情况下,身高与体重相关,即甲身材比乙高,甲体重也倾向于比乙重;或者说甲体重比乙重则甲身材也倾向于比乙高,但是,不能说因为甲身材比乙高,所以甲体重就一定比乙重,或者说因为甲体重比乙重所以甲身材一定比乙高。(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通常以-1.00—0.00—+1.00之间的数字表达。-1.00表示两个变量完全负相关,0.00表示两变量完全不相关,+1.00表示两个变量完全正相关,即如果知道一个变量的测量值,研究人员就能够准确预测他们另一个变量的测量值。完全相关的事例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少见到。就以身高与体重的相关性为例,Freedman等研究人员发现,年龄在18至24岁的男子中,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47。[1]这也就是说个子高的人比矮的人重,但有例外。)

1.2人格

此处的“人格”[2]是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即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又称之为个性。人格的英文词为personality最初源自古希腊语persona,即指古希腊演员演出时所戴的面具。现代心理学“人格”一词借用了persona的含义,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即个人按照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遵从不同社会要求而做出的反应,是一个人外在的、公开的表现;二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私下的表现,即面具后的实实在在的真我。前者因为明显受意识影响而易具有不稳定性,两者可能完全不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常态书写中,书法可以揭示人格的两重性:线条主要揭示人格的无(潜)意识的、内隐的、稳定的、较真实的一面;结构、章法除了能揭示无(潜)意识的内容,还能揭示书写者有意识的、前意识的、外显的、易变的一面。

2赵孟頫书法结构中的习惯性粘连

直到今天,赵孟頫仍是个可能遭人非议的书画家。赵孟頫作为宋朝的皇族后裔,还是富有影响力的士大夫阶层的一分子,成为当时屈膝侍敌的变节儒林的一员,在大众的眼中也就成为汉奸文人的典型代表了。这是后人对其人、书法充满了鄙视的主要原因所在。比如,代表性的负面评论有明代项穆、清代的包世臣:

项穆:1“子昂之学,上拟陆、颜,骨气乃弱,酷似其人。”[3]2“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4]

包世臣:1“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5]2“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史故耳。然竟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6]

在涉及书法与人格的相关性论题时,不应该避开对赵孟頫书法的分析。赵孟頫生于公元1254年,卒于公元1322年。首先,请看赵孟頫早、中、晚各期代表性作品图片:

图1《赵孟頫书杜甫诗》局部,时年28岁左右,现藏上海博物馆

赵孟頫书《杜甫秋兴八首》于元初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前后。为赵氏早期所创作,不难发现:除了字结构自身的规定性的交叉、与准规定性粘连、连贯外,在时间顺序上后书写的部分与前书写部分出现习惯性粘连,尤其是合体字及笔画多些的字:如“隂”“菊”“開”“涙”“繫”“園”“寒”“露”“楓”“林”“森”等。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赵孟頫中、晚期的书法作品中,请看其作品图片:

图2为赵孟頫书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的《题陆柬之文赋卷》,以此卷中左右结构的单字为例,左右两部分粘连的字有:“陸”“行”“賦”“跡”“初”“稱”“歐”“褚”“論”“故”“知”“德”“趙”“跋”,“法”“耶”两字中的左右两部分因楷书行书化后生成了准规定性连贯,因此可不视为左右结构的合体字,而可以将此两字视为独体字来看待,加上一个右部横画看不清是否粘连的“頫”,只剩下笔画少的“以”一个字。这也就是说,在此件作品中左右粘连比例接近百分之百!当然这也可以说是特例,但赵孟頫人到中年,如此高比例的粘附率,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图2《赵孟頫题跋》45岁书,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图3《赵孟頫书苏轼赤壁赋》局部,时年48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3为《前赤壁赋》局部,右图为《后赤壁赋》局部,创作时间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继续以左右结构的单字为例,观察《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中左右两部分粘连的情况:上两图为作品局部,左图中“桂”“棹”两字没有粘连,右图中“復”“識”两字没有粘连,剩下的左右结构的字则处于粘连状态或具有粘连倾向(图片的清晰度所限)。

图4左图:《赵孟頫书三门记》局部,时年49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右图:《赵孟頫书止斋记》局部,时年55岁,现藏上海博物馆

以左右结构的字为例,《赵孟頫书三门记》(书于大德六年,即公元1302年)的局部图中,只有笔画少的“以”、右部没有横向及斜向笔画的“制”外,其余的左右结构的字则处于粘连状态或具有粘连倾向。类似的现象出现在右边《赵孟頫书止斋记》(书于至大元年即公元1308年)的局部图中:只有笔画较少的“於”、右部没有横向及斜向笔画的“則”外,其余的左右结构的字则处于粘连状态或具有粘连倾向。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赵孟頫书写这两件作品的年龄分别为49岁、55岁。在粘附这一点上来说,其后的作品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接下来请继续欣赏赵孟頫晚年的代表性作品:63岁时书写的《胆巴碑》、66岁时书写的《仇锷墓碑铭》和67岁时书写的《杭州福神观记》。

还是以左右结构的字为例,在上图《赵孟頫书胆巴碑》(书于延佑三年即公元1316年,为赵氏晚年的代表作)局部之一页中除了“師”以外,其余的左右结构的字全部处于左、右两部分相互粘附的状态。

在上面《赵孟頫书仇锷墓碑铭》(书于延祐六年即公元1319年,为其晚年力作之一)两个局部图片中,左右结构的字全部处于左、右两部分相互粘附的状态。这种现象在中国书法史著名书家的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

类似的现象重复出现在赵孟頫去世前两年所书的《杭州福神观记》(书于元延祐七年即公元1320年)中,请见下图,请读者观察此帖或下面两张局部图片。总之,笔画多些的(九个笔画以上的)字,尤其是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的合体字部件之间出现习惯性粘附。

图5《赵孟頫书胆巴碑》局部,时年63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6《赵孟頫书仇锷墓碑铭》局部,时年66岁,现藏日本阳明文库

图7《赵孟頫书杭州福神观记》局部,时年67岁

之所以将赵孟頫线条之间的接触、粘连定义为粘附,是因为就赵氏大多数作品而言线条偏柔性,具有软、曲、藏等特征。

通过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刚性线条也好,柔性线条也罢,除了字结构自身的规定性的交叉、与准规定性粘连、连贯外,在时间顺序上后书写的部分与前书写部分出现习惯性粘连与人格独立意识缺乏或薄弱具有相关性。

通过对赵氏早、中、晚期单字结构中线条粘附的现象分析来看,我们似乎不难理解包世臣对赵孟頫书法的鄙薄:“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瑟,古代弦乐器中的一种。燕姬,燕地的美女。矜宠,自恃有宠而骄。狎,亲近而不庄重。

赵孟頫不可能不知时人对其作为赵宋王朝的后裔侍奉元朝的人生选择的看法,他的痛苦、压抑与无奈可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试看其《罪出》一诗: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在,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宛转爱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垄缺拜扫。愁深无一语,自断南支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当我们回顾赵孟頫的一生,不难发现赵孟頫仕元并非是“失节”这样一个词语就能够解释得清楚的。

纵观赵孟頫以上各年龄阶段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中,除了字结构自身的规定性的交叉、与准规定性粘连、连贯外,在时间顺序上后书写的部分与前书写部分出现的习惯性粘连,与其说是揭示了其人格独立意识薄弱的一面,不如说是客观地展示了他无奈、痛苦和压抑的一生。

[1]Freedman,J.D.,Pisani,R.,Purves,R.,&Adhikari,A.(1991).Statistics(2nd.ed).New York:Norton.转自Social Psychology (Fifth Edition)Elliot Aronson,Timothy D.Wilson,Robin M..Akert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35页。

[2]其实“人格”一词在现实生活中不止一种涵义,比如还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通常指人按照法律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

[3]项穆《书法雅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520页。

[4]项穆《书法雅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

[5]包世臣《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55页。

[6]包世臣《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65页。

作者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规定性现藏赵孟頫
十二月·热烈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九月·游弋
《玄宗避蜀图》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赵孟頫《汉汲黯传》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