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农民起义对陇右地下党建立的重大影响及其深远意义

2016-11-23 03:07梁彦军陇西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甘肃陇西748100
丝绸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革命斗争

梁彦军(陇西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甘肃陇西748100)



甘南农民起义对陇右地下党建立的重大影响及其深远意义

梁彦军
(陇西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甘肃陇西748100)

[摘要]甘肃南部农民起义,又称“甘南民变”,是20世纪40年代甘肃南部地区的汉、藏、回各族人民为反抗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而发动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终因敌强我弱,在残酷镇压下归于失败,但是由此开始,陇右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关键词]甘南农民起义;陇右地下党;革命斗争

一、甘南农民起义是陇右各族人民群众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举动

1943年初,在甘肃南部的洮河、渭河、大夏河流域,回、汉、藏、东乡等各族贫苦农民近10万人,因不堪忍受国民党残暴统治,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先后波及到临洮、康乐、陇西、宕昌、渭源、临潭、卓尼、武都、礼县、和政、洮沙、西固(今舟曲县)和定西、榆中、皋兰、武山、通渭等20余县。在战斗过程中,大军分十路向反动政权展开了猛烈攻击,并相继在陇西首阳、临洮漫屲、榆中新营等地会师,特别是起义军在首阳会师后,控制了国民党设在首阳的粮库,补充了粮饷,开仓济贫,摧毁了一些地方政权,给国民党在陇右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震动了国民党政府,蒋介石亲自电令镇压,调集了7个正规师、4个保安团及空军进行围剿,经过10个多月的殊死搏斗,农民起义终因敌强我弱而失败。

甘南农民起义的爆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国民党的残酷统治直接导致起义的爆发。国民党统治时期,整个甘肃南部同全国各地一样,是一片残酷黑暗的世界。为维护其自身统治,国民党站在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上,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统治,推行各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抓兵要粮,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处于压迫中的广大群众深深体会到,要生存、活命必须奋起抗争,只有推翻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才有可能生活下去。二是红军长征过境甘肃南部,播下了革命火种。近代以来,受先进思潮的一次次影响,甘肃广大地区的人民群众逐渐觉醒,因陇右在地缘上接近省城,这一地区的民众思想也异常活跃。1935 年9月和1936年8~9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四方面军长征分别经过甘肃南部地区,红军到来后,发动群众,惩治地主豪绅、开仓放粮,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扩红建政,短时间内广大民众与红军将士建立了鱼水情深的关系,群众把红军战士与国民党官兵相比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队伍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红军的到来,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觉醒。红军离开陇右后,一些有识之士追求翻身自由的信念愈来愈强烈,他们不断动员串联贫苦群众,最终组成了起义力量。三是民族压迫严重。甘肃是个多民族居住地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勾结民族上层分子马步芳、鲁大昌等人,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统治与剥削,强征苛捐杂税,加重负担,激化了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激起了各族贫苦农牧民的强烈不满和愤恨,这就必然迫使走投无路的汉、回、藏、东乡等各族群众,联合起来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展开生死斗争。

二、甘南农民起义为党组织在陇右扎根打下了基础

甘南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甘肃的黑暗统治,从政治、军事上策应了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斗争,加速了陇右广大地区乃至甘肃人民的政治觉醒,为建立和发展陇右地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为陇右革命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甘南农民起义爆发时,起义领导人提出“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若要不反,免粮免款”的口号,反映了三个流域的各族贫苦民众的心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赢得了广泛支持。随着起义地域的不断扩大,参加的贫苦农民越来越多,达到10万人之众。另外,还有更多的农民同情和支持农民起义。因之陇右革命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二是建立发展了众多可靠的堡垒“窝子”。甘南农民起义失败后,统治者的血腥镇压更加擦亮了广大群众的双眼,人民群众同情起义人员,隐藏幸存下来的武装骨干人员。在这些数以万计的家庭中,不论有无家人参加过起义,也不论家人是否存活,许多群众的家成了剩余骨干人员隐藏的地方,成了陇右地下斗争时期的可靠“窝子”。起义人员为躲避敌人的追缉搜捕,在许多县份的不同地方躲藏,无数的可靠农家接收了被追缉搜捕的骨干分子,成为对敌斗争的坚强堡垒户。以这些“窝子”和堡垒户为基础,骨干队员开展串联群众、发展组织工作,选择建立能为武装队员提供食宿的秘密据点,以利未来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活动。仅以陇西为例,当时参加起义的人员约有2000人,实际就是2000户人家。这2000户人家,和整个起义队伍有着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这些家庭中的单家独院、易撤退的就有可能成为“窝子”。边区派出的工作人员到陇右地区同这些骨干分子接上关系后,这些“窝子”就成了地下党开展工作的“红窝子”。

三是形成了一支富有战斗经验的武装队伍。甘南农民起义幸存下了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的武装力量,这支队伍有200余人,其中脱离生产、长年从事武装警卫及斗争活动的武工队员有25人左右,大部分是参加过甘南农民起义的骨干队员。这些人全部佩带短枪活动,经过起义斗争及失败后的考验,他们成为一股团结一致、经验丰富、立场坚定、斗争勇敢、视死如归的骨干力量。陇右地下一经建立,就有了一支可靠的、坚强的武装力量,保证了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是有了斗争的武器和经费。甘南农民起义的骨干分子一直都非常注重武器和经费的筹集积累。甘南农民起义失败后,他们秘密埋藏了武器,潜伏下来。在反霸除奸中注重武器和经费的搜集。边区派来的干部同他们联系上后,他们立即将这些经费、武器全部交于党。陇右党组织一经成立,手中就有了武器装备和经费保障。

五是培养了大批干部。甘南农民起义失败后,环境十分险恶,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搜捕参加起义的人员,不少起义领袖和骨干被捕杀。但这并没有吓倒他们,参加起义的领导和骨干急切地寻找地下党组织,以求得党的支持和领导。时任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出:“甘南民变,这个基础对开展甘肃的工作很有利,应尽快派人联系,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大胆开展工作。”同时还指示:“甘南民变的领导和骨干分子,都是国民党要抓要杀的,国民党已替我们考察好了,只要他们寻找党组织要求加入共产党,就大胆吸收。”为此,甘肃工委曾相继多次派出人与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接头联系,但屡次未果,后历经波折,终于在1946年底与这些骨干分子取得了联系。陇右党组织一经建立,就有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

三、党领导后各级党组织在陇右地区迅速建立

1946年冬,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甘工委派出干部高健君、牙含章,从边区越过敌人封锁线辗转来到陇右地区,历经波折在岷县与杨友柏等接上关系后,连夜出发到双泉乡坡坡屲原治业家中,与郭化如、苏效文、常玉山、马俊明、马福昌等人会面。1947年1月,中共甘工委又派万良才到达陇西。同年2月,高健君、万良才在陇西县云田镇马家山倾清杰家里,介绍郭化如、杨友柏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在平凉伺机进入边区找党时已在平凉入党的毛得功转为正式党员。同时,高健君主持召开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陇渭支部,推选郭化如为支部书记,高健君、万良才、牙含章、毛得功、杨友柏为委员。

1947年4月,中共陇渭支部派牙含章去庆阳向甘工委汇报工作。甘工委书记孙作宾在听取汇报后,决定成立“甘南民变工作委员会”,由万良才、高健君、牙含章三人组成,万良才任书记。甘工委指示甘南民变工作委员会,重点做好两项工作:领导陇渭地区党的组织;调查甘南民变真实情况,并设法寻找起义领导人王仲甲等人。同年8月,高健君、毛得功到达陇东解放区,向甘工委详细汇报了甘南农民起义后陇渭地区的社会情况及陇渭地区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甘工委领导的表扬,甘工委决定撤销“甘南民变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陇渭工委”。1948 年11月,甘工委又将“中共陇渭工委”改为“中共陇右工委”。从此,陇右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1947年2月陇渭地区建立第一个党支部起,到1949年8月陇右地区解放,短短三年时间里陇右地下党组织发展到400多个,地下党员4300多名,武装力量达2000人左右,仅陇西就建立了党组织63个,发展党员近千人。

综上所述,甘南农民起义,在陇右革命史上有奠基作用,意义非同寻常,我们研究了解陇右地下党的历史,不能不了解和研究甘南农民起义及骨干分子的活动历史。否则,就无法理解党在陇右地区迅速扎根、快速发展、卓越斗争的事实。

[参考文献]

[1]牙含章.陇右地下斗争[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2]陇西县志编纂委员会.陇西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3]鲁泽主编.陇西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

[4]中共定西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定西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5]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4-0029-02

猜你喜欢
革命斗争
用革命斗争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金融业开展革命斗争实践的历史考察
英雄精神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浅议陇右革命精神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防城地区的革命斗争及经验启示
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对列宁的影响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简析团结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教育家柳湜研究
鄂豫陕镇安苏区的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