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2016-11-23 19:03王鹏英
人间 2016年24期
关键词:行动豫剧舞台

王鹏英

摘要: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离不开舞台创作的,演员要想把人物演得形象、真切、生动,在创作中就必须要围绕着舞台行动这一要义仔细揣摩、认真探究。

关键词:舞台“行动”;创作;豫剧《卖苗郎》;周云太

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8-02

豫剧《卖苗郎》以描写古代妇女柳迎春一家的悲欢离合的苦难遭遇为主题,通过卖子、受责、背公公等富于感染力的情节动作和饱含生活气息时代色彩的强烈感情唱段,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柳迎春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记得,还是在安阳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戏曲表演专业的时候,我就通过收音机和舞台表演的形式听到看到过安阳市豫剧团演出的《卖苗郎》全剧。剧中演员对人物的刻画到位的表演,对我产生了很大触动。因此,从那时起我就对这出戏有了深深的好感,特别是剧中人物周云太一角,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6年,在安阳市豫剧三团领导的支持下,我顺利接演了《卖苗郎》中周云太一角,也让我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演员要塑造好人物,还要熟读剧本、掌握剧情,根据剧本提供的时间、地点和生活中去寻找表演的感觉,这就需要增加文化底蕴的修养、要多读书,多学习各方面的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梳理长期坚持学习的观念。学习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一个从事专业戏曲演员来讲,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尤为重要。多看戏借鉴姐妹艺术也是学习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年龄、知识、阅历、艺术修养等的局限,初演时,我只能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喜爱极力的从外形上去模仿,对于人物内在情感的理解及刻画,根本无从谈起。

学无止境,艺海无涯,在进一步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中,让我对人物塑造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认为,不同流派的剧目,虽然在艺术表演的风格上有各自不同的美学要求,但在根本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要求每个演员必须把剧中人物演得真、演得像、演得活、演得有特定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演戏就是演人物,而好的演员,就是要在演戏中演好人物,就是要遵循人物的行为基本规律。而在现实生活中,人就是以行动为中心在生活着,行为构成了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

戏剧家洪深说:“演员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人的演戏。”实践证明:演戏演人,演人演心,演心演情。表演缺情乏意,是艺术之大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戏剧审美心理学》中特别强调:“情感,是戏剧生命的所在,是戏剧家与观众最深刻的交往渠道。情感是戏剧审美活动的动力,是各项审美机制间的媒介,又体现为整个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终结点。”表演艺术的情感是以真为基础,以诚为前提。法国美学家布瓦罗在《诗简》书中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心纯意诚情方真。真实,就是要摒弃表演人物的虚假和做作、概念与空洞。真实感是沟通演员与观众感情的支架,也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能否产生“艺术的感染性”的根基。表演艺术的力量源于真与真实,戏贵质朴,情贵真,唯真实才感人。不真实不能感染观众,不深刻不会有艺术的生命力。黑格尔说:“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表现出来是行动,人最深刻的东西,只有通过行动才能付诸实现”。黑格尔甚至还以行动说明“人”的概念。他说:“所谓人不是别的,就是指其一系列行为”。所以说所谓人物形象不是别的,就是指对一系列的舞台行动来进行创作。因此,演员要想把人物演得形象、真切、生动,在创作中就必须要围绕着舞台行动这一要义仔细揣摩、认真探究。一个演员,不管运用怎样的方法,通过怎样的途径,最终,还是要通过角色一系列的舞台行为来揭示人物的理想愿望、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在表演艺术中,舞台行动是演员创作的根本手段,也是演员创作的“物质”基础。离开了人物赖以生活的舞台行动,演员的一切创作都将失去任何意义。

“摔碗”一折是全剧的核心场次,也是青衣和老生的对手戏。崔派大青衣的唱做追求情真、情深、含而不露、以静显动。豫西调老生的唱念做表亦讲究苍劲深沉的“内功”“软功”,追求以真感人,以情动人。所以,在这贫脊的草堂中,大悲大难的翁媳二人,没有大开大阖的动作,没有慷慨激昂的音乐,观众听到的是悲腔的委婉、缠绵,一折三叹;看到的是儿媳“捧碗”时战战兢兢的酸楚,公公“接碗”“摔碗”时心乱神迷的抖颤、晕厥。在《卖苗郎》“摔碗”一场戏中,当周云太听到儿媳将自己心爱的孙孙小苗郎卖了之后,从舞台行动上将身体上扬,继而转入疑惑地情绪盘问,当得到确认后,行动与表演相互渐进展现,从“猛”地一惊,眼前一“黑”,“昏”了过去,这一切行为,配之整个内心情感极度的“痛苦”“伤心”“失望”,最后从心底里沉痛地嘣出“好一个孝道的儿媳”,然后手持拐棍两腿颤抖地打向儿媳。

周云太一角,除了人物形象有别于其他人物,唱腔上也赋予了不同的表现“行为”。舞台人物表演讲究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原则,并根据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心情,以唱腔“行为”完善人物的内心独白,如果说戏曲程式属于舞台表演人物心理活动的“行动”语言,那么戏曲唱腔就应该是舞台表演人物整个心理活动的“行为”声音。所以,“行动”语言和“行为”声音的完美结合,才能让舞台人物更具个性化、立体化,也更具艺术生命力。在《卖苗郎》“别家”一场戏中,为了充分表现出周云太的声音“行为”,我先轻声演唱“儿媳她来周家从未好过”,在回忆中抑制住内心情感唱出“一声苗郎两眼泪浸透她心窝”,然后所有感情喷薄而出,“普天下的贤儿媳你数头一个”。在演唱时结合身体的动作,用水袖由下往上抖翻,再往怀里转圈向外猛甩,很强烈地表达出周云太对儿媳的崇敬,对苗郎孙孙的思念。当唱到“临死前我给你把头磕”这句时,声音逐步加重,以表达周云太再也不忍心拖累儿媳,以死解脱的痛苦心境,这样的表演和演唱,使得这个人物有了更新的升华。

“爬坡”一场戏,是完成周云太从善良走向倔强的艺术形象的关键。可以说这场戏很不好演,唱、做、念,虽不能说有打,但除了表、演、唱外,舞也在这场戏中尽显了出来,这里的舞指的是“翻”“滚”、跪步等一系列舞台动作。原来的舞台处理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技术性“玩艺儿”,通过我对人物的理解和琢磨,觉得这样处理不能把周云太内心的所有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为周云太在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派人追杀自己时,内心的那种痛苦可谓是到了极点,如果在追逃中只是以比较简单的形体动作去表现,先不说人物情感无法释放,观众感受更会失落。因而,此时他的“行动”应该是“技能”展现,而不是一味地“回收”。要以“行”带“动”,“动”、“行”同“走”。周云太从内唱“死里逃生”到出场“往前赶”,在“赶”出口前胡子及拐棍要齐并到位,因为这毕竟是周云太在逃跑中慌不择路时第一次亮相,也是他情感愤怒的极点。但是接着的倒地卧爬,又表现出了年迈饥饿老人的无奈之情。而后听到儿媳大声呼叫“公爹,那吴用有杀咱们来了”时,周云太本能的求生欲望突然倍增。在处理这段感情线时,我打破了原有的表演模式,手提木棍,先慢后快地走跑圆场,在下场门稍作停顿,然后踉跄几步,以“吊毛”的动作表现方法,去完善他当时“滑跌”的情形,较完美的体现出了人物细腻而又复杂的心情,每演到此处,总会博得观众的满堂喝彩。著名表导演艺术家张怀堂老师在看了我演的周云太之后,殷切地鼓励我是“难得的艺术表演人才”。

舞台创作离不开舞台“行动”,因为戏曲表演创作的基本流程就是“认识——构思——行动”,对剧本角色进行分析是演员创作自己形象过程中的初级环节,对角色进行形象构思是演员创造角色形象过程中的次级环节,角色形象体现的终极环节就是“行动”。而我对于《卖苗郎》周云太一角的艺术创作,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舞台表演的。

猜你喜欢
行动豫剧舞台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台上
画与话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保护考古文物,重在行动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