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去锦任我裁,巧接妙连新意来

2016-11-25 22:13周远喜
大作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林徽因故乡作文

周远喜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生活中也有厨妇拥有诸多上好的“原料”,却不能做出美味佳肴来,有不少裁缝,拥有锦缎布料无数,却做不出得体合身的衣衫。不少同学就是如此的“厨妇”“裁缝”,拥有许多的写作素材,却不知道如何“烹调”和“裁剪”。因此,我们不仅要拥有鲜活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能点化素材的“金手指”,成为一个高明的“厨妇”或“裁缝”。

因形就体,量身剪裁

一位高明的裁缝,面对同一种布料,往往会根据顾客的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款式的服装。中考作文,面对不同命题,要根据文章主旨或内容需要,灵活借用同一则经典素材,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叙述角度与侧重上把握好分寸,写出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特色的佳作来。请看2016年山东德州市中考满分作文《陪伴》的片段: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起舞。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你看,将林徽因的例子灵活运用,不仅巧妙切题,而且使得行文语言诗意灵动,让文章更多了一份厚实与底蕴。而2016年湖北孝感考生《陪你一起感动》,也巧妙地化用了林徽因的素材。

“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你给我带来感动,林徽因。你本应是那个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江南才女,但你做了一朵绽开在乱世的白莲。你的诗文有着江南的清丽淡雅,但是你在建筑学上的造诣则更为人所叹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你奔赴各地,保护那些古建筑免受战火的侵袭。后来,柔弱的你卧病在床,却依旧执着地伏案工作。女儿梁再冰说过:“国徽中也有妈妈的一份心血。”

素材与主题衔接如此自然恰切,显示出考生驾驭素材与语言的能力。同是林徽因,两位不同地域的考生从不同角度切入,巧妙地化用,演绎出不同主旨的满分作文。真可谓“材不在多,会用则灵”。 同一素材,切入角度不同,叙述侧重有异,都能演绎出不同的精彩。

巧拼妙凑,神奇剪辑

如果说“因形就体,量身剪裁”是“一料多用”,那么“巧拼妙凑,神奇剪辑”则是“将零锦碎布巧妙拼裁”,即把本质上相近、内容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精要的素材,根据主旨和内容的需要,合理剪裁,灵活组合,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意蕴绵长。具体组合时,一定要注意句子精致整齐,灵活排列,如: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许多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最终,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江南是心灵栖息的最佳圣地,三个例子,个个典型,有点有面。“点”是浪迹天涯的三毛、历经商场风雨的沈万山;“面”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想“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江南的美好,的确是“心灵栖息的圣地”。可以说,不巧拼妙凑,灵活剪辑,任何一则材料“单打独斗”,都没有文章的深度与厚度。

当然,要特别注意,巧拼妙凑一定要联系材料主旨,找到“缝合”点。形式上,可以是同类事例并列组合,层层堆叠,逐步深入,可以是正反事例对比组合,相互映衬,对比鲜明,如:

智慧是一种心境,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这是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境由心生》片段,考生有意从不同侧面选择对联、民国课本中的俗语、《平凡的世界》中的话等有关“智慧”的素材,事例新鲜,叙述简练,同类事例并列组合,强化读者对“智慧”的定格,彰显出新鲜素材的魅力。

眼光独到,合理取舍

作为厨师,有时会遇到顾客提着一篮子鱼肉蔬菜,要求你做出一桌佳肴。厨师一番目测之后,定然会合理归类,去粗取精。不少素材为作者的原创,内容、情节、叙述等难免打上作者的风格与烙印,因此,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眼光适当取舍:“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如此创造性地取舍,就能统一风格,为我所用。请看2016年贵州毕节中考作文《那盏灯》片段:

故乡永远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余光中的《乡愁》,每每读来,总如鲠在喉。“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只能“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老先生“在这头”,望着“在那头”的大陆,挥之不去的乡愁郁结于心。不知道多少次,他迎着余晖自酌独饮,故乡总在他心间挥之不去,便只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故乡永远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他的诗里永远蕴含着情意缱绻的赤子情怀。

故乡永远是我们灵魂的归宿。一枚小小的枣核,承载着无尽的故乡梦。萧乾笔下的老华侨事业有成,心中却牵挂着故乡。久居异乡的她把花园装饰成北海公园,种下了故乡的枣核。每到夕阳西下时,她和老伴牵着手,徜徉其中,似乎回到了故乡,嗅到了故乡泥土的芬芳。迎着微风,她望着初生的新月,思绪在远方回旋,在那里,灵魂似乎也找到了归宿。

我们感叹于考生的慧心与用心,大家都忙碌于从课外阅读中苦苦地去广采博览素材时,这位考生却避开热闹与繁杂,从我们熟悉的课本中采撷素材,巧妙化用。第一段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余光中的诗《乡愁》,行文围绕“魂牵梦萦”删减活用;第二段来源于苏教版八年级萧乾的《枣核》,行文紧扣“灵魂的归宿”,浓缩删减了《枣核》。内容新颖别致,漫卷诗意,让人叹服。

合理取舍,更多是根据文章主旨,采用一线串珠或镜头剪辑,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材料巧妙串联,以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写作时,或自然涌出,或顺手拈来。请看2016年宜昌中考满分作文《宁静的午后,我心怡然》片段: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阵阵清香拂来,仿佛洗涤了充满着尘世喧扰的心灵。外婆携来一个青瓷壶,倒给我一杯茶水,告诉我,这是茉莉花茶。

我轻尝一口,清新的味蕾绽放,茶香萦绕舌尖。顿时,我竟感受到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领悟到几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

原来,这就是茉莉花茶的味道!

这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方式,这些句子展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尤其巧妙的是将诗文灵活化用,为我所用。再看2016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沉醉古诗,不亦怡然》片断:

沉醉在清新之美中。

沾衣欲湿,吹面不寒。缠绵的雨丝,撩拨人的心弦。绿蚁新酒,红泥火炉,晚来能饮。红彤彤的火炉映着白色的大地,好客的主人以及被炉火熏染的丝丝情意飘荡。小楼听风雨,深巷卖杏花。被雪、雨水亲吻的杏花和清丽的卖花女相比,不知哪个更美?

沉醉在婉约之美中。

和羞走,把青梅嗅,勾勒出一个青涩的女子躲着不敢见路人的画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细数流年,繁年一梦;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看,本文根据需要,灵活化用志南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化用了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还灵活化用了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化用了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化用,既要援引前人词句,保留原有汁味,又要旧瓶装新酒,演绎翻新,为我所用。这种引用,兼容古今,思接千载,语言典雅,意境悠远。

选定主料,添油加醋

高明的厨师,要一条鱼,添加佐料,添油加醋,就可做出十几道不同风味的菜肴。每个考生都必须具备这种素材加工的写作技能。行文中,照搬素材几乎不可行,也极少有这样的素材,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或表达的需要,将材料巧妙加工,合理取舍,添油加醋。作文时,描写某一真实事件、真实人物,事件本身简单,情节平淡无奇,或只是一个轮廓与梗概,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故事与具体细节,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倾向,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内容丰富、深刻,人物形象丰满。下面是一段加工前的素材:

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随口说:“糖醋鱼真好吃,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过了几个星期,我回家吃饭,妈妈特地从菜市场买回两条鱼,忙着烧糖醋鱼,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亦乐乎。

考生如此加工:

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从此以后,鱼市场中天天穿梭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几乎无一天例外。

有一次,风雨交加,狂风怒吼,母亲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家,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的香味。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体温的糖醋鱼……

你看,一是在艺术真实上下功夫,为买鱼、烧鱼设置场景。二是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此,母爱就表现得更加具体真实也更加强烈了。

当然,还可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等,或触景生情,或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补充细节,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请看2016年上海满分作文《没想到,真没想到》片段:

从窗口望去,小巷只有那个三轮车和一把格子伞,丝丝的红、缕缕的粉、点点的白,像是一幅水墨画,在水汽中氤氲开去。花香似风,似纱,似月光,似她善意的提醒,若隐若现,丝丝浮动,雨丝洗刷过的花,竟然变得如此娇艳。她的为别人着想的善意,也一定就像是这花香,滋润着这条小巷。

雨停了,格子伞变成了花头巾和清亮的一声“天晴嘞——”,像是雨后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许多衣服重又在风中飘动,一条小巷,有了她“想想别人”的善意,变得充满了诗意。

从此,盼着她的花头巾,盼着她的三轮车,盼着她清亮的吆喝,更盼着她的花。

在考生眼里,卖花女在车上“像是一幅水墨画,在水汽中氤氲开去。花香似风,似纱,似月光,若隐若现,丝丝浮动”,丰富的联想,充实了画面内容,撩拨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当然,要说明的是,这种技法,在记叙文、散文、微型小说中用得较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上素材的运用充分显示了考生的才情与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显示出作者的独到匠心。相信你灵活运用,就能写得精彩。

猜你喜欢
林徽因故乡作文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故乡的牵挂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月之故乡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