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氿之恋

2016-11-26 06:01王永君
太湖 2016年2期
关键词:渔场大桥

王永君



团氿之恋

王永君

江南团氿早已成为4A级景区,作为与她朝夕相伴的我来说,不由得要认真写写她的前世今生。

印象团氿

印象中的团氿应该是碧波荡漾,水鸟翻飞,船帆长影,云水一色,可因为早年间住在我们西村的大机船的年轻师傅给我们讲了团氿里的风浪把一船人打入水中的故事后,我们对团氿既向往又害怕。向往,是因为我们的西村距离团氿并不远,直线距离大概只有一里路,虽然我们要到达团氿是必定要绕过荡河,走过密密的土干村庄的。团氿既然离我们这么近,我们就很想去认识一下团氿。害怕,是因为团氿里的风浪。这样的风浪,别说我们小孩子,大人们也有点胆怯呢。

对团氿的害怕又来自出在村上的另一件事情。那时村上有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因为犯了癫痫病,有时在村边田间割草时,我们就会发现他突然病倒了躺在地上不能动。我们都吓得只能远离他,但过了好一会,竟然发现他又在很自然地割草,嘴里还哼着小调。有一年村上人都见不到他了,他老迈的父亲托了全村人去找,可还是没有找到他。时隔一月,有人传话到村上来,说是在团氿里的航标灯塔上发现了那个人。于是村上的男劳力全摇了船到团氿里去找,可找遍了团氿里所有的航标灯塔也没有找到那人的影子。于是种种猜测纷纷传播,有人说他被大轮船带走了,更多的人是说他掉进团氿里了。自此这个年轻人永远消失了,直到现在他的去向都是一个谜。

每年的夏天,正是青草疯长的时候。村里的男劳力们总要分头摇着大水泥船到很远的地方去樵青草。这时,小伙伴们即跃跃欲试地想跟自家大人一起外出樵青草。船要外出势必经过团氿。大人们为了不让孩子们跟了他们去,就夸张地说团氿里的风浪有多大,还说团氿里有水怪,是它把那个犯病的年轻人拖了去。既然大人们这样说了,我们小孩子也只得作罢,乖乖地在西河边的水里度过我们的酷热日子。

临近年关,家里做了米粉团子,母亲总要我一个人用竹篮装了许多团子送到城南的外婆家去。从我们西村到城南,有一条并不宽的官道。沿着这条道,其实也就是沿着荡河一直向东。这条道从我们小村后边我家的菜园出发,经过田干、东村村前,左转到荡河上的土干桥前,再经过连着的几座小石桥,直向东去。在土干桥附近,桥桥相连,河道交织,是别样的水乡风景。过了那桥,路稍宽了一点,一直到达宁杭国道。上了国道走过升溪桥,再往下走进桥北端的河边小路,穿过几个小厂和一所小学,就到了我外婆家。这样的路我不知道走过多少遍。最宽阔应该是那段宁杭国道。站在国道边可以看到西北处有白茫茫的水面,可以看到水面上有小渔船在飘移。我稍大了才知道那白茫茫的水面就是我一直向往的团氿。我觉得我自己真的很笨,其实那片水面,我是经常看到的,因为我经常去外婆家玩。有一年因为母亲忙,安排我送米粉团子已经是大年夜的下午了。我把团子送到了外婆家,小舅要留我吃年夜饭。外婆说,怎么有让孩子在外面吃年夜饭的,你要是留他在这里吃年夜饭,红英不知要急成什么样了。红英是我母亲的大名。听外婆这样说,小舅就只得让我回家。小舅不放心我一个人穿马路,就陪我走过宜兴宾馆门前的公路,再陪我走过小学走过小厂边的围墙,上得宁杭国道,一直看着我走过宁杭国道才回家。其实那次我是很想在宁杭国道上弯向北去看看那白茫茫的团氿再回家的。因为天色渐渐暗下来,小舅舅又这么呵护我过马路,我只能走过升溪桥走往了回家的路。经过土干桥那里时,团氿周围的夜空已经升起了烟霭。

终于看到那一片白茫茫的团氿时,是在来年的春节。年初三一早,居然发现屋外早已被白雪覆盖了,可年前我就和舅家的表兄弟们说好去氿北的姨娘也是我的寄娘家拜年的。我母亲说外面的路被大雪封掉了就别去了,可我说表兄弟们没有说不去,我一定要去的。我觉得我是舅家的大头外甥,表兄弟们又是陪我去寄娘家拜年,我怎么可以不去呢。母亲拗不过我,就让我穿上了新买的半统靴,看着我踏雪出发了。我走在大路上,发现很少的脚印中我的脚印最小了。先到宁杭国道的迎宾路口时,发现表兄弟们果然在那里等我了。还有一位二舅家的表姐也跟我们一路同行。表姐是我舅家唯一的表姐,大我好多,对我特别关心,问我这么多路走动不,我说没有关系。我知道从县城城南舅家出发,到氿北红塔凌庄的姨娘家,大约有近二十里路。以往我更小的时候去拜年,总是跟了父母和三个舅舅一起去的。父亲和舅舅们都不让我走路,让我坐在箩担的一头箩筐里,另一头的箩里放了东西。父亲和舅舅们在城里去姨娘家来回的路上,就轮流挑着我前行。那次是我第一次走着出远门。元君大表兄说,不要怕,实在走不动我们背你,我说不用的。

于是,我们一路沿宁杭国道向北前行。这条国道紧挨着团氿,我们就边走边在经过团氿穿城的几条河的桥上看团氿的风光。因为其它沿团氿的地方都造满了房子,要看团氿都看不到。在这条国道上能够看到团氿最宽阔的地方自然是张师桥上。站在桥上,看到西边的团氿好大好大,一队队长长的轮船正从团氿里驶来,经过桥下,穿城往东。或有船队从东边的河里驶来穿过桥进入团氿。我们就站在桥上数着船队里的船的只数,看那个船队更长。这是我第一次大视野地看团氿,终于看到团氿里并没有大人们所说的什么风浪,觉得很欣慰。在表姐的催促下,我们终于离开团氿和桥下长长的船队,一路向北前行了。那次我们走到我姨娘家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姨娘家因为请新娘子摆的酒宴就等我们了。我们一到,酒宴就开始。因为我父母那次都没有去,我也像大人一样跟了表姐表兄们一起坐上了正席。表姐问我的脚累不痛不,我因为看到了团氿,虽然走了这么多路觉得一点不累,就摇了头。寄亲娘(姨夫的母亲)从隔壁寄叔叔家听到我来了,马上迈着小脚走了过来走到我坐的桌旁,捏着我的手臂,心肝心肝地问我走路累不,爹娘怎么没有来。我一一作答,那次吃着饭,我慢慢觉得脚有点冷,发现半统靴里早已掉进雪水。站在一旁的寄亲娘忙叫两个表妹也是我的寄妹帮我找来棉鞋让我换上。我们到那里拜年,因为寄娘家的客人多,其他人大多是打了地铺铺了稻草睡在地铺上,唯独我总是被寄亲娘领着去睡在她的脚头。寄娘说我可以帮她焐脚。每逢这时,寄亲娘总要摸出好多好吃的东西让我吃。

我们那次自然是住了一晚,直到第二天吃饭了才回家。那天晚上,姨夫还带我们一起去那里大队小学操场上看了露天电影。我们到时,姨家的表兄和表弟早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位置。第二天吃了午饭,我们回来走到张师桥时,看到夕阳照着雪后放晴的团氿,觉得格外的美。走这一趟路时我没有觉得什么累,可到家了没有多少时间我的小腿居然就痛了起来。母亲责怪我,叫我别去的,却要逞能。我觉得不后悔,因为我真正看到了团氿的早晨和傍晚最美的风景。

我们家处团氿南岸,寄娘家在团氿北面。乡间一直有人对氿南氿北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正因为我寄娘家的缘故,我完全不同意乡间的看法。彻底改变我这看法的还有姑父家。姑父家在氿南的新街,却把三个女儿都嫁到了氿北。我的三个表姐夫个个很来事,有的有技术,有的会管理,都是乡间的能人。

团氿的美我已经领落过了,团氿两岸的人情我也领受过了。我觉得团氿现在在我头脑中美好的印象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的那些不良的印象。我对团氿已经有了更新的认识。

改造团氿

团氿之美,可以说是被改造出来的。正如人要打扮一样,经过精心打扮的人肯定要比从不打扮的人看起来漂亮。

改造团氿,是几代人的梦。要真正改造好团氿,建设好团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有识之士曾经进行过无数次的研究讨论。这其中有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当然最后取得共识肯定要政府拍板。

改造团氿,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市民来说,当然只能做个旁观者,只能把团氿的改造当作我们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梦。

但是,有一天,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个美好的梦开始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最先看到改造团氿的动作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吧。最先的信号应该是我们看到团氿东岸紧挨城区的烈士陵园的搬迁。经过时间不长的改造,一座叫做“任昉公园”的氿边公园以其别致的风格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团氿东岸。古典式的亭台围廊让小城一下子多了一个像样的公园。特别是公园里临氿而筑的任公钓台,让更多的宜兴人了解到古代的一位任姓县令的名字和历史。

这个时候,正是我儿子风华少年的年代,我时常带着儿子去那里游乐拍照。有时我也会带着几个文学朋友到那里门楼转弯处或临氿的茶楼里喝茶聊天。这样的有围墙的格局延续了好多年,一直到新世纪后的某一天才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敞开式公园。

接下来,团氿边的水产村、省车站相继搬迁,沿团氿边都纷纷改造成了绿地广场。特别是氿滨广场上的城市雕塑让世人格外注目。虽然更多的人难以了解这城雕的寓意,但那新颖的现代派的城雕着实吸引了不少市民经常去那里休闲。

团氿改造中的一个大动作,应该是建造世纪大桥。这座大桥的建设应该是许多人的梦。因为这座桥,连接了主城区体育场和铜峰渔场,拉近了主城区和团氿南岸地区的距离,更为当时正在建设中的环科园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前景。世纪大桥在新世纪到来的那一年终于成功建成了。在世纪大桥建设的同时,氿南风光带和宜园也同步开建。氿南风光带建设中推掉了铜峰渔场,扩大了团氿的水面,将世纪大桥和宜园大门连成一线。在这个建设中,我可以说是一眼一眼看着团氿的变样的。世纪大桥尚未建好,风光带还是土道时,我就不止一次去看那里的变化。特别是宜园建设时,开始只知道在那里有了一座假山,再是东园建成,再是更大的宜园北区的中心地带建成。

宜园建设成功的同时,我们意外地发现团氿西侧一条南北向长长的云溪大桥建成通车了。白天我们在团氿东边看过去,云溪大桥仿佛是一条玉带。晚上站在宜园里看云溪大桥华灯璨放,又觉得云溪大桥更是一条多姿的彩带。建成的云溪大桥,成为了继西氿大桥后连接氿南氿北的第二座大桥。

团氿改造最后的工程应该是氿北湿地公园的建成开放。我们长期在氿南生活,对氿北了解不多。但氿北湿地公园的建成,为我们了解氿北打开了一条通道。于是我们在经常在氿南散步休闲的同时,也到氿北去走走。

这样的几大工程建成后,我们猛然发现团氿风景区完全按照我们的梦中之景建成了,而且比我们梦中的景色还要美。于是我们时不时地就会在团氿风景区的周围参加一些群众性公益活动,或完全是私人性民间性的休闲散步。

新年来临时,我们多次分别在宜园门口或氿北湿地公园参加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长跑运动。

元宵佳节,市民们相聚在团氿周围,观赏焰火晚会,可谓万人空巷。

盛夏季节,我们在团氿南岸风光带散步时会看到市民自发组成的戏曲演唱会正热闹非凡。也有环科园或氿南的一些社区组织的歌舞比赛。有几次我还应邀做了评委,坐在临氿的舞台前欣赏各样文艺节目。过了好久总会遇到熟悉的朋友说某天在团氿南岸看到我坐在领导边上看文艺演出。

金秋时节,由政府举办的秋洽会经常会在宜园里的临水广场上隆重开幕,那时的团氿就像过节一样,到处是彩旗飘飘,鼓声阵阵。

氿滨广场上也时不时地会举办一些活动启动仪式或文艺晚会,我们也会被有组织地安排参加。

我每每参加团氿周围的这些活动,总会想起团氿曾经的过去和我与团氿的不解之缘。

经过彻底改造后的团氿,已经成为了宜兴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于是,只要有远方的客人来,我们总会带着客人来到团氿边。看灯光璀璨扑朔迷离的夜中团氿。客人们无不赞不绝口,这时一种别样的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

团氿经过改造,真的变得美不胜收了。在赞美团氿的时刻,我们由衷地赞叹那些为改造团氿而付出许多汗水的建设者,同时也赞叹那些为了团氿的美丽牺牲许多自身利益的氿边居民们。

改造团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改造团氿的日子里,我们清楚地看到,酷热难耐的暑天,工人们顶着烈日在修筑河堤。

我们清楚地看到,冰冷刺骨的寒冬,工人们冒着严寒在修造公园的工地上劳作,在清理团氿的挖泥船上操作。

我们同样清楚地看到,团氿沿岸的居民、村民,为了团氿的改造,忍痛离开了生活了多年的氿边老家。渔场的承包户们更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鱼塘……

改造团氿,是一部宏伟的史诗,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我们为团氿欢呼,我们为团氿歌唱,我们更要为改造团氿的决策者建设者支持者们写下不朽的篇章。

风雨团氿

团氿,是小城的一颗明珠,是小城人心中的生命湖。小城人总会把“血管里流淌着团氿水”来形容人与团氿的亲密关系。特别是生在团氿边长在团氿边的人,更是把团氿看得格外神圣。

我对团氿的自然面貌只有粗浅的了解,而对他的生态调节功能更是了解很少。最早知道团氿水对小城人的重要是从张狮桥那里的自来水厂开始的。那里是团氿的东北角,是自来水厂的取水口,正因为这取水口,团氿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城人的生活。在建设了氿滨自来水厂后,我更知道了团氿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

翻开宜兴的历史志书,团氿的生态突发事件有许多记载。据《宜兴县志》记载,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大旱,运河绝流,西溪(氿)见底,有石臼、石磨之类。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大旱,河溪干涸,西氿底见古井街衢,人马可在河中行走。清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八至十二月初二,大寒,东西二氿及太湖封冻,冰最厚有两米,有人冻死。这些大旱大寒,无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

疏浚清理河道自然是保护团氿的最佳办法。我曾多次看到连接团氿穿城而过的几条河道疏浚的过程。记忆最深刻的是开挖城南河。也许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团氿建设的最大的一个河道工程吧。那是我读初中时的一个极寒的冬天,在宜兴南门外慈溪墩上的铜峰中学里,突然来了许多人住满了空余的教室。一经打听,他们是住在这里开挖城南河的。城南河在学校的北边不远处,我们就抽课余时间去看河道开挖工程。我们那次去天上正下着雪,河道已经挖下很深,可开河的民工们依然在劳动着,看着他们一步一滑地从很深的河底把泥块挑上岸来。那时的开河工地好像经常有,但能够在眼前真正看到的并不多。我沿着城南河的方向向西望去,觉得这条河要是一直往西开很有可能就开到我们村的前边,说不定我家就会变成河边人家。可同去的同学指着不远处说,你没看到城南河最西就是只到慈溪河呀。是啊,城南河到了这里就转向北直通团氿了。开河的民工告诉我们,这城南河完全是为了保护团氿,开挖成功了能够为团氿里的水分流。我觉得也许正是这个道理,不然这河自然会开向西了。

及至许多年后的芜申运河绕城工程,是从西氿东口开始的。芜申运河的建设成功,完全将以往经过团氿的船只全部改变了航向,再也不经团氿了。

为了保护团氿,团氿周围乃至上游,没了化工厂。有一年,我们村西的那条连接团氿的河道里突然泛起了很难闻的味道,导致村人无法接近这条河。村里的干部一路往这条河的上游寻去,终于发现在不远的南华村附近新建了一座液化气站,正是因为这座液化气站严重污染了整条河。村民们更担心这会影响到团氿,于是几个干部以集体名义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市里,几经努力,这座液化气站终于停业了,这条河里的奇怪的味道也终于消失了。

真正参与捍卫团氿的一次行动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场风雨之中。1991年6月起,一场罕见的洪灾席卷宜兴。1991年,是我工作所在的原铜峰乡合并进市政府所在地宜城镇的第一年。从6月开始,连续下了十几天大雨都不停。看着小村周围的河道、圩田渐渐地被水淹没了。那时我家的楼房在小村的前边,从我家到村中央有一个全村唯一的出水口。我家后面这排紧挨出水口的房子家里的水都超过了一米,人再也无法进家门。我家地势相对高些,但门口的水泥场上已经上了水。我要出门去上班,只能趟水过去。那时我儿子还小,他要去外面,我只能背着他经过那片水面才能到达比较干的大道。田里刚种不久的秧苗全部被淹了。村民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摇了农船带了蛇皮袋和工具到西圩里去修筑大堤。那里也有我家的责任田,因而我在上半天去单位工作了下半天也和村民门一起去修筑圩堤。

第二天一早,我到镇委上班,宣传委员也是我们的头,忽然叫上我说,镇委镇政府对团氿的情况非常关注,现在的情况非常紧急,这么大的雨这么多的水说不定就会冲垮团氿大堤,镇委领导要我们两人一起去团氿边一线,了解抗灾情况。我二话没说,就跟了委员出发了。我知道我们是宣传科,我们的任务是要发现和宣传全镇上下抗洪救灾的典型事迹,特别是在重要关口作出重要贡献的典型事迹。

我和委员两人冒雨绕了好大一个圈,来到了团氿南边的渔场对岸。渔场和村庄之间有条内河,能够到达渔场的唯一一座小桥在很远的西边,何况过了小桥的许多路段已经被水淹没。我们发现要到达渔场的内河上用几条船搭着浮桥,船上用竹挑板搭着。也许是为了赶时间,我走到接近渔场的最后的一条船上,正要走过最后一块跳板时,突然脚下的跳板一头一滑,我连人跌到了船舱里。我从船舱里爬起来再跨上岸时,觉得膝盖上火辣辣地疼。我顾不了什么,跟着委员走近场部。委员一再问我,有事不?我说,没事的。说真的,我已经连续几天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对什么是疼已经麻木了。在抢筑圩堤中,不是手被铲泥的工具擦伤,就是脚被水底下的东西划伤。到了渔场领导办公室,场长向我们介绍团氿大堤的抢险加固情况。这时我发现我的膝盖处裤管上渗出了血,走到一边掀起裤管一看,膝盖上已经跌破了一大块皮。我把血擦擦干净,继续来到委员和场长那里一起研究分析团氿南岸大堤的抢险情况。我把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一一记录了下来,把镇政府和渔场的抢险方案也记录了下来。

我们了解了一些情况后,就上团氿大堤了,远远地看去,可以看到武警官兵、渔场职员和附近村里的群众一起在抢堵大缺口。这时,我发现这条大堤曾是我多年前和在渔场工作的船员兄弟在这里畅谈人生和理想的地方。而如今,兄弟已故去多年,我已经从一个乡办企业调进镇委镇政府做了干事。我忘不掉兄弟坚毅的眼神。我默默地祈祷,兄弟,我来我们曾经热聊的老地方了,也是你工作了多年的老地方,你就保佑这地方不被洪水冲垮吧。这时我想起我为什么临上渔场会跌一下,也许是船兄知道我到了他的老地方,是要我给个见面礼吧。

我和委员看着辛苦劳作着的官兵和群众,为他们抢险现场的拼搏劲而感动。有的人只管搬泥包,有的人排进深深的水里堵漏洞。我们看到这个大缺口被大家堵上后,有人喊西边大堤又有管涌了,一大部分人又奔向了新的地方。

场长让我们回去,说是放心,有官兵和群众的参与,团氿大堤肯定没有问题。我知道他这样说是担着一份责任和信任。

回到办公室后,我把那天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报告文学《团氿保卫战》,先在镇委的专题简报上刊出,后来又参加全省的一个报告文学征稿活动,居然获了奖,这当然是半年后的事情了。

捍卫团氿、呵护团氿,是团氿周边人永远要尽的一种责任吧。

欣赏团氿

我是在团氿南岸长大的,因而对团氿情有独钟。“氿,湖名,位于中国宜兴。”在许多大辞典里都是这样解释“氿”的。氿,作为中国唯一的湖名,就在我们宜兴,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对团氿所处的地理位置更是感到骄傲,觉得这不和紧挨着杭州城的西湖一样么?于是我们就特别欣赏团氿。

最早的团氿是无法欣赏的。正如我在有关篇章里写到。那时的氿滩杂草丛生,随处可见垃圾。特别是沿城的团氿边都是建筑包围着,根本无法让人接近团氿。氿南、氿北更多的是渔场和荒滩,很少有路可以让我们走近团氿。

欣赏团氿,自然有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有点长,但等美丽的团氿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又觉得并不长。

最先让人可以欣赏团氿的自然是城边氿侧的氿滨公园、任昉公园的兴建。氿滨景观大道的建设,拆除了氿边的所有建筑,让团氿的风光一下子展露在人们的眼前。凉亭、雕塑、泳池,绿地、花草、柳树,还有那茶座、石椅、船上酒楼,把昔日的氿滩装扮得分外美丽。

有一天,从团氿之畔的东溪村回家,突然发现氿边已经堆起了一座人工小山,再看着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石桥建起来,才知道这里已经在新建一座独具匠心的水乡小桥博览中心似的宜园。世居团氿南岸的人家,谁不激动呢?

团氿西侧的西氿铁路桥、西氿公路大桥的建成,一下子拉近了氿南、氿北的距离,团氿边的人家都涌着去祝贺。云溪大桥的建成,更是把氿南、氿北真正连在了一起。氿北湿地公园的建成开放,把整个团氿的氿滩装扮得特别漂亮。

欣赏团氿,就成了我们如今招待远方来客的首选程序。每当夜幕降临,团氿四周美丽动人的夜景着实让人迷恋。于是,有远方的朋友来访,我们总把团氿边的动人夜景作为我们宜兴独特的盆景,领他们去欣赏。团氿夜景,已经成为所有来宜兴的朋友必看的景观,也成为宜兴人心中最值得夸耀的骄傲。

欣赏团氿,当然可以有多种角度。当我在有关资料上看到航拍的团氿照片时,给震撼了。在城区的照片中,团氿就像城市怀抱里的一颗大明珠,时刻在闪烁着光芒。在团氿和西氿相连的照片里,团氿就像一个人的头部,圆圆正正,有神有采。

欣赏团氿,可以登上团氿周围的高楼,从高楼上看团氿,会把团氿里的一浪一舟看得非常清晰,可以依稀看到对岸路上的车来人往。特别是在站在云溪大桥南堍的高楼上,看团氿东岸的城市,你会发现整个宜兴城完全是水上城市,别具风味。

欣赏团氿,更多的时候只能是平视团氿。无论你站在团氿周围的每个角度,你都会看到团氿的美丽,团氿的静谧。一年四季,你如果有时间欣赏团氿的话,你会发现团氿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亮点。就我个人而言,春天时,我喜欢走在团氿边的柳树下,看着团氿水面上水鸟翻飞;夏天时,我喜欢走上云溪大桥,让团氿上吹来的风把自己的头发随意地吹拂;秋天时,我愿意走进氿北湿地公园,看团氿北岸变成了秋色的树叶;冬天时,我喜欢沿着团氿的东岸或者南岸,看大雪覆盖下依然充满生机的团氿岸边的树木。因此。欣赏团氿,可以不管季节的变化,你随时可以来团氿边,欣赏到你心里想欣赏的景致。

欣赏团氿,也可以从流动的角度去进行。一方面你可以坐在车里,沿团氿绕上一周,你会发现团氿的美景在随着你的移动也在随时变化着。另一方面,你可以坐进宜园的画舫,在城市照射灯的扫射下,坐在画舫里慢慢欣赏团氿的水面或者四周的风景。那时你会觉得你自己是来到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那样的体验那样的快乐是无法言说的。

欣赏团氿,也可以在白天和夜晚不同的时间里进行。白天也许看到的更多的是团氿边现代都市的景观。而到了晚上,你肯定会发现团氿四周灯光灿烂的迷人风光。这个时候,最好的欣赏团氿的位置是在宜园里深入团氿的云溪楼下。人站在那里,自己就在团氿的中央,被团氿周围的灯光包围着,觉得团氿之岸就近在咫尺,你就成了团氿的主宰者,周围的灯光都在听从你的召唤。

欣赏团氿,更多的是靠个人的感悟,有了自己对团氿的情感,欣赏团氿就有了独到的享受。不同的心境下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你完全可以把团氿当作你的朋友。快乐时,你会觉得团氿是与你共享快乐的知心朋友,你尽可以把你的快乐在团氿面前表现出来;忧伤时,你又可以把你的忧伤向团氿倾诉,之后你会觉得已经把忧伤抛掉了。也许在这不经意的欣赏团氿中,你本来不大好的心情就会变得舒畅起来。

欣赏团氿,还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呵护。要确保团氿的美长长久久,就需要更多的人在欣赏团氿时,真情地关爱团氿,让团氿的美在保持中得到发展和升华。

欣赏团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种美好的习惯,同时也成为我们思考团氿未来的一种愿想。欣赏团氿,会让我们更多地享受到幸福的社会和丰富的人生。如此说来,欣赏团氿已经超出了我们个人的体验,更富有了深远的涵义。让我们在欣赏团氿时,祝福团氿吧。

作者简介:

王永君笔名王涌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协理事,宜兴市作协副主席,已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多部,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120多万字,80多篇作品入选30多种文学精品集。现供职于宜兴市总工会。

猜你喜欢
渔场大桥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相关论
致敬!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江苏民企力量
数鸭子
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渔场”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架起的巨龙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渔具分析方法浅析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