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分析
——以微电影《把乐带回家》为例

2016-11-26 14:59柳融菲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传播特点微电影新媒体

柳融菲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分析
——以微电影《把乐带回家》为例

柳融菲

【摘 要】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媒体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或者超过了传统媒体,逐步形成新媒体环境。微电影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所诞生的一种全新的电影模式,且借助互联网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对微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微电影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微电影 传播特点

关于微电影的主要特征,有学者将其结语为三“微”,即“微时长”、“微制作”和“微投资”。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传播特点也围绕三“微“来展开。

一、案例概述

微电影《把乐带回家》是2014年度超级微电影大典上获得一致好评的一部微电影。这部微电影是由百事集团出品,邀请了众多明星参与拍摄,连续推出了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数个版本,每个版本的时长不等。目前,2016版本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预计于2016年春节前后播出。这部微电影每年的版本都围绕“回家过年”的主题,通过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来展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宝贵。本文将以这部微电影来进行案例分析。

二、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分析

(一)传播时机选择恰当

微电影的三“微”特征,决定了微电影在从制作到播出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细致把握,尤其要选择恰当的传播时机,才能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把乐带回家》每年的播出时间均选择在岁末年初,如《把乐带回家》的2012版播出时间为2011年12月21日,离2012年春节还有25天;2013版播出时间为2013年1月14日,离2013年春节还有26天;2014版播出时间为2014年1月7日,离2014年春节还有24天;2015版播出时间为2014年2月3日,离2015年春节还有15天。《把乐带回家》的故事就是围绕春节过年回家这一主题的,因此在时机上就选择每年春节前的一个月时间,这正是这一时期全社会的情感主题和舆论热点,也贴合此时观众的主要心境。

(二)传播方式以受众为中心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除了出品方和制作方的强目的性传播外,主要依靠广大受众的弱目的性传播,也就是说,出品方和制作方的传播为的是推广自身的微电影,而广大受众则是在观看过或者听说过某一部微电影后,进行自发分享或者推荐,但是基于人数众多和信任度高,推广效果反而较强。同时,由于受众个体有很多,且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位受众都可能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和传播者,这就形成了多个受众传播中心。而且,每位受众均会向自己身边来进行传播辐射,这又形成了多线传播。某一部微电影在视频网站上线后,在出品方和制作方的推动下,许多受众来观看这部微电影,观看之后又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其他人来推荐和分享。紧接着,其他人又会再次成为传播中心,再次形成多线传播。《把乐带回家》2012年版、2013年版2014年版和2015年版在优酷网的播放量超过了4亿次,在发行方百事集团和之前作品的良好口碑带动下,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受众均是在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的推荐后才参与进来的,这正是让受众作为传播中心,再向自身周围进行传播的典型表现。

(三)传播渠道融合各类媒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的使用人数和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以新媒体中常见的微博为例,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使用率为27.3%。同时,微电影的主要传播渠道也是新媒体。但是,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就失去作用,相反传统媒体还会积极参与进来。微电影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上,传统电视媒体一般可以采用播放剪辑花絮的方式来进行传播。制作方将微电影中的精彩部分加以提炼,用于在电视媒体上播出,播出时在片尾提示或者字幕提示来告知观众另有完整版可观看,从而吸引观众在新媒体上观看完整版。《把乐带回家》即是采用这样的传播方式,做到了传统媒体渠道和新媒体渠道的融合。

(四)传播方式整合线上线下

线上线下传播方式。“线上”指的是互联网上,线下,指的是现场营销活动等。《把乐带回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在线上,《把乐带回家》在各个视频网站上均有播放,且都运用营销方式登上了视频网站首页,获得了强力推荐,同时,《把乐带回家》在微博上也进行“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新春送祝福”活动推广,百事可乐利用官方微博鼓励微博用户送出新春祝福并转发相关微博,与好友、家人一同分享新春的祝福与喜悦。活动共有超过5万人次参与,相关讨论话题数达到了6万多次,相关微博转发数达到了6900多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用户反响。在线下,《把乐带回家》一方面采用了线下演员见面会、新闻发布会等方式,配合线上的传播。同时,《把乐带回家》还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开展了线下营销活动推广,在现场百事可乐的促销活动中均体现出“把乐带回家”标识,通过二维码扫一扫等活动来进行这部微电影的推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黄颖.想象缝合、自媒狂欢的微缩景观—“微电影”传播特征简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3):79~85.

[2]沈文锋,吴凯颖.网络科技视角下微电影传播的文化研究[J].现代传播,2014,36(10):92~94.

[3]王馨民,刘照然.“微”时代下微电影传播与发展方向研究[J].电影文学,2014,(7):20~21.

(工作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特点微电影新媒体
全媒体视角下的弹幕传播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响应表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