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精神的伊甸园
——论张承志的苦难意识与宗教情怀

2016-11-26 14:59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张承志

白 露



寻觅精神的伊甸园
——论张承志的苦难意识与宗教情怀

白 露

【摘 要】中国当代文坛的知名作家张承志,因炽烈鲜明的宗教倾向而得名,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人追随。在文学创作中独特的情感历程彰显了宗教情怀的孕育;以绝对的韧性承受苦难体现着宗教情怀的坚守;生命中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映射出对宗教情怀的追求;心中向往的精神伊甸园浓缩成宗教情怀的归属。

【关键词】张承志 宗教情怀 精神伊甸园

在文学作品的书写中,苦难的描绘成为了历来文学作品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而皈依宗教成为了处于底层人们救赎苦难的唯一选择。张承志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穆斯林作家、学者,其作品和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已经成为他精神的符号代码,而苦难意识和宗教情怀更加凸显了精神上的价值追求。管窥张承志的作品,我们看到他不断地把现实的苦难当作是追求精神高地的必要方式,这种对苦难的认可态度,也决定着他渴望并尝试通过人生苦难寻找精神哲学的创作走向。

一、用哲合忍耶救赎苦难:宗教情怀的孕育

英国学者阿诺·理德曾经将“过去所有的生活状况,他在创作时的身心状况、意识和气质,包括所有能引起灵感现象的一切情况”[1]概括为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主要动因。张承志是以作家和教徒的双重身份走向文坛上的,他出生于一个回民家庭,所以他较于汉族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有了一定的归向性,他的宗教情结产生于他对本民族的独特情路历程,表现在对清洁精神的追求坚守和对哲合忍耶坚定信仰、舍命殉教精神的强烈感受。可以说,张承志的宗教情怀由复杂、苦难的情感历程中产生,因苦难悲剧而孕育。作为一个回族人,张承志非常关注自己母族的历史渊源。回族是一个与汉族文化迥异的民族,以异族人身份生活在汉族地域,往往连最起码的信仰尊重都得不到,这段被禁锢、难以忘怀的历史使苦难感根植于他的灵魂之中。信奉哲合忍耶的张承志深信母族遭受的苦难能够悲壮地通向神域,也就注定了苦难的命运要用宗教的精神来解释,同时也决定张承志的创作中主人公在寻求生命价值时的必要方式就是在苦难的道路上挣扎抗争。宗教于他而言早已成为了人生体验的精神选择,也是心灵获取安慰的清洁之地。他相信,要实现救赎苦难的目标,就只能在精神层面找到拥有巨大力量的信仰,用这种信仰来安慰受伤者承载痛苦的心灵。

二、以绝对韧性承受苦难:宗教情怀的坚守

张承志和其他钟情于苦难的作家一样,在其笔下人物的经历和生活环境都显得极其恶劣,他选择的主人公也都是背负着人生苦难的平凡人物。但是作者并不是迷恋苦难,而是选择在苦难的环境下讲求人性真实的展露,他希望我们能够承受住苦难,以通向救赎的彼岸。在对苦难意识的书写中,当属《黑骏马》最有代表性。作品中张承志以远古的草原《古歌钢嘎哈拉》即《黑骏马》为线索,通过对白音宝力格故事的书写营造出了古老神秘的哀伤氛围,故事里悲剧的起源和结尾的在一定程度上重合起来,这是一个苦难的人生悲剧的循环,是无法逃脱的命运枷锁,也正是“举着大旗东奔西突的张承志,在曲高和寡的环境里承受着荷戟独徘徊斗士的孤独与无助,因为选择了理想主义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悲剧命运[2]。

英国文论家斯马特曾说:“只有当人物面对苦难表现出建议精神并分期反抗的时候,真正的悲剧才诞生,哪怕在反抗的过程中人物表现出的只是片刻的意识使他能够超越平时懦弱的自己,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在心中一直有一种斗争。”在张承志的作品里,我们同样也看到主人公在一次次的挣扎中换来了最后的解脱。在《金牧场》中主人翁学术报告被质疑、热血知青潦倒回城、牧民迁徙却无处安家的悲剧,是理想主义的赞歌也是挽歌,但是他们在苦难中仍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为理想而反抗现实。这些都也间接地体现了张承志对本族信仰和高洁灵魂的坚持。在《北方的河》中“我”有过苦闷的迷惘,有过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顿悟,但仍然以奋斗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无数次的碰壁中懂得了坚忍顽强。这是年轻一代的坎坷经历,更是包括张承志在内的一代人对待苦难、勇于反抗的态度。

三、超越苦难走向精神的伊甸园:宗教情怀的归属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深沉的宗教情怀不仅仅是宗教本身,而更多的是对人性、人生、生命以及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理念怀有一种敬畏感、神圣感。在张承志一系列作品中,作家有意识地唤醒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怀,以一种敬畏、神圣的心情和肃穆、虔诚的态度去重新思考社会、人生中的精神价值问题,去追问自然和生命的本质,去谛听未来文明传来的振幅。在回归血统的道路上,他选择了哲合忍耶成为他心灵的家园,所以不管是《北方的河》、《金牧场》、《黑骏马》还是《心灵史》、《西省暗杀考》,表现出来的都是以绝对的韧性承受苦难、反抗苦难,以坚持对理想的追随和对信仰的虔诚,并且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直接或间接地向读者传递着他恢宏的宗教情怀。走在信仰的路上,行在悲剧的径中,张承志的宗教情怀始终指引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跟着他的脚步,在额吉、索米娅,阿訇的指引下,把人们引向灵魂的伊甸园!

参考文献:

[1]张承志.绿风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3):183.

[2]杨广杰.苦难与追寻—论张承志的受难精神[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白露(1990-),女,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思潮、文艺思潮研究。

猜你喜欢
张承志
论张承志《黑骏马》反映的民俗文化
浅析张承志小说中的复调色彩
《心灵史》的“宗教激情”与“反叛姿态”
怎样的心灵以及如何心灵:《心灵史》的一种读法
浅谈张承志小说创作中的母性书写
张承志文学写作的元记忆和元话语
从《心灵史》的改编看张承志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