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时代下对城市雕塑发展的困惑

2016-11-26 14:59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

张 涛



公共艺术时代下对城市雕塑发展的困惑

张 涛

【摘 要】1982年3月党中央批准中国美术家协会《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展雕塑建设的建议》,城市雕塑的概念得以确定,得到社会的认可并飞速发展。由于我国历史上缺乏开放性的城市文化传统,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当代城市雕塑更需要强化“公共性”。同时城市雕塑特有的“次艺术性”性质,使得我们在强调公共性时忽略了作为艺术的雕塑本身的艺术性,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垃圾城市雕塑。

【关键词】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 次艺术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的发展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原本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雕塑作品的大量需求,会刺激一大批优秀作品的诞生并引导全社会城市雕塑发展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但实际情况是这些繁荣和数量巨大的城市雕塑后面,优秀作品不多,整体艺术水平令人担忧,不少城雕作品不仅没能实现应有的社会功能,相反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城市雕塑作为设置于公共空间的雕塑艺术作品,不仅属于艺术的范畴,同时也属于“公共艺术”范畴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基本前提。“尤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将公共性理解为一种公民们自由交流和开放性对话的过程,一种表达意见的公共权利的机制。”[1]城市雕塑内在的公共艺术性质,客观上要求任何作品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民们的自由交流和开放性对话的需求。“公共艺术与非公共艺术的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参与性,它一定是开放的、民主性的,它一定十分尊重参与者的社会权利,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公众参与的方式是多样,公共艺术的参与性不仅表现为公众对于作品结果的参与,还表现为公正对于过程的参与,共同推动作品的进展。”[2]艺术家不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作品能否与公众对话,还要考虑作品放置到城市公共空间后能否承载公众文化需求的问题。城市雕塑的公共艺术性质决定了艺术家艺术个性处于公共需求的服从地位,艺术个性在艺术作品中处于次要地位,这就是城市雕塑的“次艺术性”属性。

城市雕塑的次艺术性属性反映了大众艺术意识与艺术家“精英”艺术意识的冲突关系。公众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与雕塑家是有差距的,公众本身也是一群无限个体的集合,所谓公众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是不可能定义的。雕塑家与公众的对话只能是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作品是否能反映公众的需求和满足公众的审美具有不确定性,雕塑家只能在杂乱的公众意识中寻求答案,艺术家与公众的审美冲突,一般都只能是艺术家放弃艺术个性来解决。

雕塑家与公众的对话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曲折的过程,雕塑家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对公众意识的理解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但雕塑家与公众的对话和交流机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只有雕塑作品完成并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公众通过作品才能获得与雕塑家自由交流和公开对话,在此之前公众是通过相关的权力机构或者权力代表与雕塑家对话。因此,城市雕塑创作过程需要体现的公众意识的要求,演变为权力机构和权力代表的意识对雕塑家的要求,对话演变为服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精神被削弱,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因而,不少的城市雕塑会失去完美的艺术个性,很难达到完美的艺术形态。

城市雕塑的次艺术性属性的客观存在是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影响着雕塑家艺术个性的发挥,影响着作品艺术表现的完美性。本质上次艺术性属性只是雕塑家进行自由艺术创作的起点,而不是对自由艺术创作的限制。次艺术性属性只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才会被夸大,成为限制雕塑家自由艺术创作的障碍,甚至在很大的范围内影响整个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水平。我国目前城市雕塑发展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政治经济体制、雕塑家自身修养共同影响的结果。

我国是一个在传统上缺少公共艺术、缺少城市雕塑的国家,更容易产生权力意志代替公众意识的问题。伴随市场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产生了一种新的主宰城市雕塑的主体,即所谓“甲方集团”,他们通过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方式强制性地将个人意志纳入公共空间,有些城市雕塑开始沦为部分社会财富聚敛者的工具,在这种条件下雕塑家的艺术个性没有任何价值,一大批劣质城市雕塑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城市雕塑是城市整体审美意义的一部分,虽然城市雕塑作品是雕塑家艺术创作的成果,但个体作品必须满足城市整体审美需求,这需要一套制度,如在资质、招投标、取费、质量标准、验收、责任等方面 ,建立相对完整的行业标准与规范。我国现阶段城市雕塑建设缺乏完整的制度约束,特别是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是导致大量劣质作品产生的重要原因。英国在这方面就做了成功的尝试。

雕塑家是城市雕塑创作的主体,雕塑家的思想观念和艺术修养对作品的艺术性有直接的影响。任何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都必须通过独有的艺术个性来表达,没有艺术个性的作品就没有艺术性。艺术技巧无论怎样完美,都可以复制,复制不是艺术,艺术创作就是艺术个性的展现。我国城市雕塑出现的问题,很大部分来自于模仿和抄袭。在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规律和经济性原则是最强大的社会力量,如果雕塑家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进行艺术创作,甚至把城市雕塑创作当作一种任务和一种经济来源,艺术创作就会等同为商品制造。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雕塑家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的雕塑家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缺乏艺术创造力不乏其数,同时雕塑教育中城市雕塑教育落后等等,都是影响我国城市都是健康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黄专.中国当代雕塑的公共性[J].2006.

[2]孙振华.公共艺术论纲[M].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公共艺术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瑞士城市雕塑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