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高校转专业学生中的延续

2016-11-26 14:59刚车艳宏李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理念

张 刚车艳宏李 峰



“立德树人”在高校转专业学生中的延续

张 刚1车艳宏2李 峰1

【摘 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觉得自己所在的专业或是前景不好,或是自己所不感兴趣。所以各高校出现了转专业潮流,虽然转专业给很多学生带来了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但同时高校转专业出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尽管高校均推出了相应的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在学生、教师、院系中仍存在着很多困难。

【关键词】高校教育 转专业 立德树人 理念

一、转专业的现状

随着复旦大学首开了我国高校大规模制度化的转专业之“门”后,我国各地高校掀起了转专业的热潮[1]。转专业的规定始于2005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扩大办学自主权,不再限制各高校学生对所选专业的调整。这一规定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大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尊重。为那些因在高考中未能填报喜爱专业,录取志愿不如意,大学中学习能力有限,以及身体原因等有意更改所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这一规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大学子和家长的认可和拥护。

二、转专业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分配不均

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冷热门”专业一直倍受学生及家长们关注。专业调整制度一经实施,“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盲目跟风

转专业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影响,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所选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而是盲目的跟从他人或一味追求好的就业形势,这样的盲目跟风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没有兴趣的支持,会使沉重的学习负担变本加厉,造成学生不堪重负,消极厌学。

(三)转专业后的延续问题

调整专业后,学生将面临新的学科课程,特别是转专业前后学科跨度较大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不仅要掌握新的专业知识,还要补充第一学期落下的部分课程,这对学生来说无论在学习强度还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同时,随着专业的变换,学生面临着转换宿舍,转换班级等问题,这就意味着打破原有的人际关系网络,进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这期间,很多学生会产生被冷落和孤独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阴霾,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小觑的问题。

三、高校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转专业学生

(一)统筹社会对专业岗位的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针对专业不平衡性的问题,需要院系结合教学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学生个人意向对所开设学科进行自我考核,对不合理的专业及时地调整。许多转专业的学生都是从所谓的“冷门”专业转到“热门”专业,这就需要学校不但要在开设学科上多花工夫,做好调查,从教育本身的内因上多下功夫,查找自身问题并要提出改善措施,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资源。一切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为优先。同时还要从转专业的制度上加以限制,否则会造成“热门”专业人越来越多,相反的专业的学生则越来越少的情况发生。浪费了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效果,造成专业方面失衡的恶性循环。

(二)促进各院系学术交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针对盲目性问题,需要学生本身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理性的思考能力,明白学生本身的意愿选择及价值取向。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各院系的学术交流,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职业取向。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使学生确立固定的职业目标,避免学生怀着得陇望蜀的心理,造成期望与要求过高最终却一事无成的后果。

(三)切实加强与转专业学生沟通工作

对部分转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内心的压力,与进入新环境的陌生恐惧感,同时,通过沟通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对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增强其对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

四、结论

经过以上论述及思考,很显然,“立德树人”使我们应该从传教者和受教者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的实体所在。首先,传教者即为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现状、所设置专业的就业前景及转专业带来问题的严重性等内容,切实在满足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需求的同时不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其次,受教者即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在考虑转专业前必须深刻认识到转专业对自己是否有利,是否是自己的心愿及是否真正的热爱所学的专业,不要盲目跟风。在两者之间,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做好学校与学生的沟通桥梁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将会对学校和学生负责,在尽力满足学生要求的同时协助学校完成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从自身工作出发,为学生讲述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刘娟.我国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2]易建国,谭利人,吴巧洋,胡德军.当代年轻人面临的道德困境及教育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4.

作者单位:(1.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2.辽宁工业大学人事处)

作者简介:张刚(1984-),男,蒙古族,辽宁丹东人,硕士生。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