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考生行为失范的心理调控研究

2016-11-26 14:59牧初春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校

牧初春



高校自考生行为失范的心理调控研究

牧初春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自考生存在的现状,分析自考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并提出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构筑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加强对自考生行为失范的心理调控,进而提升自考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 自考生 心理调控

一、高校自考生的现状分析

(一)自考生存在心理自卑、意志颓废、目标缺失等问题

在知识信息不断迅速更新,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下,对于未能成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自学考试取得学历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但自考生在经历高考失利后,普遍存在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目标缺失,缺乏学习动力。

(二)自考生缺乏自学的内动力

自考生存在自卑心理的同时,也没有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虽然知道要好好学习,但是提不起学习兴趣,精神始终游离于学习之外的事物,比如网游、看韩剧、逛街购物等,尽管他们也不喜欢自己所处的状态,试图有所改变,但生活的惯性还是把他们拉回原地。

(三)自考生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焦虑

在对自考生群体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认为学习让人焦虑,有挫败感。一方面,自考课程科目较多,内容很广,老师授课不同于高中时期,分析思路讲得多,具体解题方法讲得少,而自考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习惯于死记硬背,没有理解题意,学能力不够,因而产生对学习的焦虑。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他们从小学开始的学习都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很多自考生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才参加自考学习。因此自考生学习动力欠缺,不愿意深入思考,经常一知半解,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课堂作业拖拉,自学能力缺乏,如此从小养成的学习方法很难一下子改变,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由此引发学生更加消极的心理,对学习焦虑、消极的心理反过来又刺激自考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自考生心理调控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自考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自考生重塑信心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设定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开设学习相关的团辅活动,让自考生意识到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根源,通过课堂上每个人的分享,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方法不当、缺少自信,是自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消极情绪。第二阶段,开设学习方法的心理调适课,在课堂上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方法的讲解、学习成功案例的经验分享以及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行动,鼓励自考生迈出学习行动的第一步,通过行动的执行,帮助自考生树立起信心。第三阶段,跟踪反馈自考生的学习行动,让自考生分享有新的学习行动后,在学习上取得的效果,个人心里的感受,进一步强化改变对于自考生心理、行为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开展生涯教育,帮助自考生认清人生发展的目标,从而提升学习的内动力。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分析就业形势、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面试、简历相关的培训,进行职业规划,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人力资源局的专家开展讲座,让自考生清楚的认清社会形势。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利于消除自考生心理障碍

绝大多数自考生觉得校园组织的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觉得在学校里的“待遇”与其他学生是不一样的,这从另一方面引起自考生的消极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调整。一是开设思想政治课或党课,提高自考生的思想觉悟。比如与全日制在校生一样,开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邀请专家讲授党章党史、当代大学生的使命等讲座并开展党校实践活动,让自考生通过聆听讲座感受到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荣誉感,营造思想积极上进,积极提高思想觉悟的良好氛围,在自考生群体中营造一种正气、向上、积极的氛围。二是以自考生为主体或作为参与者积极加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体验校园活动组织者的身份,通过开展趣味体育活动、文明寝室评比、优秀学生评比、演讲赛、十佳歌手比赛等,激发自考生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形式,让自考生真正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消除自考生的心理障碍。

(三)构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帮助自考生调试心理

自考生教育应实行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形式。在社会方面,可以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模式,将知名企业家,社会成功人士请到校园里,聘请他们为实践指导老师,开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讲座培训,组织自考生走出去,通过社会调研、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在校的学习动力。在学校方面,开设讲授优秀课程是重要方面,同时配备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组建优秀的班组织群体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刘文丰.高校自考生的心理冲突与调控[J].继续教育研究,2009(08).

[2]宋军乐,王涛.在校自考生的高校生活体验和身份认同[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3).

[3]高健.自考生与高校生生活事件和自我肯定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8).

[4]林晓航.自考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牧初春,浙江富阳人,硕士,在浙江师范大学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