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抗逆力路径构建实务探析

2016-11-26 14:59罗景莉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生态系统

罗景莉



中职生抗逆力路径构建实务探析

罗景莉

【摘 要】抗逆力(Resilience)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其核心是复原能力。中职生经常被贴上“学业不良”、“差生”、 “行为出格”等不良标签。从抗逆力角度出发,要发掘这些“不良表现”背后的功能,需要构建中职生抗逆力模型。笔者在多年实务教学中尝试设计了以历奇教育课程为主线,优势视角课程、个案课程为辅助线,生态系统理论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抚育模式,培养中职生抗逆力,以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升职业学校社会孵化功能与认同感。

【关键词】抗逆力 历奇教育 优势视角 生态系统

一、抗逆力概述

(一)抗逆力内涵

抗逆力(Resilience)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是指个人面对压力事件(诸如学业失败、朋友矛盾、亲人离开等应激性生活事件)时,能够理性地选择正面的、建设性的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个人都有抗逆力,且抗逆力是可以激发的,其培养和提升需要过程,其核心是复原能力。抗逆力通常通过亲社会的“常规途径”和反社会的“非常规途径”两种途径表现出来,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应对压力、危机。

(二)抗逆力三要素

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提出,抗逆力由三部分要素构成:

我有(I have),即外部支持因素,是由个体所拥有的支持性的内外环境所构成。

我是(I am),即内在优势因素,也称内在保护因素,包含自我效能感,态度及信念、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等。

效能因素(I can), 也称内在保护因素,则包括培育个体人际交往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目标订定、创造力、恒心、幽默感等。

二、中职生抗逆力现状评估

笔者通过对中职生抗逆力的调研发现:

(一)抗逆力普遍较弱,以非常规途径应对为主

而中职生面对压力、危机时,由于抗逆力较弱,惯于采用反社会行为的(如打架、逃课、沉溺网络等)非正规途径(“4D”)来应对压力和危机。这些反传统、反主流的行为受到成人的指责、朋辈群体的排斥、公众舆论的压力。

(二)I am(内在优势因素)、I can(效能因素)缺失

1、自我认识呈现群体性弱化,自我意识亟待提升

在教学中发现,75.6%的中职生对自我的认识仅停留在较浅显的生理自我方面、亟待提升其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

2、自我效能、感胜任力、问题解决能力较为缺乏,对未来信心不足

在教学调研中得知90%的学生认为数学英语差,没有足够能力考入大学; 65.3%左右中职生遭遇麻烦会寻求家长帮助,缺乏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主题活动中感胜任力不强,44.7%以上学生畏惧担当主角。跟踪调查发现,即使最后顺利升段到更高学府,仍有超过半数学生对未来信心不足。

3、情绪稳定性差,沟通技巧成为制约关键

从学生处了解到,学生处每隔一周就会处理一起打架、滋事、近几年女生打架的比率直线上升。一旦交往不顺畅,多采用肢体冲突或口角争论等极端方式去解决,缺少语言有效沟通。

(三)外部支持系统不完整且缺乏相互关联

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或支持系统不健全,家庭、教育机构、社会单元相互嵌入性差距较大。在中国现代唯成绩论的教育体系下,各方认知片面,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都认为成绩差,将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构建中职生抗逆力迫在眉睫,对提升中职生心理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路径

构建中职生抗逆力的关键就是要构建I am(内在优势)和I can(效能因素)为主,兼顾构建I have(外部支持因素)抗逆力的保护因子。笔者在实务教学中尝试设计了“以历奇教育路径为主线,优势视角路径、个案路径为辅助线,生态系统路径为一体的“三位一体”课程,来构建中职生的抗逆力模型。

(一)历奇教育路径

1、历奇理念

历奇(Adventure)在《牛津字典》中被解释为冒险活动及奇遇。历奇教育就是透过历奇经验而带出有意义的教育,是一种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 ),通过团体活动形式,在合作、互动、有趣的氛围下,以团体参与、经历体验为主,在分享中生成,实现学习者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2、构建过程——挖掘中职生抗逆力

性质:团体工作方法

对象:全班学生

时长:一学期

目标:增强抗逆力的I am(内在优势因素) 和I can(效能因素),挖掘个体自身潜能,激发中职生抗逆力。

操作:在课程结合中职生的实际需求与特点, 以提升学生抗逆力为主题,几乎每节课都设计了以下内容:

“我的葬礼”(自我认识)“意向对对碰”(效能感)、“埃菲尔铁塔”(潜能)“情绪炸弹”(情绪) “双胞胎大搜索”(沟通交流技巧)、 “同舟共济”(胜任力)“密码情报”(沟通)“青藤勒勒勒”(贡献、爱心) “价值拍拍拍”(责任)等历奇项目,以增强中职生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素。

分享:学生代表分享收获及经验,课后上交书面分享

3、重构抗逆力——结果分析

笔者设置抗逆力团体干预组和无干预控制组的前后测实验设计,每个学期都会在不同年级中每年选取6个班级开设了历奇模式的心理课干预班,作为干预组,另外选择6个班级未开设同样课程的无干预组。来检验团体干预过程的有效性。在每个学期末统计(以2014-2015第二学期数据为例):

学生处统计发现,6个干预班的逃课率同比上学期下降15%,打群架率同比上学期降低了25%。通过教务处得知干预班级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本学期成绩比上学期得奖学金的比例增加10%,上课睡觉人数、玩手机人数以及和教师冲突的次数明显减少。通过干预班班主任了解到,板报从以前需要督促才办,到现在每组自觉办,且还能得奖;班级卫生明显改善,以前有上课铃响了黑板还未擦,现在几乎没有出现类似情况。

(二)优势视角路径

1、优势视角理念及目标

在实务工作中,笔者运用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来提升中职生抗逆力,作为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新模式,该路径关注构建中职生个体的优势,把“问题”转化为优势,抗逆力I am(内在优势因素) 和I can(效能因素),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优势和能力。

2、建构过程

风险因素分析--优势评估—解构“问题”—转化:挖掘“问题”背后的优势—构建I am(内在优势因素)--提升抗逆力

笔者在教学中构建了优势评估表格对学生优势进行评估。

3、重构抗逆力

案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邋遢的男生,身上衣服两个月不换,自我效能感极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不敢正视异性的眼睛。

风险因素分析:家庭结构中妈妈的出走

优势评估:发现该生最大的优势是游戏能力超强

解构“问题”:和该生面谈,澄清问题

转化过程:游戏能力强,让班干部制造主动找该生请教,沟通开始,切入干预

提升:经过二个月的努力,该生重要脱下了他那件穿了三个月的棉袄,理了头发,基本能和异性正常交流。

(三)个案工作路径

1、个案理念及目标

对危险因子较多中职生提供个别化辅导运用个案工作方法。

2、构建过程

运用认知技术、精神分析、叙事治疗、焦点技术等个案工作

方法,帮助学生解构“问题”,澄清问题。

结果:

长期过程,由于该路径是我校个案心理室的常规工作,在此作为对历奇路径和优势路径的有效巩固,增强抗逆力效果。是一个长期完整的咨询过程。

(四)生态系统路径

1、个案理念及目标

以上三种路径主要关注构建抗逆力内在保护因素构建,而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以系统的生态的视角制定全方位干预计划,重点构建抗逆力I have(外部支持系统因素)笔者主要通过构建支持性家庭环境、动机性和信息性教师支持。

2、构建过程

在实务工作中建议班主任主动和家长约定,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每月给孩子的生活不超过规定数额,请假批准次数不准超两次,旷课不超过3次否则经济制约,多支持孩子在校活动。笔者每年都对班主任开关于抗逆力讲座,以期构建关怀学生生存价值的学校文化,帮助中职生优化其外部环境,构建抗逆力文化。

参考文献:

[1]郭晓蓓,党静.青年女性的抗逆力培养研究[J].科技展望,2015(15) .

[2]马巧娜,陈丽君.优势视角理论对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5(2).

作者单位:(河南省民政学校)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生态系统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下医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路径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淡化问题、关注优势 探寻生命的内在力量
优势视角下“步入毒途”青少年的社工介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