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教学寻找梦想彩桥

2016-11-26 14:59陈宏建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范读语文课堂文本

陈宏建



用朗读教学寻找梦想彩桥

陈宏建

“我愿像蜗牛一样一步步向上爬,总有一天我会沿着我的教学生涯找到属于我的梦想彩桥。”——教学手记

冰心老人说:“青春总是令人羡慕的。”年少的初中生虽然懵懵懂懂,但却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如果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课堂中朗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课改中有的课堂朗读教学只是走马观花、只是装腔作势、只是作秀表演,这就大大降低了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只有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才能领悟文本的原汁原味,才能理解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我要用朗读教学寻找自己的梦想彩桥,要用实效的朗读教学与经典同行。

“三分文章七分读”,学生的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小的团队,如果一个团队在语文课堂上只能听到讨论问题的议论纷纷之声,却听不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这样的学习不是高效的,在语文课堂上重视朗读的教学就好比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一个将“目视”与“口语”结合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将文本的思想感情、韵律情调传达出来的方式方法,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既充当了听众又担任了朗读的角色,还可以过一回“评委角色”的瘾,既品读了文本也达成了互助互学的氛围,同时也是学生语言的提升和思想的碰撞,我尝试着在小组合作模式下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

现在的学生对书本阅读兴趣不浓,阅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显示屏、图像,却不知电子媒体那些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正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朗读经典美文,享受的是印刷文字的快乐,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速、语气、语调等读出来韵味也迥乎不同,那次的“学生综合素质展示——经典诵读”让我记忆犹新,听说有多所学校选择了朗诵《黄河颂》,我的兴趣更浓了,我真的对“朗读教学”一饱眼福了,有的学生编排了不同的队形,有圆圈式的,有一排式的,有二、三参差式的;有的学生加入了“快板式”的朗读模式;还有的学生采用了“表演式”的朗读,听起来声音洪亮、感情充沛酣畅、语气抑扬顿挫。不错的,感情是读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只要老师为学生提供朗读的舞台,相信学生定能够“读”出成果。

途径一:长期坚持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我对本校809班学生的朗读做了个抽样调查:以5人为例,有1人可以大声熟练地读完一段文字,有3人能磕磕巴巴重读、漏读、添读地完成朗读任务,有1人受方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完成朗读任务。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选的课文大多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必须细细读,大声朗读。古人曾主张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说的就是要长期坚持朗读,要用良好的朗读习惯读出文本的精髓所在,当前我坚持班级指名泛读、小组长领读、组员互读互评、课间单独朗读等方法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也同时克服了“唱读、快读、无声或小声读”的缺点,长期坚持朗读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途径二:形式多样的朗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愿读乐读。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教学也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因素之一。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用动情的范读可以为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创设课堂情景,例如教师的范读、专家录音范读、小组长的范读等都是很好的形式,我在教《黄河颂》这篇课文时,学生边听激情昂扬的朗读边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了,一遍读完已经有人举手跃跃欲试想展示了,学生大胆放开喉咙纵情朗读,学生完全走进了那个时代,学生的爱国热情瞬间迸发出来,时而低沉,时而温柔,时而高昂,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全班顿时鸦雀无声,听完朗读学生自发的掌声不绝于耳,这样的朗读教学为文本的理解开辟了捷径,为学生的道德教育上了良好的一课。

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内指定学生朗读,推荐朗读,“开火车”朗读,选段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我相信只要找到独特的角度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的语文智慧便会凸显在眼前了。途径三:推陈出新的评价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读出新意。

一个会教书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懂得调动学生情绪的老师。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说明了朗读带来的好处,它告诉我们,多朗读,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多背诵,才能终身受益。还记得鄢家河的吴春华老师在执教《台阶》这篇课文时,用推陈出新的评价朗读方式帮助了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她大胆地朗读起来:“父亲怎么了,父亲老了。”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朗读,有的学生说“老师读出了一位坚强的父亲”,有的学生说“老师读出了一位自卑的父亲”,有的学生说“老师读出了一位年老的父亲”,吴老师在用她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调动学生推陈出新的评价,虽然当前学生的评价能力不甚专业,但一定是很真实的,一定是很公正的。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不能只有读没有评价,这就好比一辆轿车光有好看的设计造型却没有汽油,小组内、小组间的自评互评,再加上讲台前老师的评价无疑是给学生的朗读注入了“汽油”,朗读的动力足了,朗读的技巧也掌握了,何愁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不出新意呢?

古人读书摇头晃脑,古人读书手舞足蹈,古人读书满脸泪花,现在的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课堂上读起书来也就毫无激情可言,要么读起书了平淡无味,要么读起书来声音细若蚊足,语文教师应把朗读教学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把朗读教学当作学生披文入情的有效途径,应把长期坚持、形式多样、推陈出新的朗读教学付诸行动,用朗读教学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彩桥。

作者单位:(宜昌市上海中学)

猜你喜欢
范读语文课堂文本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