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绘画风格的生成
——收藏家对其的影响

2016-11-26 11:08杨雅杰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富家仇英收藏家

杨雅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06)

仇英绘画风格的生成
——收藏家对其的影响

杨雅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06)

明代绘画画风交替变化,从注重绘画真实性到追求形式主义,再到自我表现。从宋代院体画的崇尚技法精神到元人的写意精神复古,这种复古是政治和经济文化上的映射。在绘画师承方面,仇英画风中那种坚定的造型能力和雄劲的笔墨技法,受南宋院体的影响,这对仇英画风起直接变化。其用笔含蓄,设色均匀,而工笔重彩更是他最为擅长的方法。仇英一生都在不断地汲取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开创了青绿山水的新典范,这一风格的形成则通过对收藏家书画藏品的观摹来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对其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说到仇英绘画风格的生成或者说绘画风格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认同及其绘画中透露出文化艺术修养内涵的来源,除了从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分析之外,是少不了仇英客居收藏家中观摩学习这一环节的。同时其交游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不在局限于文徵明父子及其学生,而开始和一批富家、收藏家相识,如项元汴、周六观、陈官、王献臣、徐宗成、朱子羽、溪隐、景溪、小洛等。由于精湛的摹古能力,仇英在当时收到鉴赏家的青睐并以“驻府画家”的身份馆讫,寓居时间少则五六年,多则十余年。其中与仇英交往时间较长的有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昆山鉴藏家周凤来、苏州富商陈官等。在仇英并不漫长的一生中,竟有接近一半的时光停留在这些东道主家中,这在中国画史上也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特例。仇英绘画风格之所以在文人画家集云的苏州画坛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所接受,为商贾所争相购买,解决了生计问题,不用去做低贱的漆匠营生,这与当时客居于收藏家、富家中息息相关。

仇英客居收藏及富商家中对其绘画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的家藏是仇英绘画艺术上的养料;长年沉浸于历代名画中,弥补仇英了诗文造诣方面的不足。绘画毕竟是文化、经济、艺术、知识、传统的综合体,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要想在艺术上攀高峰是十分艰难之事。而且仇英缺乏诗文和书法的天分,一些文人雅士的交游,也基本上被排斥在外,这对于时刻想跻身于一流画家的仇英来说,势必会心有不甘。而仇英客居最为长久的收藏家项元汴为明代嘉郡望族,家资富饶,名震一时。除了藏书之外,项元汴在收集古画古玩上颇有盛誉,由于自己是书画家,深谙辨伪之道,所以收藏了许多奇珍书画,如翰晃的《五牛图》、李唐的《采薇图》、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等,项元汴鉴赏之精,天下共称。这些任意一幅都足以作为其他收藏家的镇宅之宝的传世名作竟然都齐聚天籁阁,私藏家有这样的手笔,历史上几乎无出其右者。丰富的家藏使仇英大有机会学习历代文章知识、观摩前辈名家巨作,这也使得他的艺术视野日趋开阔,绘画技巧更融各家之长。

而仇英作画,一般很少有如唐寅等人的洒脱挥毫,而多是苦心经营,讲究工整、典雅,笔笔落到实处。他创作的作品很少有一挥而就的快意,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认真的谋划。而当时的富商和收藏家,也几乎十分明白其创作的特征,他们求画通常并不限定期限,反而让他在家中自由居住,又慷慨地让他观赏自己收藏的各种名画,阅读了大量文献古籍,临摹许多古画,涉猎文学艺术,这使他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更上一层楼。绘画大家的经验,给仇英以深刻的启迪,就是在作画的过程中,时时要注意气度与法度的配合,既不能因为感情的炽烈而乱了章法,也不能谨守艺术的行规而不思进取。只有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又显气魄,才能展现艺术的高超境界。从这个角度上讲,仇英长期客居富家、收藏家、对其绘画风格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是仇英大量杰作为收藏家增添光彩,收藏家又将其推向社会使其名声显扬,从而激励其创作更多佳作,形成了良性循环;仇英中年后常居于富家、收藏家,生活得到安定,不再像以往那样汲汲于生计。其天生有从古画中模拟物品器制的本领,这跟其日渐增长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可谓如虎添翼。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跃跃欲试,有时应主人们的要求不时创作一些别具一格的作品。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其巨幅长卷的创作,以表明收藏家们的豪奋之气和虚荣心。同时绘制巨幅长卷是其绘画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也为仇英更上一层楼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如昆山富家周凤来邀请仇英制作长达15米的《子虚上林图》以作为向其母亲80岁寿诞的生日礼物。项元汴与其相交十余年也造就了一些巨幅长卷,如世所共称的《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和长达6.79米的《孝经图》等。项元汴还经常在仇英的画上代署名款,使仇英的画增色不少,加上项元汴本身购置的仇英绘画,其数量更是庞大,实际上能够标明其特别为项元汴所作的画并不多见。现存比较有名的是作于嘉靖二十六年的《临宋元六景》册。仇英创作特色之一就是临摹古画,足可乱真,意味着在绘画市场上可以翻云覆雨,这对于那些追慕风雅的商贾而言,极具吸引力。而此时的苏州城绘画市场相当活跃,加之文徵明及收藏家、富商的极力推崇以至于仇英在绘画上逐渐站稳脚跟,其后求画者甚多,影响力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勃勃雄心被点燃,在画风上开始新的攀登。

三是主客关系融洽,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使绘画更加从容,给其绘画风格带来某些新的改变;仇英应一些收藏家之邀,客居其家作画。客居其间生活安逸,无论是晚期客居于苏州富家陈官,还是客居时间最为长久的大收藏家项元汴,他们既是仇英的东家主,亦是难得的知音。对待仇英更是平等,一般宾主之间的客气在他们身上是看不到的,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这种主客关系,在当时虽不鲜见,但能像他们这样十余年合作无间,彼此之间不生芥蒂,尤为难得。项元汴比仇英小二十多岁,但对仇英一直很尊敬,给予充分的自由让其随意创作。项元汴收藏的历代名画中以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为冠,值二百金。明四家的其他三人与仇英相比都是书画兼工,名声高于仇英。其画竟以二百金拔得头筹,却可见项元汴对他的重视。同样,陈官也从来不催促仇英多画,而只是求其兴之所至,轻松度日。在这样的情况下,仇英完成了其生平的最后一幅杰作《职贡图》,这也是一幅长达5.8米的巨制。

仇英绘画时,即使耳边有丝竹之声,歌妓之美,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从他留下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可以窥见其辛勤学艺的一丝痕迹。临古人之迹,师古人之心,以自己的天赋和禀性在深厚的传统中寻觅自己艺术生命的立足点,这是仇英一生为之奋斗不懈的追求。丰富的家藏,让仇英汲取各种艺术养料,学到各种流派与艺术风格,最终让仇英在绘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亦是明代雅俗共赏审美风尚在绘画作品中的映射。

[1] 李天道 李玉芝.《明代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审美诉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

[2] 林家治卢寿荣. 《仇英画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2

[3] 单国霖.中国巨匠美术丛书. 仇英.北京文物出版.1998

杨雅杰(1990-),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J212

A

1672-5832(2016)11-0164-01

猜你喜欢
富家仇英收藏家
共同富裕,共享甜蜜
仇英的绘画人生
记旅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从富家千金到第一位女电影厂长
仇英:一个油漆匠的逆袭人生
收藏家星星狐
大秦岭·山水
韩雪与爱人并肩战斗
《剑阁图》背后的草根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