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互动载体探析

2016-11-28 14:47高琦娄淑华
文教资料 2016年22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高琦+娄淑华

摘    要: 互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交往的媒介与桥梁,分析其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鉴赏和课堂管理等,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建构、共融共生,以及维系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和谐师生关系    互动载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权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被动地记忆和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在情感、语言方面处于被动的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自上而下、流通灌注式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活动与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倾听,与学生在课堂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依托:课堂讲授,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建构;课堂讨论,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课堂鉴赏,深化和谐师生关系的共融共生;课堂管理,维系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一、课堂讲授: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建构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课堂讲授就是发生在这种环境之中以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为核心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课堂讲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课堂讲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传递,通过教师对知识讲授和学生吸收知识的这一过程,能够实现师生互动,而课堂讲授中师生互动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如果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语言、教态,学生乐于接受,并在课堂讲授中产生良性互动,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尊重,就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对教学内容、课程进度和课堂节奏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采取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缺少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如果缺少互动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中完全丧失话语权力,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造成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动机、跟不上教学进度等,进而导致师生关系淡漠、紧张,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采取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学生的原则,研究学生的需求,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删减、重组和补充教材以外的最新信息,发现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并从中寻找具有代表意义和启发性的案例进行讲解,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认识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与学生商榷,还可以进行辩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绝不能因担心提问而打乱课堂秩序,就回避学生的提问;教师切忌用教条的语言重复教材内容,应广泛涉猎哲学、文艺和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运用生动的语言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要注意讲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而且要注意音量、语速和音调的抑扬顿挫。另外,应以适当的姿势辅助说话,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①。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通过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肢体语言行为具有动态、直观的特点,当它与言语活动一起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时,就能拓宽信息渠道,强化言语表达,能够产生更好的互动效果。教师应多用微笑、点头等方式鼓励积极发言的同学,增进教师的课堂感染力,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如眼神提示、拍肩膀或走下讲台缓步环形于学生座位中间,提示情绪松懈、表情暗淡、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认真听课。教师得体的肢体语言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拉近了师生距离。肢体语言的教学暗示也弥补了语言表述不清的缺憾,削减了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课堂讨论: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讨论是针对某个事物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的过程,是一种有效交流看法,形成认识,使信息增值的方法②。讨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师生互动的关键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拟定讨论内容,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搜集论据、阐明观点、互相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他人观点,支持或反驳他人意见,提炼、分析、综合别人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有效地交流信息、畅所欲言,不但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价值观的输出,同时能够增进师生双方之间的了解,活跃课堂氛围,推动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教师是课堂讨论的指导者和推动者,教师在讨论前的准备和讨论时的引导,直接影响着课堂讨论作用的发挥,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堂讨论前,教师应确立好讨论的题目,讨论题目应结合课堂内容选择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学术问题,或是范围更广泛、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要保证讨论问题是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资料的,通过讨论能够表述清楚观点。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查资料的时间,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做准备,保证他们在讨论前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教师对所设定的问题点到为止,留出空间让学生去发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一定的观点和见解。讨论时,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适当加以启发引导,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让大多数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对所有学生保持积极的期望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尤其密切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设法鼓励他们,打消他们的顾虑,运用激励手段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参加到讨论中。在学生发言期间,教师应弱化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成为激发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的角色,教师应以倾听者的姿态出现,不插话、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讨论中起主持、引导和最后点评的作用。在讨论结束时,如果所讨论的问题已有明确结论,教师应该在分析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将结论明确说明;如果所讨论的结果依然是存在争议,教师应该对不同观点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如果所讨论的问题是社会现象类问题,教师应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看到社会问题的积极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在讨论中涉及连教师本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应该如实说明,等适当的机会向学生再作解释。

课堂讨论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心态,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讨论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促使师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展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由于讨论中师生双方都可以平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距离,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课堂鉴赏: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共荣共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教材为依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形象生动,做到抽象与形象相结合,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教师可以运用实物、挂图、图片、模型、幻灯,也可运用视频、音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课堂鉴赏活动。课堂鉴赏活动能够展现出形象生动、发人深省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展示完毕后对所展示内容进行一定的解读,也可以以提问或自主发言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再予以总结归纳,或是将学生对于课堂鉴赏的内容和体会作为作业,启发学生思考其内在含义。课堂鉴赏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做到抽象与形象相结合,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让学生在视与听的结合中,获得深刻印象,加深记忆。

教师应尽量选择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且富有教育性和趣味性的鉴赏材料,充分引导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深刻剖析,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教师可以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提供马克思生平的视频材料,当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一生饥寒交迫,终日为生活所累,但他依然不放弃革命理想,坚持为个体自由和幸福而奋斗,这就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马克思,调动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教师可以节选《建党伟业》视频中的一段进行播放,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党和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选取《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中的一段并为其讲解写作背景,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伟大思想。此外,教师应灵活掌握课堂鉴赏的时间,既不能太短,让学生无法理解材料内容,时间太长,学生又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情绪,应尽量控制在5-15分钟为宜。教师若能对课堂鉴赏做到灵活充分地掌控,学生通过对材料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就能够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师生之间通过对材料内容的欣赏和分析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课堂管理:维护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③。灵活多样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管理方式是建立规范的课堂秩序、营造的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也是维系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反之,教条式家长式的课堂管理方式会让学生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于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或理论形态的课程,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素质武装大学生,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育学生精神世界的学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除了需要解决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还需要面对主流价值观与学生多元价值观冲突的问题,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更加不易。

目前,某些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拥有着法定的权威是代表国家和社会来教育学生”、“课堂管理是为树立教师权威服务的”、“学生对老师的管理必须无条件服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可能会导致教师管理权威的滥用,而崇尚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大学生,显然不会因为对方是教师,就会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部分教师会用强制性手段管理学生,如对于课堂不守纪律的学生进行罚站、点名批评、扣除课堂分数等方式进行管理,而大学生的特定年龄阶段又使得他们普遍具有自尊心强、个性张扬、情绪波动大等特点,教师这种强制式的管理手段会使学生心理负担沉重,产生厌倦、逆反情绪,使课堂氛围紧张缺乏活力,直接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行为分析原因,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课堂行为可以分为三类:正当课堂行为、不当课堂行为和违规课堂行为。正当课堂行为是指遵守课堂秩序、合乎课堂规范的行为;不当课堂行为是指不宜在课堂上表现的行为;违规课堂行为是指对课堂秩序和课堂规范有破坏作用的行为④。

对于正当课堂行为,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使其能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重复出现。对于不当课堂行为,教师应选取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对学生进行暗示或提示,使行为者意识到其行为的不当性和无效性,并自觉地调整其行为。对于违规课堂行为,教师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谨慎处理。如发现违规行为时,不能采取过激的语言和方式刺激学生,可私下和学生聊天引导其诉说违规行为发生的原因,发现违规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激励其正面发展等。总之,教师应采用倾听、沟通交流的方式,换位思考,尊重和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对于不当课堂行为和违规课堂行为要了解其原因,灵活谨慎采取不同策略应对,这样才能让课堂积极有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注释:

①傅恩来.关于运用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再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②谢同祥,沈书生,牛玉霞,刘强.有效课堂讨论的原理[J].教育科学版,2007(06).

③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32.

④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谢同祥,沈书生,牛玉霞,刘强.有效课堂讨论的原理[J].教育科学版,2007(06).

[3]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4]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

[5]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6).

[6]王果.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02).

[7]傅恩来.关于运用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再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号:14BKS1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
漫谈班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本三学生教学活动策略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