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大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6-11-29 01:00高一凤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莱州莱州市批发市场

高一凤

(莱州市农业局,山东烟台 261400)

莱州市大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高一凤

(莱州市农业局,山东烟台 261400)

文章通过对莱州的特色蔬菜——大姜种植、销售情况的调查,分析莱州大姜产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大姜 发展 调研

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县。大姜是莱州重要的高效特色蔬菜,每年产业总值达16亿元以上。为摸清莱州大姜产业发展现状,更好地制定发展对策,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

1 莱州大姜种植情况

1.1 种植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

莱州大姜种植距今已有 50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400 hm2,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1/3以上。种植范围遍及全市,其中,位于城北王河两岸的驿道、程郭、平里店、朱桥等镇是重点产区,占全市大姜种植面积的85%以上;城南主要分布在沙河镇,约有333.35 hm2。全市现有3万农民从事大姜生产,涌现出许多大姜生产专业村,如驿道镇的东周亭、东赵,程郭镇的由家、教书庄,平里店镇的郑家、吕村,沙河镇的大曲家、黑羊山,这些专业村的大姜种植面积占村庄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

1.2 优良品种多,平均单产高

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选育,莱州培育出“莱由一号”、“龙潭”等地方优良品种,具有黄皮黄肉、质地细腻、粗纤维少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引进的外地优良品种,如“绵姜”、“山东一号”等,以其长势好、产量高等优势,得到广泛种植,最高产量可达7 000 kg/667 m2。2010年10月,“莱州大姜”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3 储存时间长,经济效益好

莱州的大姜销售主要以洗姜为主,出售期一般分2个阶段,10月份大姜收获后,直接出售鲜姜,占总产量的10%左右;剩余的储存于地下姜窖,“圆头”后作为窖姜出售,销售时间从当年春节前,持续到第2年年底,甚至更长时间。

表1 近10年莱州市大姜种植面积及价格变化情况

大姜种植效益高,以平均产量4 500 kg/667 m2、较低价位3元/kg计算,每667 m2大姜的毛收入为1.35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后的收益,比种植粮食等作物要高得多。

2 大姜生产及销售现状

2.1 价格处于低位,种植面积不降反增

近年来,大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07~2010年,国内大姜价格呈持续上升状态,2010年达到高峰,2011年出现大幅下降,2012年达到最低。2013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毒大姜”事件后,当年种植面积减少,大姜收购价格下半年达6~6.5元/kg,最高达到12元/ kg。2014~2015年,价格又出现较大回落,保持在2~4元/kg。

2016年以来,姜价为2元/kg,仍处于低位。尽管如此,姜农种植热度依然不减,全市种植面积近5 700 hm2,比去年增长1 333.4 hm2,新姜区增加较多。通过对近10年的大姜价格和种植面积统计情况分析(表1),大姜价格的下降,将导致种植面积的下降;价格的上升,将伴随着种植面积的上升。但2015~2016年价格不高,但种植面积反而有所增加。有部分姜农认为,较低的市场价格持续了一段时间,价格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存在着赌一把的想法。

2.2 大姜批发市场建设初见成效

2015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莱州大姜协会的牵头单位——旭斌果蔬,在平里店镇吕村投资建设了规模化大姜批发市场,建设洗姜流水线13条,最高日交易量可达100万kg,年交易量达3.6亿kg,全年节水110万m3。

目前,市场已有60多个销售大户入驻,免费使用大姜冲洗、加工设施,平均日洗、加工大姜30万kg。大姜批发市场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全市大姜分散销售的问题,大姜平均提高0.4~0.6元/kg,每年可为种植户增加收入约1.5亿元。该市场还计划在市内大姜生产重点镇街,增设2~3处分市场,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方便全市大姜集中收购和批发销售。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姜产品重量轻质,品牌效应发挥不到位

目前,莱州大姜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大姜产量较高,姜块肥大,由于只注重了产量,却忽视了质量,部分大姜产品品相较差,品质不高,降低了全市大姜的整体销售档次,影响了种植效益。此外,“莱州大姜”虽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但在产品包装、媒体宣传等方面利用不充分,品牌效应未得到完全发挥。

3.2 大姜批发市场运行不规范,交通环境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模化的大姜批发市场,莱州大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于周边的平度、昌邑、莱芜等产区,影响了姜农的收入。全市200多个大姜收购点、300余家小型洗姜厂,分散在大姜产区的各个村庄,很难接到客户的大订单,价格受制于人。目前,大姜批发市场虽已初步建起,但仍在试运行阶段,对于下一步如何稳步提升产品整体价格、带动行业健康发展,仍需进行积极探索。同时,由于该市场位于平里店镇吕村,受周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影响,运载大姜的集装箱车辆通行受阻,制约了市场的规模化扩展。

3.3 大姜价格波动大,种植风险难规避

近年来,大姜价格涨跌幅度较大,频频出现“过山车”现象。以2011年和2013年为例,2011年大姜市场的价格为1.6元/kg,以4 500 kg/667 m2的产量计算,每667m2大姜产值为7 200元,扣除8 000元的种植成本,收益为负数;2013年,以12元/kg的价格、4 500 kg/667 m2的产量计算,每667 m2大姜产值为5.4万元,扣除8 000元的成本,每667 m2大姜收益4.6万元。在有些年份高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姜农忽视价格和市场信息,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导致大姜市场供过于求,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重视大姜品质,培育莱州知名品牌

大姜作为莱州的优势农产品,有序提升大姜品质,保护、整合、开发利用好“莱州大姜”品牌,有助于大姜产业做大做强。今后,应加快推进全市大姜产品的提质升级,在大姜的品质、品相、安全性上多下功夫,降低种植密度,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提升综合种植管理水平,提高大姜产品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开发力度,采取资金奖励或补贴等办法,加快推进当地优质大姜资源保护,优化大姜栽培品种,增加产业发展后劲。广泛宣传“莱州大姜”,适时召开产品推介会,利用“莱丰网”等电商平台,实施网上推销,并采取厂家扩销、优质引销、奖励促销等策略,突破性开拓大姜外销市场。

4.2 加大大姜批发市场扶持力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大姜批发市场的建设,对于提升莱州大姜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推动大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市场周边交通环境,在资金、政策、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大姜批发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同时,以大姜批发市场为核心,在王河流域建设全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交易基地,带动周边贸易、服务等多个行业发展,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价值链,让农户更多地分享产业链环节的增值利益。

4.3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产品转化能力

大姜不仅是重要的蔬菜产品,又兼具一定的保健作用。目前,国内大姜深加工产品数量较少,拓宽大姜产品的深加工市场,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大姜系列产品的需求,而且可以转化鲜姜销售压力。要根据莱州大姜生产特点和出口情况,采取贴息、奖励等措施,培育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大姜产品向姜粉、姜汁、姜精、姜油等精深加工发展,提高大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4 引导姜农把握大姜销售规律,实现理性种植

大姜属于小量应用的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市场需求量相对偏少,存在种植投入大、收益大、风险高的特点。农民在种植前,必须慎重,避免追求高收益不成,反而造成重大损失。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全国乃至全球大姜价格的关注力度,及时发出价格预警。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根据大姜价格和市场波动周期,合理安排大姜种植面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猜你喜欢
莱州莱州市批发市场
酒心糖
我和我的家乡
山东省石材协会周克继会长一行赴莱州进行调研
山东莱州市加快推进石材产业整合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莱州市郭家店镇采叶苗木园艺场
上市公司拟出资1950万美元整合莱州矿山及石材产业
山东莱州三个饰面用花岗岩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