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2016-11-29 01:00王朝海马浪浪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毕节市种薯马铃薯

周 平,王朝海,陈 黎,马浪浪

(1.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 551700;2.毕节市农业委员会,贵州毕节 551700)

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周 平1,王朝海1,陈 黎2,马浪浪1

(1.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 551700;2.毕节市农业委员会,贵州毕节 551700)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品质好,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之带来了种薯用量增加、种薯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致使企业加工原料收购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毕节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4.69万hm2,总产646.16万t,平均单产1 241.71 kg/667 m2;脱毒马铃薯总产461.39万t,平均单产1 338.81 kg/667 m2。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有威芋3号、会-2号、宣薯2、米拉、威芋5号、费乌瑞它等。销售价格在1.4~2.0元/kg之间,超市价格2.0~3.0元/kg之间。

毕节市 马铃薯 生产现状 建议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温度低,海拔高,平均海拔1 400 m,最高海拔2 900.6 m,最低海拔450 m。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均日照1 231 h,年均气温13℃,年均降雨量1 100 mm,无霜期260 d左右,属于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

马铃薯作为毕节市的主要粮食、蔬菜、饲用和工业原料作物,近几年良好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基础促进马铃薯规模化发展,全市9个县(区)均有种植,已经成为该市的优势作物,约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跃居粮食作物的第1位,产量约占全省总产的40%,成为贵州省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列居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市之一。毕节市作为“农业部部长联系点”,明确提出重点扶持以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产业。

1 马铃薯生产现状

1.1 面积稳定、单产不高

2015年,毕节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4.69万hm2,鲜薯总产646.16万t,平均单产1 241.71kg/667 m2;脱毒马铃薯22.98万hm2,占66.23 %,脱毒马铃薯总产461.39万t,平均单产1 338.81 kg/667 m2。2015年,全市马铃薯净作面积13.23万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38.15%;间套作面积21.46万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1.85%。

1.2 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建设情况

2015年,生产原种1 842.5万粒;原种扩繁面积0.067万hm2,产量1.37万t,交易销售价格2.8~3元/kg;一级种薯扩繁面积0.31万hm2,产量7.118万t,交易销售价格2.4~2.6元/kg;二级种薯扩繁面积2.27万hm2,产量52.06万t,交易销售价格2.2~2.4元/kg;品种为:费乌瑞它、威芋5号、宣薯2号、宣薯3号、青薯9号、中薯3号、威芋3号等。推广脱毒马铃薯比去年增加1.68万hm2,增幅为3.77%。

1.3 商品薯销售情况

1.3.1 销售情况

毕节市在马铃薯生产的同时,基本形成菜用、饲用、种用、加工和外销的格局。2015年,全市销售鲜薯177.12万t,平均单价1 600元/t左右,销售收益28.3亿元,基本与2014年持平。主要销售品种有威芋3号、会-2号、宣薯2号、青薯9号、威芋5号等。

1.3.2 价格

近年来,该市马铃薯播面稳中有升,外销量逐年扩大,市场幅度在1.4~2.0元/kg之间,特别是早春菜用型马铃薯持续保持良好的市场,每千克单价比晚春马铃薯高出0.8~1.0元。如在四川、广州、贵阳等市场走向较好的威芋5号销售价为2 000元/t。

1.3.3 批发市场建设及销售方式

全市建成马铃薯交易市场12个,总规模2.24万m2,交易能力17.95 万t;市场交易主体是本地薯农和外地客商。主销渠道为农村经纪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外地客商贩运到周边县市、省城和省外市场销售。早熟菜用型商品薯大多为薯农自己运到附近粮菜市场交易或马铃薯收购点统一收购。

1.3.4 目标市场、销售区域

目标市场为省内各地、省外周边市场乃至广州、北京、上海。销售区域从原来的省内市场发展到省外云南、湖南、成都、重庆、南京、上海、郑州、北京、广州、杭州、海南等地,销售区域不断延伸增大。

1.4 加工业开工不足

现有加工企业6家,年生产量1.34万t,年加工马铃薯鲜薯量1.36万t,年销售量0.75万t。主要加工产品为马铃薯淀粉、马铃薯面条、薯片、马铃薯馒头、马铃薯包子等。加工企业运转处于时断时续状态,主要受原料价格和加工产品市场销售量影响。

1.5 种薯储藏设施建设

现有马铃薯储藏设施457个(多为小型储藏窖),规模6.37万m2,储藏能力9万t。

1.6 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

村级以上马铃薯专业合作社44个,涉及成员3 192人,年生产产量30.16万t,商品销售量25.84万t,销售价格平均1.60元/kg。

2 存在问题

2.1 种植技术和意识有待于提高

费乌瑞它、中薯3号等早熟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仅占总面积的9.43%左右,绝大部分专业合作社不敢大面积扩繁早熟品种,未播种前需要政府回收合同、种薯补偿款、专业部门的病害防控等配套措施保驾护航。导致品种结构单一、专用型品种少。商品薯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集中度不够,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鲜薯外销量虽然占了27.41%,但是90%是8~9月集中上市,导致商品薯直接外销,没有市场先机,只能自家食用、饲用、堆放贮藏、就地土埋不收等,经济效益不显著。

2.2 种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干预和农业发展没有实现无缝对接

实践证明,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马铃薯品质的重要措施。但是,因投入能力不足,原种生产量由去年的3 498.2万粒锐减至1 842.5万粒,其中1 400万粒计划由该市种薯扩繁企业生产,也就是说其中的440多万粒由各县区采用招标形式自行采购,并承担运费和生产风险。建议加大种薯补助金额和该市种薯扩繁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解决种薯生产企业投入成本高、缺乏资金支持的生产实际问题。

2.3 科技投入不足,对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利

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科技人员流动性较强。现有科研力量只停留在基础性研究,栽培技术集成和品种选育趋于边缘化。建议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整体提升科研水平,避免项目重复立项、经费2次不合理使用,促使基础性育种向分子育种延伸,栽培技术研究从单元素向多元素、多领域共同发展。

3 产业发展建议

要立足毕节市的实际,抓住区域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准确定位,科学、久远规划。以威宁县、纳雍县、赫章县、七星关区等适宜高海拔区域为主,建立原种、良种、高淀粉扩繁基地,种薯生产立足全市面向全省;在低海拔区域建立早熟品种商品薯生产基地,区域划分逐步形成种薯基地、加工型、食用型、炸制型马铃薯的产业带。

3.1 遗传育种

目前,在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和利用方面比较贫乏,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有威芋5号、宣薯2号,缺乏早熟、抗病、高淀粉、专用型的品种。同一品种长时间种植,一些病毒会慢慢积累而导致抗性退化,产量下降逐渐失去使用价值。但是,要选育出丰产性、抗性较好的专属性品种比较困难,加强资源的引进、筛选与再创新的研究工作。

3.2 栽培技术

针对不同品种在不同区域的常规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小型机械化设备的研究与示范,重点向绿色环保增产增效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领域发展。

3.3 贮藏技术

现在毕节市农户的贮藏大多是堆放,不易发现内部腐烂部分。同时,招鼠害,且存贮量较少。建议收获量大的农户建设大型马铃薯贮藏窖,以减少贮藏过程中的损失,避免集中上市,有利于反季节销售,增加其经济收入。

3.4 树立品牌效益利用网络营销马铃薯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促进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区域优势树立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化和完善网络销售体系,将产和销有机结合,缓解和打消马铃薯从业人员卖难的问题,提高商品转化率,使马铃薯成为该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4 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展望

毕节市的典型气候特别适宜种植马铃薯,长期以来,在马铃薯品种选育上,一直以产量和鲜食作为衡量该品质好与坏的标准,没有从加工及其相关产业延伸上去探究,为此,该市加工型品种资源很少。今后有必要重视马铃薯加工型品种引进和选育工作,对加工业市场信息及时跟踪并给予预判,建立健全企业加工原料价格波动的调控政策、加工产品市场外销流通走向,引进新型企业或引导老企业成功转型,延伸毕节市马铃薯产业链,多方携手共同让马铃薯增加产出值。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10-ES19);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贵州威宁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2014GA820005)

猜你喜欢
毕节市种薯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