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老芒麦的引种驯化

2016-11-29 01:00白杰峰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叶锈病扬麦条锈病

白杰峰

(山西省忻州市农委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忻州 034000)

野生老芒麦的引种驯化

白杰峰

(山西省忻州市农委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忻州 034000)

老芒麦是披碱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文章主要阐述近年来对野生老芒麦进行的驯化工作,以期培育出更多的老芒麦良种。

野生老芒麦 引种 驯化 培育

老芒麦是披碱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在我国,老芒麦作为栽培牧草的历史较短,从开始由野生种驯化到在东北等地试种,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虽然也培育出多叶老芒麦等良种,但至今生产上仍感品种不足。因此,为尽快给生产上提供优良品种,近年来,开始对野生老芒麦进行了驯化工作,选育3代后,又与其它品种进行晶比试验。

1 野生种子的采集

近年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采集了野生老芒麦种子。该地野生老芒麦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及阴坡下缘,这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说明该草属于中生禾草,喜水,喜肥,常常与其它牧草混生,呈疏丛禾草的杂类草群落。采种时,野生老芒麦高70~90 cm,半直立,茎粗达0.31 cm,单株分蘖较少(4~8个),穗子较长,浓绿色;种子棕褐色,长芒且反曲,种子饱满,发育良好,千粒重3.04 g,发芽正常。采种0.5 kg。

2 驯化地点概况及驯化选择过程

驯化工作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农牧学院牧草试验站进行。该地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年均温5.4 ℃,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36.9 ℃,1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32.8 ℃;年降水400 mm左右,多集中7~9月,冬季积雪不厚,年度间降水差异较大,无霜期130~140 d,初霜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5月末。试验地土壤为沙质栗钙土,肥力中等,土壤呈弱碱性反应,PH7.5左右,地下水位较高。

表1 驯化后野生老芒麦不同年限的物候期(日/月)

选择标准:(1)植株高大、半直立的株型;(2)叶片宽大、灰绿;(3)穗大飞长。将选育1代播于选种圃中,面积90 m2(小区面积30 m2,3次重复,顺序排列),之后连续选择,经过3代,基本稳定。

为了鉴定该驯化老芒麦品系产量效益(产草量与产粒量),近年来,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自然条件的改变及栽培水平的提高,是野生牧草发生变异的基础。与此同时,进行选育,必定促使经济性状的飞跃,这就是野生牧草驯化的理论基础。

3 驯化效果调查与分析

3.1 形态特征的观察

野生老芒麦驯化品系,经过选育之后,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变化。

(1)株高增加。原野生状态植株高度仅为70~90 cm,经过驯化后,驯化3代2年生植株高达130 cm,自然高度也在80 cm左右。

(2)分蘖增多。由于生境条件的变化,由分蘖4~8个增加到6~12个,个别稀植牧草分蘖达15个以上。

(3)叶片变宽。一般中部叶片宽1.1 cm。

3.2 生长发育调查

野生老芒麦选育2代及选育3代物候期均有变化(表1)。驯化后在3月底返青,6月中旬孕穗,6月下旬抽穗,7月上旬开花,7月下旬种子成熟。从返青到种子成熟119~126 d(平均122.5 d)。

老芒麦在返青期生长缓慢,6月10日以后,植株开始拔节,生长速度加快,6月底至7月初,植株开花生长又复减缓(图1)。不同年限间,生长曲线基本相同。

3.3 产草量与产籽量

产量指标是栽培牧草的重要经济性状,选育的2代和3代不同年限的老芒麦,经驯化后,在中等管理水平条件下,鲜草产量平均为3 600 g/667 m2左右、干草产量为1 052 g/667 m2、种子产量166 g/667 m2。生活第2年的野生老芒麦,产干草1 081.0 g/667 m2,如与同等条件下的其它5种禾草相比,干草产量居第1位,分别比肥披碱草的产量(966.2 g/667 m2)、羊草的产量(721.2 g/667m2)、无芒雀麦的产量(708.3 g/667 m2)、冰草的产量(589.0 g/667 m2)、中间偃麦的产量(330.8 g/667 m2)高11.9%、44.9%、52.6%、83.5%和227.5%。

对野生老芒麦等8个老芒麦品种进行的牧草及收籽产量品比试验(对比法排列)表明,在老芒麦各品种中,生活第3年的野生老芒麦鲜草产量平均为2 897.7 g/667m2,仅次于晚熟老芒麦(2 957.0 g/667 m2)而居第2位,比农牧老芒麦(对照)的产量(2 890.3 g/667 m2)高0.26%,比吉林老芒麦的产量(2 230.7 g/667 m2)高41.9%,比山丹2号老芒麦的产量(1 852.7 g/667 m2)高56.4%,比青海2号老芒麦的产量(1 600.7 g/667 m2)高81.1%,比多叶老芒麦的产量(2 460.5 g/667 m2)高17.8%;生活第4年的野生老芒麦,在品比试验中产籽量(157.0 g/667 m2)低于农牧老芒麦(对照)、多叶老芒麦和吉林老芒麦居第4位,分别比晚熟老芒麦的产籽量(166.7 g/667 m2)、山丹2号老芒麦的产籽量(138.5 g/667 m2)、高加索老芒麦的产籽量(103.5 g/667 m2)、青海2号老芒麦的产籽量(72.25 g/667 m2)高6.1%、13.7%、52.4%和 117.4%。其次,生活第2年的野生老芒麦和同等条件下的5种禾草的产籽量相比也是较高的(207.7 g/667 m2),分别比肥披碱草的产籽量(193.4 g/667 m2)、羊草的产籽量(5.3 g/667 m2)、无芒雀麦的产籽量(83.4 g/667m2)、冰草的产籽量(56.7 g/667 m2)、中间偃麦的产籽量(75.6 g/667 m2)高7.3%、38倍、149%、265.1%和173.8%。

3.4 茎叶比例

栽培驯化后的老芒麦叶量显著增加,选育2代不同年限草群茎叶比例差异较大(表2)。驯化后的老芒麦叶量比较丰富,由于仅达拔节期,所以叶量达98.2%,而成年草群叶量一般在32%~35%,再生草在70%左右。与其他老芒麦品种比较基本相似。

表2 野生老芒麦驯化后的茎叶比例

4 初步结论

(1)驯化后的野生老芒麦在外表形态特征上有较大变化,主要表现株高增大,叶片变宽,虽然基部茎节仍有倾斜,侧重于栽培品种。

(2)驯化后3代的野生老芒麦晶系在自然条件、中等管理水平下,能开花结实,生育天数122 d,平均产量鲜草3 600 g左右、干草1 000 g左右、种子196 g左右,与老芒麦其它品种比较,名列前茅。而且叶量丰富,适口性好。

(3)驯化后的野生老芒麦应进一步进行区划试验、中间试验,以便在生产中推广。

国豪麦3号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01

品种名称:国豪麦3号

申 请 者: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227-185/99-1522//99-1572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5 d,比对照品种川麦42晚熟2 d。幼苗直立,苗叶较宽、上举,苗色深绿,冬季叶尖黄。分蘖力较强,生长势一般。株型较紧凑,株高79 cm,抗倒性一般。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饱满。每667 m2穗数25.6万穗,穗粒数40.8粒,千粒重42.2 g。抗病性鉴定,白粉病免疫,中感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85 g/L,蛋白质含量12.42%,湿面筋含量22.2%,沉降值23.3毫升,吸水率52.2%,稳定时间1.3 min,最大拉伸阻力388 E.U.,延伸性134 mm。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408.1 kg,比对照品种川麦42减产3.6%;2013~2014年度续试,平均每667 m2产359.8 kg,比川麦42减产3.4%。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362.0 kg,比对照品种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667 m2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安康地区种植。

苏麦1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02

品种名称:苏麦11

申 请 者: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宁麦9/扬麦11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2 d,比对照品种扬麦158晚熟1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叶色绿,生长旺盛,株高81 cm,抗倒性较弱。株型较紧凑,旗叶上举,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半硬质,较饱满。每667 m2穗数32.3万穗,穗粒数37.1粒,千粒重41.9 g。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70 g/L,蛋白质含量13.38%,湿面筋含量28.5%,吸水率61.4%,沉降值36.0 ml,稳定时间3.0 min,最大拉伸阻力292E.U.,延伸性168 mm。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391.6 kg,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2.6%;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每667 m2产430.4 kg,比扬麦158增产6.5%。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390.4 kg,比对照品种增产0.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每667 m2适宜基本苗15万。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和条锈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安徽、浙江、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扬麦2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03

品种名称:扬麦25

申 请 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扬17*2//扬11/豫麦18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2 d,与对照品种扬麦20相当。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生长旺盛。株型较紧凑,叶上举,穗层较整齐,株高83 cm,抗倒性较好,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半硬质-粉质,饱满。每667 m2穗数33.0万穗,穗粒数38.9粒,千粒重38.8 g。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76 g/L,蛋白质含量13.56%,湿面筋含量28.5%,吸水率52.1%,沉降值37.9 ml,稳定时间5.3 min,最大拉伸阻力477E.U.,延伸性152 mm。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435.9 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4.8%;2013~2014年度续试,平均每667 m2产407.3 kg,比扬麦20增产2.7%。201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421.4 kg,比对照品种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667 m2适宜基本苗16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猜你喜欢
叶锈病扬麦条锈病
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河南省55个冬小麦品种叶锈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赋予谷类作物叶锈病抗性
杨树叶锈病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策略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近年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