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6-11-29 12:40田雪晴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启示英语教学

田雪晴

摘 要: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这一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人民教师作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领路人,更应该更新学习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学生现有的发展区,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英语教学;启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定义及其内涵

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发展水平(actual development level)与潜在发展水平(level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之间的差距。实际的发展水平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学生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当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教学的目标。只有让教学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以学生发展的未来为方向,才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将教学与发展、现在与未来、内部与外部、个体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同伴及教师与社会的互动等多种因素,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强调教育的社会互动特性及学生在认知发现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在于激发学生形成目前尚未存在的学习潜能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中介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我国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重视“支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逐步地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有前瞻性的线索或提示信息(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步地提高、进步。使学生逐步掌握所要学习理解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成长为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者。

“支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1)搭建“支架”——围绕学生当前学习活动的主题,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概念框架。这是因为,根据最近发展区确立的学习目标及框架,更符合学生个体本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进入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情境应更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身临其境,他才能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或者说是更高的角度产生新的感悟。

(3)独立探索——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能手把手指导学生,适当地放开手才能促使他们成长为有自主能动性、有主见的人。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协商。小组学习使得各成员有机会在切磋中共同进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组织形式,较高水平的成员在某种程度上能带动较低水平成员的发展。

(5)效果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中其他成员的评价。评价督促人进步,也能帮助学生发现以往学习方式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长足的发展确定一套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搭建支架。学习一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时补充它的相似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写一篇作文,教师可以先给出文章框架示例,让学生逐步填充自己的想法,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让学生抛开模板,自己尝试整篇作文的创作。这种循序渐进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比“填鸭式”教学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可见,支架的搭建对英语学习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不要过度保护,完全不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不能对学生的问题不予理睬,视而不见。教师应该更多的发挥支架教学的作用,为学生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框架,帮助学生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进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将能力水平不一致、有所差距的学生组织安排到一起,并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离开支架的支撑后,仍能独自前行的能力。

2.确定学习者的实际发展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达到最显著的教学成果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学习者所能接受的知识与其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维果茨基认为,对学习者来说,进行与学习者本身已经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学习更像是无用功,这种学习对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所确立的教学目标低于学习者本身的发展水平,所以不能对其发展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只有走在学习者现有发展水平前面的教学才是有益的教学。换句话说,只有当教学的内容适当地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并不超过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发挥其作用。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他的输入假设理论与维果茨基的观点不谋而合。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有效性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输入的可理解性;二是输入必须要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发展水平。据此,他提出了一个输入理论——“i+1”,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表示略为超出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输入的内化是语言习得的前提,只有当学习者新接触到的语言形式略微高于其现有的水平,这种语言形式才能被学习者理解,进而消化吸收。教学的内容过高或过低都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很难收到良好的成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准确地评估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依据评估结果,把握教学起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及内容。既要避免无效重复,又要确保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好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但又不能难度太高,使他们望而生畏,觉得难以企及。

由于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存在差异性,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都是不同的。如果一股脑地把这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教室,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那么,处于教学目标水平之上的学生,所做的只是无谓的重复,能力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而对于教学目标水平相差甚远的学生,强行接受那些对于自身来说难度过高的东西,课堂上自然会觉得云里雾里,接受不了那些知识。最终导致这两种人都对英语学习丧失积极性,教学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根据学习者能力水平的差异,分开教学。将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到一起,对实际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群体制订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目标。确保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的目标、方法、内容还是进度上都尽量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帮助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转化成为实际的发展水平,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

维果茨基认为,一个人通过与他人互动,能完成比他独自一人时能完成的更多的任务。当你给儿童布置一个任务时,儿童可能会求助于成人和更有经验的人,这种互动对于儿童理解任务完成任务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在互动过程中,儿童的语言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丰富和提升,因为他们要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能够帮助他的人明白并给予他帮助,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而且,儿童在与成人或有经验的人互动合作时,还获得了文化信念、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布朗肯定互动对教学的意义并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互动是交际的全部”。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为学生自身提供大量的机会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接触目的语言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一个练习发挥的空间。

所以,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设计适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任务。在合作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计划、跟踪调查、评价等方式实时监控互动过程的进展,及时解决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还要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参与到活动当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性的暗示与指导,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小组中现有知识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能从水平较高的学生中学到一些东西,得到提高,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能在互动中不断反思进步。合作学习既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一对一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多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一对一合作学习更能凸显个人的特点,交流更有针对性。还可以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做经验总结,分享学习方法,这也是一种互动的方式。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确定教学的起点及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确定教学起点一定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计划的重点则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共同考量。教师一定要围绕着教学计划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其最近发展区区间内,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确定,可以在某一个学生群体中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作为参照,从而确立一个对整个学生群体都能起到作用的教学方针。教学方针和潜在发展水平的确定为发展学生个体的潜力和培养学生个性提供了依据。教师也可以以此为依据,为学生个体制订发展计划,并有效地组织教育资源实施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

2.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确定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对学生预计可发展区间的一种定义,这一发展区的确定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从而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确定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能力测试和观察等方式。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后,教师要多角度充分考虑教学计划设计的深度,既不能过分压低教学计划的水平,使教学成为无意义的教学,也不能过分拔高教学计划的难度,好高骛远。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应该注意,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应该根据各班的情况做出不一样的规划。根据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能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在课堂上就没有办法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难以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不能达到该达到的效果和水平。

四、怎样优化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与同学们交流和对一部分学生的观察,我认为有些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用英语交际困难,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对英语学习的热度不高,还有一些人刚开始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学习的结果收效甚微,导致他们信心丧失。其实他们只要认清自己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学习,一定能够重拾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成功攻克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从本质上得到提升。

2.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材施教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为依据逐步推进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之后,再以这一水平为新的教学起点,确定新的最近发展区。重复这个过程,层层推进,这种教学方式既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

例如,在对成绩较差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先要让学生们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语音、语法规则等。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英语单词的发音与单词的写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好音标和发音将直接作用于背单词的效率和记忆准确度。在教学过程中,对超过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删减,使学生能相对容易地接受所学的内容,而不会觉得难度太高。在教学进度方面,也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五、总结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在前期必须要打好基础,否则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必须要层层递进,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盲目地进行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确定最近发展区,依据最近发展区对教学做适当的调整,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徐 江,郑 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李 威.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前苏联)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版)[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启示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