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澄甫架传承流派之套路特色评述

2016-11-30 07:02万玉纲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流派套路

文/万玉纲

杨式太极拳澄甫架传承流派之套路特色评述

文/万玉纲

通过深入研究澄甫架各传承流派的著作、拳谱,观摩各流派代表性传人的拳架演练视频,从虚实转换、拳谱变化和拳势特色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虽然传承流派很多,但澄甫架的基本结构和风格没有变。所以杨式太极拳在传承发展中要回归经典和传统,应加强拳理拳法的学术研究和争鸣。

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史上素有露禅闯天下、班侯打天下、澄甫传天下之说。杨露禅创杨式太极拳,代表性的拳架有少侯架和健侯架。少侯架,也称小架、快架、用架、技击架。健侯架,也称中架、慢架、练架、功力架。少侯架和健侯架被称为杨式太极拳的母架。杨澄甫通过继承、改造父兄的拳架,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汰劣存优,在其晚年时定型了体用兼备的85式大架套路,也称澄甫架,这是杨式太极拳的子架。

澄甫架无论从传统性、经典性、技术性还是传播性来讲,都堪称杨式太极拳的主流拳架,近百年来,通过其亲族成员及弟子们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诸多流派。

杨派,杨澄甫的四个儿子杨振铭(108式,视频演练杨振铭)、杨振基(91式,视频演练张圣麒)、杨振铎(103式,视频演练杨军)和杨振国(94式,视频演练杨振国)。

亲族传人傅派(傅种文85式,视频演练傅清泉)和赵派(赵斌85式,视频演练赵幼斌)。

入室弟子陈派(陈微明80式,视频演练林丙尧)、牛派(牛春明81式,视频演练孟宪民)、李派(李雅轩115式,视频演练陈龙骧)、褚派(褚会亭85式,视频演练宋玉鹏)、崔派(崔毅士108式,视频演练崔仲三)和董派(董英杰85式,视频演练董虎岭)。

此外还有国编派(国编套路88式,视频演练李德印)。

同一套拳架,缘何有如此之多的套路流传?它们之间有何关联?有何异同?各自又有何特色?笔者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流派所传套路的有关专著和拳谱,细心观摩各流派代表性传人的拳架演练视频,分析、体悟其套路结构和拳势特色,认为还是有些规律性的脉络可循。

一、各流派虚实转换之比较

近代太极拳先驱王宗岳先生在其《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细细揣摩此段拳论之意蕴,所谓“折叠”之术也好,“转换”之法也罢,其实都是表述了行拳走架中拳势蕴含的虚实变换之意。

如果把这段精辟拳论放到“澄甫架”中加以考察,就会联想到所谓“一身备五弓”(五弓指身躯、两臂和两腿如弓)的说法。行拳走架一经起势,必问五弓是否俱在。五弓一张一弛的虚实转换对内而言是内劲的转换,对外而言则是身法的折叠。

行拳走架中的虚实转换就步法而言是利用碾步来实现的。所谓“碾步”,就是以脚的脚跟或脚掌为轴,使脚掌或脚跟外摆或内扣并与身体同步旋转的一种步法。其作用是用来转换、调整和平衡身体的虚实状态。

细查全套澄甫架,37个拳式中就有16个拳式涉及碾步。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拳式有7个。根据身体的转换角度不同,它们分别是左右搂膝拗步(45度)、左右野马分鬃(45度)、十字手(90度)、单鞭(180度)、撇身捶(180度)、肘底看捶(230度)和玉女穿梭(270度)。

做碾步时可分为实腿转换和虚腿转换。

以单鞭势为例说明,所谓实腿转换是指从前一式如揽雀尾的定势“按势”开始做单鞭势时,身体重心不变仍在右腿,沉胯使右脚跟变实,右脚掌变虚。内扣右脚掌左转身时,以右胯坐骨和脚跟为垂直轴,右脚掌虚离地面。以右脚拇趾领劲,脚、膝、胯、肩同步左转,势如关门。简而言之:实腿转换的步法特点是欲转必沉胯。

同样以单鞭势为例说明,所谓虚腿转换是指在从前一式如揽雀尾的定势“按势”开始做单鞭势时,先坐左腿使身体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以右脚跟为轴,右脚尖翘起内扣,上身以腰脊领动向左转体。然后以腰为轴向右转移,身体重心又移至右腿。简而言之:虚腿转换的步法特点是欲转必坐腿。

如果按照上述实腿转换或者虚腿的步法特征来观察分析现今澄甫架的传承流派,可将其区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实腿架,包括傅派和赵派。

第二种:虚腿架,包括杨派、陈派、牛派、李派、褚派和国编派。

第三种:虚实腿混合架,包括崔派和董派。所谓虚实混合架是指其拳架特点是在做单鞭式时是虚腿转换,而在做搂膝拗步等式时又是实腿转换。

二、各流派拳谱变化之比较

我们以傅派为代表(含赵、董和褚派)的85式拳谱为参照基准,对各流派拳谱变化情况加以比较。

(一)杨派流传的套路拳谱

杨澄甫的四个儿子,杨振铭108式、杨振基91式、杨振铎103式和杨振国94式。这些套路的拳谱变化主要是由某些具有左右势拳式的计数方法不同而造成的。譬如,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撵猴、左右野马分鬃、左右玉女穿梭和左右金鸡独立等式。

(二)陈派流传的套路拳谱

陈微明80式,其套路拳谱变化是缺少预备式和接第二个手挥琵琶式的左搂膝拗步式。

将左打虎和右打虎两式合并为一个拳式,改称为:左右披身伏虎式。将单鞭和下势两式合并为一个拳式。

与85式套路比较,有关撇身捶和白蛇吐芯式与前式的连接有所不同。85式套路中,与前式的连接是:(1)扇通背+撇身捶,(2)进步栽捶+撇身捶,(3)扇通背+白蛇吐芯。而在80式套路中,上述第(2)为进步栽捶+白蛇吐芯,第(3)为扇通背+撇身捶。

(三)牛派流传的套路拳谱

牛春明81式,其套路拳谱变化是缺少预备式。

将左打虎和右打虎两式合并为一个拳式。将单鞭和下势两式合并为一个拳式。

85式套路中的三个揽雀尾式,在牛派81式套路中仍然称呼接起势的揽雀尾式为揽雀尾,而接野马分鬃和玉女穿梭式的两个揽雀尾式则改称为跨步揽雀尾。85式套路中的三个上步揽雀尾式,在牛派81式套路中皆改称为进步揽雀尾。

85式套路中的6个进步搬拦捶,在牛派81式套路中分别称呼为进步搬拦捶(前式接左搂膝拗步)、上步搬拦捶(前式接转身右蹬脚)和四个卸步搬拦捶(前式分别接撇身捶、白蛇吐芯和弯弓射虎)。

85式套路中的高探马和左右分脚两式,在牛派81式套路中则组合为左高探马右分脚和右高探马左分脚两式。

值得一提的是,85式套路中接第一个白鹤亮翅式的左搂膝拗步式在牛派81式套路中却称为左右搂膝拗步。细察此处的左右搂膝拗步不可混同于其后边接手挥琵琶式的左右搂膝拗步,虽然名称一样,但其拳势内容其实是左右搂膝加上左搂膝拗步。

(四)李派流传的套路拳谱

李雅轩115式,其套路拳谱变化除了如左右搂膝拗步式这类具有左右势拳式的计数方法不同外,还对一些拳式进行了分解。譬如,揽雀尾式分解为手上势和揽雀尾两式。上步揽雀尾式分解为上势和揽雀尾两式。豹虎归山和肘底捶两式分解为豹虎归山、斜揽雀尾、斜单鞭和肘底捶四式。高探马带穿掌式分解为高探马和白蛇吐芯两式。

85式套路中的六个进步搬拦捶,在李派115式套路中分别称为进步搬拦捶(前式接左搂膝拗步)、落步搬拦捶(前式接转身右蹬脚)和四个卸步搬拦捶(前式分别接翻身撇身捶、翻身撇身掌和弯弓射虎)。

85式套路中的进步栽捶在李派115式中改称搂膝栽捶。下势改称为抽身下势。接双峰贯耳式的左蹬脚式改做成披身左踢脚。抱虎归山式改称豹虎归山。进步指裆捶式改称左右搂膝指裆捶。回身十字腿式改称转身右蹬脚。扇通背式改称扇通臂。接第二个扇通臂的翻身撇身捶改称翻身撇身掌。

值得指出的是其套路中的具有左右势拳式的命名原则与其他所有流派正相反。譬如左搂膝拗步式在李派拳谱中称为右搂膝拗步。究其原因发现李派是以“手为先”为命名原则,而其他流派是以“脚为先”为命名原则的。

(五)崔派流传的套路拳谱

崔毅士108式,其套路拳谱变化除了如左右搂膝拗步式这类具有左右势的拳式的计数方法不同外,还对一些拳式进行了分解。譬如,把85式套路中的揽雀尾式分解为左式和右揽雀尾两式。提手上势式分解为提手和上势两式。抱虎归山和肘底看捶两式分解为抱虎归山、右揽雀尾、左和肘底看捶四式。左右分脚式分解为右分脚和左分脚两式。双风贯耳式分解为双探掌和双风贯耳两式。抱虎归山和斜单鞭两式分解为抱虎归山、右揽雀尾和斜单鞭三式。85式套路中的接第二个扇通背式后的转身白蛇吐芯式分解为转身撇身捶和白蛇吐芯两式。高探马带穿掌式分解为高探马和进步穿掌两式。收势分解为合太极和收势两式。

此外,将85式套路中的上步揽雀尾式改称为上步右揽雀尾。进步指裆捶式改称为上步指裆捶。回身十字腿式做成转身单摆莲。

(六)国编派流传的套路拳谱

国编套路88式,其套路拳谱变化是缺少接第二个手挥琵琶式的左搂膝拗步式。

把85式套路中的抱虎归山和肘底看捶两式分解为抱虎归山、斜揽雀尾和肘底看捶三式。把斜单鞭式改称横单鞭,把抱虎归山和横单鞭两式分解为抱虎归山、斜揽雀尾和横单鞭三式。把高探马带穿掌式分解为高探马和左穿掌两式。

将左、右打虎式改称左、右披身伏虎式,扇通背式改称闪通臂,左右倒撵猴式改称左右倒卷肱,提手上势式改称提手。进步栽捶式改称搂膝打捶。回身十字腿式改称转身十字蹬脚,接进步栽捶的翻身撇身捶式改做成翻身白蛇吐芯。接野马分鬃和玉女穿梭式的两个揽雀尾式改称进步揽雀尾。

三、各流派拳势特色之比较

各流派的拳势特色除了表现在虚实转换方式及拳谱变化上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在对某些拳式的演绎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也就是说,一看就是澄甫架,但个中似有不同的风格韵味。本文从比较效果出发,不面面俱到,不式式涉及,而只对某些能反映各流派拳势特色的代表性拳式进行分析比较。

(一)揽雀尾

澄甫架中共有三个揽雀尾式和三个上步揽雀尾式。揽雀尾式含左、右、捋、挤、按五势,上步揽雀尾式没有左势,含右、捋、挤、按四势。

1.接起势的揽雀尾式

第一种:面向南,包括杨派的杨振铭108式和杨振基91式、陈派80式、崔派108式和国编派88式。

第二种:面向西,包括杨派的杨振铎103式和杨振国94式、牛派81式、李派115式、傅派85式、赵派85式、董派85式和褚派85式。

捋势:按照两臂捋的方向和幅度大小可分为两类。

第一种:左侧方,幅度小。包括杨派的杨振基91式、杨振铎103式和杨振国94式、牛派81式、傅派85式、赵派85式、董派85式、褚派85式和崔派108式。

第二种:左侧后方,幅度大。包括杨派的杨振铭108式、陈派80式、李派115式和国编派88式。

2.接野马分鬃式和玉女穿梭式的揽雀尾式

杨派、傅派、赵派、董派、李派、崔派和褚派的做法都分别与其接起势的揽雀尾相同。

牛派的做法与其接起势的揽雀尾不同,称为跨步揽雀尾式,有左脚上前跨半步的所谓“跨步捋”和右脚上前跨半步的所谓“跨步”的动作。

陈派、国编派的做法与其接起势的揽雀尾不同,都是直接左腿往西南方向上步左 ,国编派称为进步揽雀尾。

3.提手上势式和白鹤亮翅式之间的过渡招式

此过渡招式名为海底捞月式,古拳谱有之。澄甫架定型时虽然省略了这式的名称,但招式的做法依然保留了下来,《全体大用诀》中的“回身提手把着封,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之句就是明证。

海底捞月式的做法:接提手上势的两手合抱上封之势,身体左转面东,重心仍在左腿,在双臂合肘的同时提起右腿,随即使右腿再插步到右脚原来的位置;随后重心移至右腿,做出右肩胯靠、右肘击、右臂 推的拳势来。然后随身形在先微右转再左转的同时右臂内旋碾转架于头部的右前上方,左手采并置于胯左前侧。下肢是左腿拎回朝前落步为虚、右腿为实的虚步,呈白鹤亮翅式的定势。

关于海底捞月式的做法,不同的传承流派有不同的做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第一种:含蓄做法,所谓含蓄是指表达海底捞月式时,做出右肩胯靠、右肘击、右臂推的意念来即可。包括杨派、陈派、傅派、赵派、董派、褚派和国编派。

第二种:夸张做法,所谓夸张是指表达海底捞月式时,突出肘势和靠势的动作。包括牛派、崔派和李派。

4.肘底看捶

不同流派做肘底看捶式时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其特征区别主要表现在步法身法上,以85式实腿架为例说明:接前式抱虎归山的按势,先是实腿转身右脚要内扣至正南方,身体由西北转至东南方;然后以右腿支撑左腿提收,当左腿开胯外展朝东出步落脚时身体转至正东,重心移至左腿,右腿随之抬起;而后右腿往后落地踏实,重心又移回右腿,左腿则随之抬起往前落步呈虚步定势。

要特别注意,当右腿支撑,左腿提收并出步落脚时的方向(也就是此时身体的方向)决定了不同流派的风格。因此根据左腿落步的方向可将不同流派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正东方向,包括傅派、赵派、杨派的108和91式。

第二种:东南方向,包括陈派、董派、牛派、崔派、褚派、国编派、杨派的103和94式。

第三种:西南方向,李派。

5.斜飞势

根据斜飞势定势时的方向以及做斜飞势时是先撤腿后转身还是先转身后迈步,可以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正南,先转身后迈步。包括李派和牛派。

第二种:正南,先撤步后转身。包括傅派、赵派和褚派。

第三种:西南,先转身后迈步。包括陈、崔、董和国编派。

第四种:西南,先撤步后转身。杨派。

6.撇身捶

澄甫架中有三个撇身捶(含白蛇吐芯),根据撇身捶定势时的方向,可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面向正方向(西或东),包括杨派、傅派、赵派、董派、褚派、牛派、崔派和陈派。

第二种:面向斜方向(西北或东南),包括李派和国编派。

7.高探马

接单鞭式的高探马式,根据其右腿是否往前跟步,划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跟步,包括陈派、崔派、李派、褚派、国编派和杨派的91式。

第二种:不跟步,包括傅派、赵派、董派、牛派和杨派的108式、103式、94式。

8.左、右打虎

澄甫架中的左打虎式和右打虎式都是正弓步,左打虎式的左脚尖方向朝西北,右打虎式的右脚尖方向朝东南。但根据身体和面向可以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身体面向与前脚尖方向一致。包括傅派、赵派、董派、牛派、崔派和杨派的108式、103式。

第二种:身体面向与前脚尖方向不一致,分别朝东北和正南。包括褚派、陈派、李派、国编派和杨派的91式、94式。

9.转身摆莲

接退步跨虎式做转身摆莲式时,有如下三种做法。

第一种:两脚碾转,身体由东转身360度再面朝东,右腿做摆腿势。此种做法包括杨派、牛派、崔派、董派和褚派。

第二种:两脚碾转,身体先由东转身至西北,左腿迈出成左弓步。再将身体转至朝东,做摆腿势。此种做法包括李派115式、陈派80式和国编派88式。

第三种:身体重心不变,两臂圆转,面朝东先做封势。再两脚碾转,左腿做扫腿势,到位时身体转至东偏北呈右弓步。此时重心在右腿。然后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左腿支撑,右腿做摆腿势,定势时身体面朝东。此种做法包括傅派85式和赵派85式。

10.个别流派个别拳式的演练特色

如李派115式在做左、右蹬腿式时有双腿下蹲的动作,其斜单鞭式的方向朝西南,做左打虎式有倒插步的动作。

董派85式在做云手接单鞭式时有倒插步的动作。做抱虎归山式时,右臂不经胸前而是由体外侧提臂画弧与左臂形成抱势。做蹬脚踢腿势时,出脚动作较快。

陈派80式在做撇身捶式时,在转身撇锤前,有个面朝东,左臂架,右拳击打的动作。

四、感观与结论

通过上述澄甫架传承流派之间在虚实转换、拳谱变化和拳势特色三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杨澄甫在其晚年定型的杨式太极拳大架,历经近百年的传承、发展,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但其传承脉络却依然清晰可辨。上述所涉及的十大流派,毫无疑问,有九大流派直接传承于杨澄甫宗师,而国编88式套路基本上是沿袭陈派套路(陈微明80式)。

1.澄甫架的基本的37个拳式没有变。拳架的编排结构和行拳路径也没有变。整套拳架面南起势后,从西打到东,再从东打到西,来回往返6次。通过前进行步(搂膝拗步)和横行行步(云手)往东移动,通过后退行步(倒撵猴)和前进行步(野马分鬃)往西移动。

2.澄甫架的“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的独特风格没有变。虽说虚腿架和实腿架的风格区别较大,但两者都符合澄甫架的拳架风格。如从“轻灵沉着兼而有之”角度来看,似乎实腿架的下盘较稳定,更尚沉着,而虚腿架则更尚轻灵。

3.各流派在某些拳式上有不同的拳势演绎,这源于他们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差异,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各流派在拳式命名上,通过师徒代代相传,已然约定成俗。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拳式命名上既有一些有画龙点睛之神笔,也有不少画蛇添足之败笔。

5.杨式太极拳应该回归传统,回归经典。何为传统?何为经典?一套拳架历经百年却百练不厌、百看不烦即为传统,即为经典。澄甫架就是杨家拳的传统和经典。

杨式太极拳要回归传统和经典,就要在澄甫架的修炼中谨遵王宗岳宗师提出的修炼纲领,即其《太极拳论》中所云:“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杨式太极拳要回归传统和经典,就要在行拳走架中默识揣摩杨澄甫宗师提出的“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和动中求静”。

因此,先贤们的拳理拳法是判断拳架优劣的唯一准绳,也是拳架传承发展的理论指导。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应支持和引导有关太极拳拳理拳法的学术讨论与争鸣,提倡学术研究与拳架习练的实际相结合,支持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普及工作。从而提高修炼群体的理论水平、拳艺水平和欣赏水平。应该肯定符合拳理拳法的创意甚至创新,反对“不靠谱”和“太离谱”的胡编乱造,以免自误误人。

(编辑/张 震)

猜你喜欢
流派套路
从学术传承角度探讨孟河费氏流派对湿证的认识和发展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妈妈的“套路”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眼下有套路